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导读德里达《声音与现象》

导读德里达《声音与现象》

  • 字数: 261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重庆大学出版社
  • 作者: (美)弗农·W.西斯尼
  • 出版日期: 2022-06-01
  • 商品条码: 9787568932295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24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5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如何看懂看似矛盾、立场模糊、文风晦涩的德里达?对当代哲学影响深远的解构思想从何处发端?又如何发展? 本书是为有以上困惑又不知该从何下手的读者所准备的阅读德里达的推荐工具书。 德里达的《声音与现象》是一本具有开创意义却极为艰深的作品。在该书中,他总结了对胡塞尔思想耗时近二十年的研究,也首次阐发了在他后期思想中具有支撑性的若干术语、概念、结构和策略。《声音与现象》标志着解构事业的开端,蕴含着德里达一生思想的发生结构。正如这本导读书的作者所说:“通过这部研究胡塞尔的巅峰之作,德里达成为德里达。” 本书不假设读者具有哲学背景或熟悉相关术语,而是在适当的时候以简洁的方式解释理解德里达《声音与现象》一书所需掌握的要点,并且力求全面地澄清该书中看似矛盾的概念的必要性,从而帮助读者弄清楚德里达的承诺是什么,并且揭示他作品背后的利害关系,最终勾勒出一条贯穿其一生的总体思考轨迹。 本书只要求读者能够给予适度的耐心和勤奋。用心的读者在阅读完本书后,不仅可以理解《声音与现象》的要旨,也将获得理解德里达完整思想的支柱,以及进入欧陆哲学之门的钥匙。
内容简介
西斯尼成功地使初学者能够理解一位非常艰涩且充满争议的思想家。遵循德里达本人对新手的建议,他为读者提供了理解德里达的方法,也就是要“持续不断地‘冒险超越起点’”。最重要的是他未卷入德里达的思想在英美学界所遭遇的崇拜或是蔑视,反对对解构进行冷嘲热讽,而是站在哲学的立场上解读《声音与现象》,认真对待解构主义,这令人耳目一新。 这是一本学术导读书,是对解构主义大师德里达的重要著作《声音与现象》的解读。其原著早在1990年代末就引介到国内,并在学术思想界引起了广泛反响。弗农·西丝奈的这本导读书,将带领读者一个章节一个章节的细读这个文本,以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这本巨著。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弗农·W. 西斯尼(Vernon W. Cisney),美国葛底斯堡文理学院(Gettysburg College)跨学科研究与哲学系助理教授。他的研究方向主要是当代大陆哲学(重点为德勒兹、福柯和德里达)、电影哲学和文学哲学。他关注的问题涉及,差异和同一性的本性及二者的关系,自我的本性与文学对自我的改变力量,以及本体论、主体、美学、社会和政治实践的交叉领域。 译者简介 孔锐才,生于1984年,广东南海区人。暨南大学汉语言文学学士(2008),中国人民大学比较文学硕士(2011),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哲学博士(2016)。自由译者、评论者,曾在《读书》等中外刊物发表文章,译有《导读利奥塔》、《导读德曼》、《疯狂的谱系:从荷尔德林、尼采、梵•高到阿尔托》(合译)、《深度思考:不断逼近问题的本质》、《导读德里达〈论文字学〉》、《低垂之眼:20世纪法国思想对视觉的贬损》等。
目录
致谢
作者说明
丛书编者前言
介绍
为什么阅读此书?
生平和作品
《声音与现象》
结论
1 历史脉络
开始时的说明
基础危机
弗雷格和胡塞尔:“意义”的意义
指示和表达
鲜活的当下
一切原则之原则
主体间性问题
海德格尔的影响
作为存在主义的现象学
结构主义与主体之死
结论
2 文本导读
介绍
符号和诸符号
指示的还原
作为独白的意义
意义与再现
符号和眨眼瞬间
保持沉默的声音
原初的补充
结论
最后的思考
3 研究辅助
术语表
进阶阅读书目
绝境:德里达的后期概念
参考文献
索引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