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古瓷之光

古瓷之光

  • 字数: 212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湖南美术出版社
  • 作者: 涂睿明
  • 出版日期: 2021-07-01
  • 商品条码: 978753569464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72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13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 知名瓷人、陶瓷文化研究者涂睿明全新力作,带你领略中国古典陶瓷的美学巅峰,精选77件陶瓷艺术目前的至美珍宝,重温从先秦到清代的华夏文明 * 造型、工艺、色彩、纹饰、绘画、历史背景……多角度解读古瓷的观赏之道,全方位展现中国陶瓷征服世界的美学魅力,再现历代社会的审美雅趣、民俗风情与匠心工艺 青花、五彩、粉彩、吹绿、洒蓝……一场关于色彩的视觉盛宴 云纹、水纹、冰裂纹、弦纹、莲瓣纹……一趟传统纹饰的变幻之旅 胆瓶、梅瓶、柳叶瓶、琮式瓶……一览陶瓷艺术目前的经典造型 * 不可不读的博物馆参观指南:高清微距,全彩呈现,专业解读你在博物馆里看不到的种种细节 “吹绿”的绿是吹出来的吗?历史上的“秘色”到底是何种颜色? 宋代极简的陶瓷美学,竟源自绚烂的唐代? 为什么说红釉瓷器是陶瓷烧造工艺的试金石? 以2.8亿元的价格成交的明成化斗彩鸡缸杯为何如此昂贵? * 可随时随地开启的陶瓷艺术之旅,文物爱好者不能错过的收藏之作 了解古典陶瓷的知识大全,一本书看懂中国陶瓷史; 提升艺术与审美的感受力,懂得如何欣赏陶瓷之美。"
内容简介
《古瓷之光》是知名瓷人、陶瓷文化研究者涂睿明的全新力作。以朝代为序,遴选了中国陶瓷艺术目前77件至美珍宝,记录下陶艺与中华文明碰撞的每个精彩瞬间,深入讲述中国陶瓷艺术的美学变迁。从古瓷的造型、色彩、材质、工艺、历史背景等角度切入,全方位展现中国陶瓷征服世界的美学魅力,重点解读其美在何处、普通人如何欣赏以及这些陶瓷器在中国古代社会文化中的功能与角色,让我们得以从一件件陶瓷作品中,探寻到历代的审美雅趣、民俗风情与匠心工艺。读完本书,当我们在博物馆中面对一件瓷器时,便懂得如何去欣赏它造型的优雅、颜色的美妙、画面的意趣、细节的深意、背后的故事……对中国陶瓷的美,产生更加具体、深刻的认知和感受,而不再只是用简单的一个“美”字笼统概括。
作者简介
涂睿明,有名瓷人、陶瓷文化研究者、作家。长物居陶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创始人。致力于景德镇瓷艺复兴,传承传播传统陶瓷文化、美学,推动传统陶瓷艺术的当代转化。已出版《捡来的瓷器史》《纹饰之美》《制瓷笔记》。
目录
序言|001
第一章 先秦|初生
仰韶文化鹳鱼石斧图彩绘陶缸|画之初 008
马家窑文化彩陶|文明之光 014
龙山文化白陶鬶|变形记 019
西周原始青瓷壶|晨曦初现的薄光 024
秦兵马俑|被遗忘的战士 027
第二章 汉唐|成长
晋德清窑黑釉鸡首壶|吉 032
唐长沙窑|釉下彩之殇 037
唐三彩马|现实主义之巅 042
唐越窑秘色瓷瓜棱瓶|秘色之谜 046
唐邢窑白瓷双龙耳盘口瓶|雄浑中的秀色 050
唐鲁山窑花瓷腰鼓|暗夜之光 054
五代越窑双系罐|侘寂之源 057
第三章 宋|初长成
宋汝窑无纹水仙盆|梦 062
宋汝窑三足洗|造型的很好与终结 066
宋官窑方盆|横平竖直 070
宋官窑笔舔|无用之用 074
宋官窑弦纹盘口瓶|气定神闲,波澜壮阔 078
宋哥窑双鱼耳香炉|静夜焚香 083
宋哥窑胆瓶|轻风吹到胆瓶梅 087
宋钧窑天蓝葡萄紫海棠式花盆|异彩纷呈 092
宋定窑白瓷孩儿枕|婴戏的魅力 096
宋定窑印花白鹿衔芝图折沿盘|白色的奢华 100
宋磁州窑梅瓶|风花雪月 104
宋登封窑珍珠地划花橄榄瓶|虎虎虎 109
宋耀州窑凤纹提梁壶|壶里乾坤 113
宋龙泉窑琮式瓶|玉琮 117
宋龙泉窑双摩羯鱼耳纸槌瓶|墙外香的雪拉同 122
宋景德镇窑青白釉瓜形壶|一壶风雅 127
宋吉州窑木叶碗(盏)|奇迹 132
宋建窑兔毫盏|点茶利器 136
辽黄釉凤首瓶|朝凤英姿飒爽 142
宋绿釉狮子香炉|神完气足 145
第四章 元|分水岭
元青花凤首扁壶|飞升 150
元青花鱼藻纹大盘|中国水墨与伊斯兰装饰 154
元龙泉褐彩玉壶春瓶|玉壶买春的典雅 159
第五章 明|巨人
明永乐青花龙纹扁瓶|气壮山河 166
明永乐青花缠枝莲纹盘|缠绕世界的莲花 171
明永乐青花压手杯|盛名之下 177
明永乐甜白釉刻花缠枝莲纹梅瓶|通感的诱惑 180
明永乐翠青釉三系盖罐|暗藏杀机 185
明宣德宝石红釉僧帽壶|伟大的探险 189
明宣德填红釉三鱼纹高足碗|时间之间 193
明成化斗彩鸡缸杯|生“鸡”勃勃 197
明嘉靖矾红地黄彩花卉纹四方盘|忧郁的微光 203
明嘉靖五彩鱼藻纹盖罐|光恰似水 207
明万历青花花鸟图绣墩|不秀而敦|211
明仿官釉笔山|安稳如山 215
明宜兴窑时大彬紫砂壶|文人意趣的胜利 219
明德化白瓷观音像|造像之美 225
第六章 清|盛极而衰
清康熙青花云肩纹将军罐|威风八面 230
清康熙五彩道教人物图瓶|色彩的交响乐 234
清康熙青花夔凤纹双陆尊|一步之遥 241
清康熙青花松鼠葡萄纹葫芦瓶|自然灵感与把玩 247
清康熙素三彩三果纹盘|茄紫鹅黄皮瓜绿 251
清康熙青花山水棒槌瓶|蓝色水墨 255
清康熙五彩十二花神杯|茶杯里的四季 260
清康熙青花团花锯齿纹摇铃尊|如观美人 268
清康熙孔雀绿釉花觚|阴柔之美 272
清康熙冬青釉云纹水盂|案上风景 276
清康熙绿釉暗刻螭龙纹双耳托盏|茶杯的进化 279
清康熙豇豆红八大码|美人醉 286
清康熙人物故事图盘|另一扇窗 294
清雍正洒蓝釉地黄花盘|明日黄花 298
清雍正粉彩花鸟抱月瓶|瓷上绘画的极轨 302
清雍正粉彩福寿双全橄榄瓶|一个时代的侧影 307
清雍正斗彩鸳鸯莲池纹盘|平淡天真 313
清雍正珐琅彩瓷赭墨竹石图碗|端起一片竹林 318
清雍正青花釉里红牡丹图瓶|诗书画印 321
清雍正茶叶末釉螭耳花浇|从来多古意 325
清雍正海棠式花觚|结构之美 329
清雍正黄地青花寿桃纹盘|两种意志 333
清雍正十二色菊瓣盘|色彩的盛宴 337
清乾隆粉红地粉彩扒花番莲纹碗|锦上添花 342
清乾隆白釉番莲纹玲珑碗|要有光 346
清嘉庆红地描金万福连连盖罐|很好的奢华 349
清道光红地留白梅花纹盖碗|雅俗之间 352
清大雅斋瓷绿地墨彩菊花纹渣斗|一个女人的生活与爱 356
摘要
     清康熙青花团花锯齿纹摇铃尊|如观美人 观瓶如观美人。瓶口是轻启的唇,往下是颈,再是肩,然后是腰,最下是足。 摇铃尊颈部细长舒展,优雅如天鹅,瓶颈微微一收,挺直而富弹性,肩颈处一圈弦纹如项链,颈项就愈发高贵、挺拔、柔美。想象手指从柔腻的颈部滑向肩,轻轻一转,顺势而下。肩部是有骨的,外柔而内挺。往下一收腰,足一扎,身段就亮了出来:娇媚中见着挺拔的风骨。如是美人,带着几分英气。 这种叫摇铃尊的小瓶,据说是从摇铃上得了灵感,的确很像。 它诞生在清代康熙时期,是清代官窑最早的杰作。 明代万历朝之后,御窑厂早已名存实亡。清朝入主中原,顺治皇帝似乎没有瓷器的雅兴,提过一些特殊的需要,下旨景德镇完成,却屡屡失败,不了了之。康熙皇帝继位,内忧外患,自然也顾不上瓷器这等小事。1680年(康熙十九年)台湾收复,困扰康熙皇帝的最后一块心病去除,四海既定。这一年,沉寂了近一个世纪的御窑厂,又重新燃起窑火。这把火,点燃了中国陶瓷史最为辉煌的一页。 历史上康、雍、乾三朝总是并称为清三代,陶瓷上也是。不过,人们总是对雍正和乾隆父子俩的品味指指点点,很少说到康熙。似乎康熙只是一个引子,真正的辉煌属于他的儿孙。 这真是一个天大的误会。雍正朝瓷器给人的印象高冷简约,有文人的意趣和雅致;乾隆成了繁复的代名词——华丽、复杂、精巧。康熙皇帝似乎难以贴上标签。而事实上,他才是开宗立派的大宗师。他的绝学,分别被儿孙继承。雍正的格调无非是延续了康熙文雅的一面。而乾隆则进一步发挥华丽的一面,却又有些过度。 皇家瓷器自明代以来,就不仅仅是日常使用,还关乎祭祀,小看不得。康熙大加重视,专门指派督陶官亲赴景德镇管理整顿窑务。他不希望因循前朝,而要烧造出本朝的风貌。一位名叫刘源的大臣及时领会到皇帝的意图,在家中苦思冥想,终于完成了一百多幅设计稿。他既是文人,又精于绘画,设计的瓷器样式既有新意,又富文人气息。自然,也少不了皇家的气派。这样的设计与民间的创造自然不能同日而语,毫无意外得到了皇帝的赞赏。 刘源的设计稿早已不知所踪,哪一件官窑瓷器出自他的设计,已经没有清晰的证据,不过,少有的新样式有可能出自他的笔下,这似乎是个合理的推断。摇铃尊便是其中之一。 如果说摇铃尊的样式还能找到前代杰作的身影(如纸槌瓶、越窑八棱瓶),装饰的手法则是全新的设计。 在众多官窑瓷器中,它的装饰显得吝啬:靠近底部的一圈锯齿纹(三角形),有如裙边,肩部点缀团花(圆形),此外,就空空如也。这种纯粹以几何形为装饰的手法在元代以来的陶瓷装饰中,极为少见。大量的留白,需要设计者充分的想象力与巨大的勇气:毕竟不是小家碧玉,小鸟依人,皇家的气派,多,总是安全的。 装饰虽少,气势上却不弱,底纹如山,团花如日,瞬间便有了一览天下的豪壮。 青花色调也蓝得恰到好处。康熙时期,青花明艳动人,称为“翠毛蓝”,蓝如翠鸟羽毛,闪着光。这得益于当时对青花料处理技术的进步:毕竟珍如黄金的“苏麻离青”已绝迹百余年,就是嘉靖万历时期的“回青”也早已不知所终。此时用的是一种国产“珠明料”。单从材料上比,逊于“苏麻离青”及“回青”,但工艺的进步弥补了不足,甚至还大有赶超之势,成为与永宣青花比肩的历史高峰。 简单的装饰无疑丰富了整件瓷器的秀美,底部的纹饰有如裙边。 但名称却显出男性气质。宋代以前,尊是储酒器,用来盛酒。它体形大,不用于日常品饮,而用于祭祀,作为礼器地位尊贵。不过到了明代,文人把上古的青铜器都用来插花,成了花瓶,于是瓶和尊就混在一起。事实上,摇铃尊称为摇铃瓶似乎更准确:今天仍希望将瓶与尊加以区分,认为口小的可以叫瓶,比如梅瓶,而口大的更合适称尊,比如凤尾尊。但摇铃尊口小却仍是叫尊。 不管叫什么,它诞生之后便成为一时经典。除了青花,传世的还有用釉里红装饰,画面与青花一致。全世界很多博物馆都有收藏,拍卖会上也时常现身。不过各自的藏品也有不少差异,有的脖子稍粗,有的肩更秀美、更圆润,有高,有矮,有胖,有瘦,有的仅仅毫厘之差,气质上就很有些不同。 其间的细微差异与气质变化,需要细致的审视与玩味。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