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王赓武回忆录(全2册)
字数: 285000
装帧: 精装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作者: (澳)王赓武,(澳)林娉婷
出版日期: 2022-08-01
商品条码: 9787532789672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596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
¥14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编辑推荐】: ★ 这是一部丰富又极为坦诚的回忆录,读者可以毫不费力从中看到,是什么造就了这位广受赞誉的历史学家的学术成就和世界视野。而尤为吸引人的是,他用近一个世纪的经历,回溯了对“家”和“爱”的领悟,探索并创造家园归宿感,充满了睿智与朴素诚挚的情感。 ★ 继《黄河青山》《巨流河》之后,又一本充满历史细节、家族记忆和个人魅力的跨时代记录。 ★史学家、教育家、2020年“唐奖 • 汉学奖”得主王赓武,年近九旬执笔回首动荡的少年时期,“变动随时会降临,人们可能轻易就被从根切断”,然而“没有东西能挡在我认识万物的道路上。” ★两卷本《回忆录》,王赓武亲笔撰述的珍贵文本,加入母亲、妻子跨时代的记录文字,近六百页巨制,十数幅跨越百年的家族照片,兼具丰富的文学与史料价值,笔调平实深厚,谦逊动人,堪称二十世纪历史洪流之中一部丰富而独特的生命画卷。 "
内容简介
王赓武是享有盛誉的海外华人历史学家和教育家,其生长于1930年代的南洋,时逢战乱和动荡,不得不在中国、南洋和英国等地辗转求学,加之出身中国江南耕读世家的知识分子父母强烈的乡愁情怀,使作者对华人在海外安身立命、“寻找家园”的归属感这一复杂的命题,有曲折的经历和真切的人生经验;成年后,在横跨三大洲几十年的学术与教育生涯中,他与同时代的史学、汉学界重要学者,几乎都有交往;一生挚爱的太太林娉婷更是他领悟“爱”与“家园”的人生伴侣——由此构成的个人与时代的画卷,经由朴素儒雅的笔墨,展现得波澜壮阔,又发人深思。本书是历史学家王赓武亲笔撰述的专享的回忆录,其在年近九旬之际,回溯上下求索、“长年半游牧”的一生,回忆录兼具丰富的文学与史料价值,笔调平实深厚,谦逊动人,堪称二十世纪历史洪流之中一部丰富而独特的生命画卷。回忆录共两卷。上卷《家园何处是》,作者回顾了对他影响至深的父母家世,自小接受古典中文教育和正统英文教育,以及十九岁之前在南洋成长并在南京上大学的重要经历,直至站在“多重世界”交汇处,他“开始感到没有东西能挡在我认识万物的道路上”。下卷《心安即是家》由王赓武与太太林娉婷合著,述说他们由青年时期在马来亚、英国求学,学成后在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等地治学与生活,探索并创造家园归宿感,充满了睿智与朴素诚挚的情感。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王赓武,1930年出生于印尼泗水,少年时期在怡保度过。先后就读于南京中央大学、新加坡马来亚大学,获马来亚大学文学学士及硕士学位,后在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获博士学位。历任新加坡国立大学特级教授,新加坡马来亚大学文学院院长、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远东历史系主任,并于1986-1995年间担任香港大学校长。荣休后长居新加坡。 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历史、海外华人、移民研究等。主要著作有《五代时期北方中国的权力结构》(1963)《东南亚与华人:王赓武教授论文选集》(1987)《中国与海外华人》(1994)《海外华人:从落叶归根到寻觅自我》(2000)等。 2020年,王赓武获颁第四届“唐奖•汉学奖”。 林娉婷(1933–2020),生于上海,在槟城和新加坡长大。曾于新加坡、吉隆坡、堪培拉等多地教授英国语言与文学。工作以外,她全力支持丈夫王赓武的事业,养育了三个孩子,复热心公益,创办香港大学博物馆学会,并曾在香港与新加坡出任多个艺术学会会长。"
目录
上卷家园何处是
叙说缘起/Ⅰ
第一部我的小小世界
从泗水到怡保/3
从绿城开启的世界/13
中国的滋味/25
帝国终结,另辟天地/35
母亲的回忆/41
第二部学习漫游
战火延烧至马来亚/61
小城男孩/67
另一种学习/77
新规则/91
准备回家/101
母亲的战时回忆/107
第三部前往南京
大家族/121
抵达南京/133
和父母同住的五个月/141
安顿下来读书的日子/149
我的老师/159
向朋友学习/173
母亲回到怡保/185
第四部怡保
改变方向/195
重新开始/207
下卷心安既是家
家园何处/Ⅰ
第一部入乡问俗
安全着陆/3
新来乍到/9
谁的文学?/15
诗歌创作/21
书山有路/29
马尼拉的警讯/37
第二部我的新思维
什么是民族国家?/49
新加坡殖民地/55
政治教育/63
第三部喜结良缘
初识娉婷/75
妈妈童懿和/85
爸爸林德翰/93
重新认识/101
第四部双重视野
学海无涯/115
遥远的历史/125
为什么是十世纪/133
与汉学半途相会/139
英国文学中的英国/145
第五部成家
重聚和结婚/153
剑桥和伦敦/163
婴儿诞生/171
第六部理想的工作场所
近乡情怯/179
迁居吉隆坡/193
哪一个阵营?/199
第七部全球化?
进入冷战/211
关于新世界的报告/215
东岸研究中心/227
娉婷眼中的美国/237
马来西亚/241
调查报告/251
第八部家庭根源
祖孙三代/259
我们盖房子/265
定居/271
第九部出乎意料
1965:澳大利亚和新西兰/283
1965:调整方向/289
国家历史/295
革命/303
聚焦东亚/311
稍事休息/321
总结/327
心安即是家/333
附录:有关马来亚家乡的著作/337
摘要
从泗水到怡保 1930年,我在荷属泗水出生,那时经济大萧条刚击垮了资本主义世界。我们离中国有千里之遥,中国遭到军阀割据,现在又面临新兴海权日本帝国入侵的威胁。我的故事真正的起点,是我们一家三口试图返回故乡中国,但最后只走到怡保,抵达英属马来亚。往后十五年间,还有一次次的尝试以及一次次的失败。1947年,我们一家三口的确抵达了南京,却不是就此快乐还乡。八个月后父母就打消了念头。再过九个月,1948年底,我也放弃继续尝试,返回我成长的城镇。 等待回到中国以及重返马来亚,这两者形塑了我的人生,影响远比我意识到的还要深刻。如今老迈的我发觉一生中有好多环节都可回溯至这两地,也看得见年轻时的故事有双重视角。南京的意象让我想起人生中似乎几度追寻的目标,而怡保则代表了我生活其中并学会珍爱的多元文化世界。 多年以后,经过在三大洲间迁徙的日子,我了解称怡保为家乡不是单纯感情用事。我人生最初的十九年里,大多时光都在怡保的不同地区度过。怡保笼罩在想象中的祖国阴影下,不过在怡保成长让我对英国保护下的马来诸州带有好感,这份好感长存心中。与此类似,虽然我和南京关系并不密切,但南京在我心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回想在南京度过的日子时,我发现自己也会想起人生的其他时期,不禁把往日回忆与日后的经历联系起来。 父母搬离泗水时,我只有一岁大,因此对泗水毫无印象。一岁那年拍的两张照片留了下来。其中一张照片里,我是坐着的小婴儿,旁边站着一位高挑的爪哇女子。母亲告诉我这位爪哇女子喂我吃东西、帮我洗澡、跟我说马来语。另一张照片里的我被抱在园丁怀里,园丁在父亲的学校工作。照片里的我看起来被照顾得十分周到,身为母亲的头生子和专享的孩子,深受眷顾。 1929年,父亲获聘成为泗水第一所华文中学的校长。然而时运不济,大萧条扩散至爪哇,岛上糖业崩盘。由地方华人实业家资助的私立学校顿时陷入财务危机。经过又一年的茫然不定,父亲决定请辞。校方无力负担送我们回中国的旅费,因此父亲同意就近找工作,前往马来亚,学校董事会的一位成员为我们支付到新加坡的旅费。父亲在新加坡找到工作,担任华文学校的副视学官,启程前往马来亚霹雳州优选的城镇——怡保。在父亲心目中,这是返回中国之路的中继站。他恐怕没有想到马来亚会成为自己和妻子的长眠之所,而中国则会成为儿子心中悠长的深影。 多年以后我才了解,父亲的经历是当时许多中国人同样必须面临的处境。我放下历史研究,转而书写父亲这一辈身处的变局以后,更加了解二十世纪初的局势,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又发生怎样的剧变。我意识到像父亲这样的人提供了起点,让我由此了解过去发生的事,但在试图理解不同背景的人群时反而也是种阻碍,更何况有些人不是从中国迁居南洋,而是移民到世界其他地方。这让我想到应该说明移民研究不是我的主要兴趣。吸引我投入这个主题的,是中国对外部世界所代表的意义,尤其是对离开中国定居海外的华人而言代表什么。此外,我也好奇外部世界对中国的认识及想法。这些议题最初皆来自我对怡保和南京的回忆。 P3-5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