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大瘟疫与人类之战:关于病菌你应该知道的一切

大瘟疫与人类之战:关于病菌你应该知道的一切

  • 字数: 1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 作者: (意大利)芭芭拉·加拉沃蒂
  • 出版日期: 2021-11-01
  • 商品条码: 9787557694487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04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编辑推荐 ●瘟疫的一切秘密,都藏在看不见的病菌世界里。本书所讲的正是人类世界与病菌世界的故事 ●病菌不会签署停战协议,同人类的战争不死不休。因为不得不应战,所以知己知彼对人类来说尤为重要 ●全球化时代,面对疫情,没有人能独善其身。除了疫苗和抗生素,我们还有什么武器? ●作者芭芭拉·加拉沃蒂是生物学家、科学记者,使得本书兼具科学性和文学性。流畅生动的语言将漫长的流行病史化繁为简,同时让医学领域的知识也变得通俗易懂 ●世界各地博物馆珍藏的有关瘟疫题材的名画及历史照片,辅助呈现大瘟疫的历史细节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人类千百年来经历过的大规模传染病疫情,以及科学研究是如何找到应对疾病的有效武器。从麻疹到非普通流感,从结核病到麻风病,从鼠疫到艾滋病……作者回顾了人类与流行病斗争的漫漫长路,用小说一般的语言讲述了人类目前因流行病引发的诸多悲剧、那些为人类摆脱可怕传染病做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的故事,同时解释了我们所面临的风险,以及如何规避这些风险。
作者简介
意大利生物学家、作家、科学记者。曾担任电视节目编剧20多年,主要参与了《超级夸克》和《尤利西斯》的创作。同时,参与了国际科学机构有关纪录片的制作,与各类报刊合作。出版过一些儿童科普读物,被翻译成多种语言。此外,在罗马大学、那不勒斯腓特烈二世大学、EM基金会与国际科学文化中心等高校和科研机构举办科普研讨会和讲座。由于为科学传播普及做出诸多贡献,多次获得各类相关奖项,包括:2013年默克-雪兰诺奖、卡波德奥兰多多媒体新闻奖、乔瓦尼·阿尔梅尼塞-哈佛基金会与意大利科学记者协会奖学金等。
目录
科学:对抗瘟疫的有力武器
疫苗:保护性远大于伤害性
麻疹:本可以成为遥远的回忆
小儿麻痹症:一个几乎被打败的敌人
非普通流感:不能轻敌
抗生素:伟大的对策
结核病:并不浪漫
麻风病:恐惧比疾病本身更可怕
鼠疫:“零号病人”存在吗?
艾滋病:否定主义会杀人
埃博拉:极高的致死率
结语:我们和它们,谁能笑到最后?
致谢
摘要
     科学,尤其是现代医学,其优点不胜枚举:它们带来技术革新,制造药物帮助我们活得更久、更健康,并且满足了我们想要了解人体运行原理的好奇心。 但它们也有一个缺点,更准确地说,是会制造严重问题的缺点:科学和医学让我们忽略了一个没有它们的世界,以至于无法理解它们的重要性。这样的群体性健忘在面对传染病时愈为明显:在它们强势的守护下,人们已经失去对疾病惊人传播力的感知。也就是说,我们正在构建一个想象中的人与病原微生物和谐共处的过去。然而在现实中,这个过去从未存在。不久前的一件小事,揭示了目前我们与传染病的关系。有人在脸书(Facebook)上提出一个问题:“有没有人可以解释一下,为什么麻疹在过去是无害的,如今却说它很危险?”我援引古病理学家弗朗切斯科·玛利亚·加拉西收集的数据回答了这个问题,我也曾在电视节目《超级夸克》中提到过一部分。这些数据表明,麻疹在过去绝不是无害的。1970年,该病毒感染了全球共计1亿3000万人,其中800万人死亡。而在意大利,在1976年大规模的疫苗接种开始之前,每年的感染人数在10万~18万之间,平均每年有200多个婴幼儿因此死亡。看到我的答复,提问者称她所知道的情况有所不同,这可以用儿科医生的话来证明,该医生曾建议她儿子不用接种疫苗,如今他已40岁,身体无恙。自然,对我之后提出的异议,这位女士气愤地指责我自以为是。 这场争论可以让我们了解到,关于疾病史的许多事情,我们正处在“修正主义”阶段。另外,什么人是“自以为是”的,是引用科学数据的人,还是认为自己的个人经验具备普遍性并且比许多人的研究更有价值的人?仅仅几十年前,我们还不会有这样的问题。那时,每个人都能列出一张自己认识或者间接知晓的疾病死难者名单,而他们的死亡在今天是可以通过疫苗来避免的。实际上,个人经验与科学数据本应相吻合。幸好,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因此有必要说明一下流行病学的运行机制,以及为什么在这一领域“单燕不成春。” 流行病学是一门迷人又复杂的学问。它研究一种疾病如何在人群中传播,哪些因素有利于它的传播,它会产生哪些效果,以及人们生活条件的变化如何对这些效果产生影响。所谓生活条件可以是人们的饮食,或者气候,甚至是可能成为病毒的宿主和传染源的动物的存在。完成所有上述任务的起点只有一个:数数。 如今使用这种方式是顺理成章的(即便很遗憾并不是所有人都这么想),但就如其他许多学科一样,流行病学还是一门相当年轻的学科。我们可以确定它诞生于19世纪的伦敦。那是1854年,世界正开始向我们所熟悉的模样演变。第二次工业革命蓄势待发,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大幕也才刚刚落下。那一年,威廉·威尔金森为混凝土注册了专利,尤金尼奥·巴尔桑蒂与费里切·马特乌齐也正式在伦敦注册了第一台内燃机。很快,第一届万国博览会就要召开,而维多利亚女王坐在日不落帝国的王座之上已有数年。从伦敦出发,人们可以乘坐最早的火车前往威尔士。离电灯点亮各大城市的夜晚也只差短短数十年。 P2-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