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硅谷迷情:美国科技创新探秘

硅谷迷情:美国科技创新探秘

  • 字数: 193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
  • 作者: 郇舒叶
  • 出版日期: 2019-04-01
  • 商品条码: 9787218134109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08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3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本书汇集了作者发表在南方都市报“硅谷来信”专栏中的作品,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内容包罗万象,从斯坦福创新、硅谷公司生态到美式育儿之道和大学申请;从商业发展到时尚艺术;从本地社区到国外旅行。作者用机灵、非常不错的笔法为读者打开美国和硅谷的一扇窗口。
内容简介
作者分别以斯坦福大学工作人员、孩子的母亲、旅行者的角色,透过科技、教育、文化、旅行、日常等角度,为读者展示了一个真实、立体的硅谷。在娓娓道来的叙述中,讨论了硅谷的高新技术创新和运用、中美教育和文化的差异、子女培育等引人关注的话题。
作者简介
郇舒叶,生于北京,198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系。曾任职于新华社总部。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工作,曾任斯坦福大学靠前发展中心中国事务部主任。现为广东省驻硅谷首席经贸代表、《南方都市报》“硅谷来信”专栏作家、美国索菲亚大学校董。
目录
美国教育见闻给新手妈妈的一封信 2幼儿园的关键是老师 6斯坦福幼儿园的半天(上) 10斯坦福幼儿园的半天(下) 15斯坦福幼儿园的套路:玩着玩着就学了 21硅谷妈妈也焦虑 24集中营似的夏令营 30走访芝加哥大学 35邻家有仔不“哈”佛 37美国大学申请小贴士 42美国大学名校申请范文浅析 46叶子红了,孩子大了 49斯坦福纪事斯坦福大学的科研经费丑闻 61斯坦福的访问学者 65斯坦福的潘老板 71斯坦福的人工智能入门课程 74斯坦福的艺术系 78斯坦福开了幽默课 87漫论斯坦福“跨学科” 89战胜癌症的心路和道路 93玉儿归来 101在斯坦福展望未来 105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的新使命 111对话斯坦福校长 115九个月拿到斯坦福硕士学位 125斯坦福背后的故事 129尼克博士的话 132生活在硅谷硅谷传奇:从流浪汉到亿万富翁 141硅谷爸妈的一场争论 158加州副州长谋转正 164百人会 168练就一颗感恩的心 172子猫 Cosimo 的故事 175硅谷的延伸 179让大象飞 181硅谷连着好莱坞 185有求必应的境界 190斯坦福产学研一体的秘密 192斯坦福医院的可植入镇痛器械 196决战“阿兹海默” 200人工智能驱动的平台 204生物统计的商业用途 209从数字看美国影视传媒业 214社交网络的转折年 217AI 悄悄进我家 221一种叫 ADHD 的精神疾病 223硅谷生物灭蚊 229硅谷深处论风投 232荷兰教授的中国女儿们 236从中餐馆的洗碗工到美国工程院院士 242人在旅途东京一瞥 251心动宋庄 254西雅图生死路 258欲望都市旧金山 264从硅谷游到肇庆的“海归” 268六六成了大夫还能六六吗 272冯唐的理想照进现实 277
摘要
    斯坦福幼儿园的半天(上)很晚了,突然接到闺密的电话,说是有急事,问我明天是否可以帮她送孩子到斯坦福必应幼儿园。“当然了,你知道我是多么喜欢那里,谢谢给我这个机会,”我兴高采烈地说。闺密 40 多岁才有了这个孩子,宝贝得不得了,什么都是很好的。幼儿园当然优选斯坦福大学必应幼儿园,多年来保持美国私立幼儿园头十名的殊荣。孩子刚一出生,她就报名排队了。儿子三岁时,她终于盼到录取通知书。她告诉我这个消息时激动的样子,后来常被我拿来取笑。必应离我家不到五分钟的步行距离,由于我是斯坦福教工,我的三个孩子都顺利地进入必应。对于在中国长大,在美国有三个小孩子的年轻妈妈来说,必应就像天堂一样。我会唱的英文歌曲有且只有于儿歌,都是当年在必应学的,十几年了都没添新的。我的孩子们早已离开必应,可我还常常参加必应办的活动和讲座,这是一份缠绕终身的难割难舍的情愫。乐得帮闺密送孩子,我可以借机在那乐园里多耗些时间,这是只有家长才有的特权。幼儿园有 180 个孩子,分成六个班。上午三个班,下午三个班,每个班三个半小时,每班有六位教师。秉持着空间有多大心就有多大的理念,每个班的教室大约有 300 多平米,花园有 2000 多平方米,这是我见过的很开阔的幼儿园。十几年了,必应的教室和花园几乎看不出任何变化。这里所有的家具、玩具甚至马桶,都是根据两岁到五岁孩子的平均身高来设计的。在这样的环境里,孩子们想用什么、玩什么,都可以自己动手,不需要大人帮助。一进教室门,有张桌子,上面摆着班里所有孩子的品牌,桌子旁放着一个大篮子,用来盛孩子们带来的课间点心,通常是水果或奶酪。一位老师坐在桌子后面,欢迎每个进来的孩子。孩子走到桌前,老师和孩子互致问候,孩子把带来的苹果或草莓放到篮子里,然后开始找自己的品牌。对于三岁的孩子来说,从那么多看上去好像一样的牌子里找到自己的名字,不是一件易事。老师微笑着慢慢地引导,帮助他拼牌子上的字母,比较了好几个牌子后,孩子才找到自己的那一个。小小的品牌让孩子开始自然地接触英文拼写。戴上品牌,让其他人和他交流时能念出他的名字,这让他体会到个人的尊严。多年来,我参加了不少派对。同胞们办的派对,吃的很好好也很丰富,但鲜有提供品牌的,尽管组织者知道很多人都互不认识。当地人办的派对,吃的花样很少,可是品牌必不可少。正式派对,品牌都是预制的,很不济也是备下纸笔,让大家现场制作。看来这是从小养成的习惯。我问主任老师是否可以留在教室观察孩子。老师说,他们这里是斯坦福心理系的儿童发育研究部门的观察基地,平常会接待两个心理系的学生做观察员。作为孩子的临时监护人,应该没问题,但要走程序,先到办公室填表,园长批准后再过来。我走进办公室,园长竟没有变,仍旧是文迪斯女士。她那灿烂的笑容一如既往,只是金色的头发变成了银色,看上去慈祥、温暖。文迪斯领着我回到教室,她热情地向主任老师介绍我,并告诉我愿意待多长时间都可以。只有一个要求:因为孩子们的视线低,所以我要尽量坐在小椅子上。我戴上刚做好的品牌,找到一个视角很广的角落坐下。孩子戴上品牌后,走进被分为几个区域的教室,每个区域都有一个主题和一位老师。老师并不告诉孩子该去哪里、做什么,只是面带微笑,被动地等在那里。孩子走过时,老师会和他打招呼,是否加入这个区域,是孩子自己的决定。个区域的主题是制作明信片,桌子上摆着彩色铅笔、明信片大小的纸片,还有正方形的有锯齿边的小彩纸片,俨然邮票。简单的塑料镜框里有三个明信片样本,写着从哪儿来,邮到哪里去。一个是写了一句话,一个画了一只小帆船,还有一个画了一棵树。一个孩子问老师怎么拼写“谢谢”,老师一个字母接一个字母慢慢地念出来。孩子的字写得太大,一面不够,老师告诉他,可以在背面接着写。这个桌子只有一个孩子。孩子问收到明信片的人怎么知道明信片的背面还有字。老师说你在这里画一个星星,他们就会翻过来接着看。另一个孩子问:“这个明信片上写什么呀,我想写,可是不知道怎么写,写给谁。”老师说:“你和妈妈、爸爸去迪士尼玩,你的奶奶如果收到你的明信片会高兴吗?”“当然了。对,写给奶奶!”这是什么啊?一个孩子没有坐在椅子上,他上半身子趴在桌子上,指着两个 xx,老师告诉他,这是小写的字母 x。他又问老师怎么念。另一个孩子讲述他的假期,老师把他讲的写在纸上。他讲完了,老师把纸递给他看,孩子兴奋地说:我也会讲故事了。老师问:我可以把你讲的故事和同学们分享吗?“那当然,”孩子很骄傲地说。另一个区域是画水彩画。四个孩子围坐在一张小桌子。老师认真地作画,他在纸上滴了几团水彩,然后用吸管对着水彩团使劲吹,水彩顿时喷散开来,像焰火一样。孩子们觉得吹画很有趣,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完成了一幅,一个孩子画了两幅才走开。老师帮着孩子们把名字写在自己的作品上,放在一边晾干。有个孩子没有画画,而是把画纸卷成一根纸棍儿,挥舞着。另一个孩子看见了,也做了一个,两人开始“击剑”,从教室内“打”到花园里。很快,有孩子要求老师示范怎么做纸棍,很后几乎所有男孩子都人手一根,在院子里追跑。纸棍成了当天很受欢迎的玩具。有的纸棍被染成了彩色,有的纸棍是好几张纸做的,又粗又长,孩子管它叫“大炮”。还有一个桌子上摆了许多彩色的纸、胶水和剪刀。老师把彩纸剪成条形,做成纸圈,然后把各种颜色的纸圈连起来,变成一条彩色的纸链。只有一个女孩参与,看来孩子们对纸链项目不感兴趣。待那女孩离开,老师稍微整理了一下桌子,就走到花园,看孩子们“舞剑”去了。院子里,有一张长方形的工作台,三个台钳分别夹在桌边,桌上有一个大盒子,里面装满了约 1.5 厘米厚的菱形木头片。旁边的一个小盒子里,装着 6.5 厘米长、3.5 厘米宽、2 毫米厚的小木头片,木片两端分别有一个眼。还有六个铁盒子,一字排开,里面装着一寸长的钉子。桌角摆着三把锤子、三把钳子。老师戴上护眼镜后,用台钳把一个菱形木片固定住,把另一个菱形木片摆在旁边,然后把小长方形木片打在两个菱形木片上,往两个眼里钉钉子。这活可不容易,稍不注意就会砸到手。几个孩子围在桌子周围,看着老师用锤子砸钉子,既害怕,又兴奋。终于有胆大的孩子戴上防护镜跃跃欲试。他很好小心,左手用钳子夹住钉子,右手握锤砸。几个钉子之后,他就不用钳子了,只用左手扶着钉子,开始轻轻地一点儿一点儿地砸,一不小心,砸到手上,老师看到没有流血,也就不动声色,孩子把手指放到嘴里嘬了嘬,接着砸。我数了数,有 3 个孩子看了一会儿走了,11 个孩子钉钉子。一个女孩把 6 个菱形木块摆成一圈,用 6 个长方形的木片,12 个钉子,把这个圈钉在一起,涂上红颜色,看上去像一朵花。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