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可凡倾听 年华未央

可凡倾听 年华未央

  • 字数: 566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9-01
  • 商品条码: 978720817845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500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东方卫视名牌栏目《可凡倾听》2021年访谈节目精选本,共收入陈云、刘伯承、陈毅、乌兰夫等老一辈革命家子女,以及王梦云、罗家英、才旦卓玛、刘涛、陈数、于和伟、奚中路、叶锦添、杨扬、李娜等文体艺术界名人访谈32篇,分为“父辈年华”“不老年华”“不朽年华”“青春年华”“花样年华”“不惑年华”“高光年华”7个部分。
目录
可凡不凡/胡雪桦
父辈年华
清正和顺立家风——陈云子女陈伟力、陈元专访
军神·慈父——刘伯承之子刘蒙专访
雪化青松传高洁——陈毅之子陈昊苏专访
草原上的红色之子——乌兰夫之子乌可力专访
为花欣作落泥红——叶剑英之女叶向真专访
他永远是人民的战士——耿飚之子耿志远专访
为人类的幸福而斗争——罗炳辉之子罗新安专访
不老年华
我的几何人生——丘成桐专访
奖章里的故事——黄宝妹专访
一生爱唱这支歌——才旦卓玛专访
桃李芬芳满梨园——王梦云专访
从心所欲笑对人生——罗家英专访
“国民奶奶”少女心——吴彦姝专访
不朽年华
芳华再现真爱永恒——江志强、王丹妮专访
最后的旅程——怀念傅聪
青春年华
爱笑的女孩——谭松韵专访
我为歌来——G.E.M.邓紫棋专访
足球追梦人——武磊专访
花样年华
我的“体验派”人生——刘涛专访
种树的人——陈数专访
好看的舞裙——朱洁静专访
生活在歌剧中——和慧专访
不惑年华
乱云飞渡仍从容——王劲松专访
将门虎子·大武生——奚中路专访
“看我七十二变”——于和伟专访
腹有诗书气自华———喻恩泰专访
高光年华
故事入丹青——叶锦添专访
讲故事的人——黄建新专访
与世界共赴冰雪之约——杨扬专访
我的“后冠军”生活——李娜专访
幸福变奏曲——郎朗专访
在音乐中听见自己———陈萨专访
摘要
     清正和顺立家风——陈云子女陈伟力、陈元专访陈云,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20世纪30年代起担任党中央的领导工作,是党的第一代、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1905年6月13日出生在今属上海的青浦练塘小镇,幼时家境贫困,2岁丧父、4岁丧母,由舅父舅母抚养长大。一直到陈云14岁高小毕业后,舅父母就再也无力支撑其原本就时断时续的学业,彼时,陈云的恩师张行恭主动为爱徒提供就业机会,陈云由此前往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在上海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及青少年时期。 曹:陈主席好,伟力大姐您好!今天特别高兴能够邀请你们二位来谈一谈你们的父亲,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云同志。陈云同志是上海人,所以每当我们上海人说起陈云前辈都会特别亲切,我不知道在家里头,他是不是跟你们说上海话?子女们都会不会说上海话?伟力大姐会吗? 陈伟力:我不会说上海话。他在家里跟我们说的是上海普通话,带有浓重的上海口音的普通话。 曹:陈元主席呢? 陈元:我也说不了上海话,能听一些。父亲在家里说话,一般是上海普通话,但不是纯上海口音,因为在革命战争时期,很多领导人都是江西、湖南、四川的口音,所以他也用了很多这些地方的“外来语”,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口音,他自己说是“洋泾浜”,是一个比喻。但基本是青浦话和普通话,再加上一些其他口音的词汇,这是他说话的特色。 曹:练塘对于陈云同志来说有着非常特殊的意义,这是他的家乡,而且在故乡还有一些跟他一生的命运有非常大关系的人,张行恭老师在您父亲小时候对他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以致一直到后来,尽管家里条件也不是太好,他还是坚持给老师的遗孀送慰问金。 元:父亲能够上小学,和张行恭校长对他的看重有很大的关系。张行恭看我父亲从小聪明伶俐、好学上进,就觉得应该上学,要不然可惜了,特例收了他人学,在学费方面给予一些照顾。小学毕业了,父亲想去找工作,老师又帮他联系上海的商务印书馆,尽了很大的力量,帮助我父亲出去找到一份工作。所以我父亲对过去对他有过帮助的人,始终记在心里,从自己的工资收入当中不时地拿出一些生活费,帮助他们度过晚年,让他们的生活条件改善一些。这是他非常讲人情,非常懂报恩的感情。 也许是因为从小生活贫苦,所以陈云一生都秉持着节俭朴素的生活作风,吃饭定量,菜谱常年不变,即便到晚年身体非常虚弱的时候,也不肯吃高级补品;用水节俭,一茶杯的水就够洗一次头;常年穿一套布料中山装,到冬天才加一件军大衣;最令人难以想象的是,连家里的房子都已经是危房,他都舍不得修一修。 曹:您父亲一辈子都倡导节俭生活方式,听说你们家里吃饭,早饭、中饭、晚饭,菜肴都非常简单,您还记得一般家里吃点什么东西吗? 伟:早饭就是稀饭、咸菜、馒头。我记得小学的时候没有牛奶,有一次回家,我母亲给我喝牛奶,我还对牛奶过敏了。吃得很简单。中饭也是吃得很简单,有一些肉,但因为家里人多,能够分到的也不是特别多,但是还是能吃饱。 曹:陈主席,男孩子在成长的过程当中饭量会比较大,营养的需求比较多,家里会不会对你们男孩子有一点额外的加餐? 元:也没有。反正就是在家里的伙食当中,想办法吃饱一点。爸爸还说,“半大小子,吃死老子。”家里孩子多,吃饭就不够。反正我们就是粮食不够吃,多吃点蔬菜。 伟:红薯代替杂粮。元:还有一些杂粮。怎么也得想办法填饱肚子。但说实话,在我们初中到高中这段长身体的阶段,真的吃得不是太饱,难得有吃得饱的时候,但是当时全家都是这样,全国也是这样,所以我们也不觉得有什么特别的。 伟:不觉得特别苦。 元:不觉得有什么特别苦。 P3-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