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孙中山/中外名人传记

孙中山/中外名人传记

  • 字数: 11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黄山书社
  • 作者: 《中外名人传记》编委会
  • 出版日期: 2021-05-01
  • 商品条码: 9787546173634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168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12.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中外名人传记”丛书精选中外历史上极具影响力的名人,让读者了解这些名人的真实故事,学习他们的金精神和品质。本书稿是丛书的一种。孙中山,本名孙文,谱名德明,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幼名帝象,广东中山人,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先驱,“三民主义”的倡导者。首举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帝制”。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本书介绍了孙中山毕生进行革命和追求中华民族的复兴和昌盛的奋斗历程。
作者简介
"《中外名人传记》编委会编著,钱念孙主编。钱念孙,现为全国人大代表、省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著有专著《文学横向发展论》《朱光潜与中西文化》《艺术真谛的发掘与阐释》《朱光潜: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重建文学空间》《无法尘封的历史——抗战旧书收藏笔记》等,主编《中国传统文化精粹》丛书(10集)、《文艺演义》丛书(8集)等。 "
目录
暂无
摘要
     贫苦农家的孩子 1866年11月12日,广东省香山县翠亨村里,有一个男孩呱呱坠地。这里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小村庄,全村人口不足百户,距离香港和澳门都很近。但是这里的土地并不适合耕种,农民生活很艰辛。加上这里的耕地多被地主占有,清廷政治腐败,地租和各种苛捐杂税让老百姓苦不堪言。男孩的父亲孙达成按照族谱排辈给孩子取名叫“德明”,小名“帝象”。据说孩子的祖母曾请算命先生为刚出生不久的孩子算命,算命先生说这个孩子有“帝王之象”,“帝象”这个小名就是由此而来。这个孩子就是中国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孙家原本是书香门第,孙中山的祖父孙敬贤生于1788年,共有3个儿子,分别是长子孙达成、次子孙学成和三子孙观成。孙家到了孙敬贤这一辈,已经成了没有什么田产的农民,家中田产早已变卖干净,一家人过着困苦不堪的生活。 孙中山的父亲孙达成为生计所迫,在16岁那年到澳门去做了鞋店的学徒。3年学徒期满后,他在澳门板樟堂街一家葡萄牙人开的鞋店当鞋匠,每月的薪水只有4元钱。他辛辛苦苦地工作,在澳门总共待了16年,才攒了一些钱,回到家乡娶妻生子。由于家里人口众多,孙达成的两个弟弟赴海外谋生。1864年孙学成不幸在上海附近的洋面上遇难,1867年孙观成死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淘金矿区,所以孙达成夫妇除了要供养母亲、养育孩子之外,还要照料弟媳,全家的重担都在孙达成一人身上。 1866年孙中山出生时,家中已经有一个哥哥孙眉,谱名德彰,号寿屏,还有一个姐姐孙妙茜。由于家庭穷困,孙中山很小就要参加劳动,每天早上带上几个白薯,跟着姐姐孙妙茜到田间种地,或到山上打柴、割草。年龄再大一些,孙中山又下田插秧、除草、打禾、放牛,有时还跟随外祖父驾船出海捕鱼。哥哥孙眉在家乡只读了4年书,就到离家10里之外的地方给人做长工。生活如此艰辛,平时一家人仍然吃不饱穿不暖。 1871年,16岁的孙眉跟随舅父杨文纳一起去夏威夷的檀香山谋生。由于家里太穷,路费都筹措不到,还是二婶程氏将自己名下的两亩田地抵押给别人,孙眉才勉强凑够路费。孙眉起初在当地华侨的菜园里工作,后来与人合伙在茂宜岛开垦荒地,种植水稻。经过艰辛创业,几年后,他已有土地约6000英亩,雇工100多人。加上为人豪爽,处事果断,孙眉很快富裕起来,享有极高的声望。 爱思考的少年 少年的孙中山生性活泼好动,放风筝、踢毽子,各种游戏他都爱玩。淘气的他还常常爬到大树上用石头掷小鸟、掏鸟蛋。伙伴们见他活泼好动,而且用石头打东西非常准,便给他起了一个绰号叫“石头仔”。 由于哥哥孙眉在檀香山辛勤劳作,有了一些积蓄,不断地寄钱回来,孙家的日子渐渐好过起来,手头也宽裕多了。哥哥孙眉非常重视弟弟的教育,特意叮嘱家人一定要让孙中山上学,于是父亲决定送孙中山进私塾读书。 私塾设于翠亨村的冯氏宗祠内,老师姓王。孙达成带着孙中山来到私塾,王老先生看着孙中山说:“这孩子不小了,早就该上学念书啦!” 孙达成有些惭愧地说:“因为家里前些年实在太穷,这才耽误孩子念书了!” 王塾师问是否有学名,孙达成忙答道:“孩子小时候取了名字,但没有正式的学名,就请先生给起个学名吧!” 王老先生见孙中山长得十分文静秀气,就说:“你把孩子送来读书,孩子的大名就叫孙文吧。你看怎么样?” 孙达成忙谢谢先生,还拉过孙中山说:“帝象啊,快给孔圣人和王老先生行大礼!”从此,孙中山进入村里的私塾读书。 那时王老先生给孩子们教授《三字经》《千字文》《幼学琼林》以及“四书”“五经”等。王先生非常严格,因此对读书勤奋、成绩突出的孙中山格外喜欢。 孙中山一天天地长大,对许多事情都有自己的思考。慢慢地,他明白了很多道理,也对当时的很多现象十分反感。比如缠足这个陋习,孙中山从小就深恶痛绝。 缠足是当时女孩子普遍要接受的一种陋习。女子从七八岁开始缠起,阻止脚部发育,让整个脚变成“三寸金莲”,以迎合当时男性畸形的审美观。一天,母亲请来了村上缠脚的阿婆,给孙中山的小妹秋绮缠脚。很快,隔壁卧室里就传来了秋绮的哭喊声。孙中山听见妹妹的哭喊十分心痛,他拼命地阻拦。他十分不安地问:“这实在太痛苦了,为什么要把好好的脚弄坏?”母亲却说:“这是祖上传下来的规矩啊,不然日后人家会笑话她是大脚丫头,她嫁不出去,会埋怨我的。”孙中山说:“可是祖上的东西就一定对吗?脚坏了,连路都不能走,妹妹以后怎么办呢?阿妈你想想,你年纪还不大,也没有老,走路为什么要用拐杖呢?就是因为你的脚被缠坏了,所以没法好好走路啊!”母亲便生气了,要把孙中山赶出去:“你不要再胡说了。这是女人家的事情,你不要瞎掺和,赶快睡觉去吧!”说完,关上了房门。 屋里传来妹妹秋绮撕心裂肺的喊叫声,孙中山心里非常难受。小小的他躺在床上,想着这些奇怪的事情。虽然他的抗争并没有改变妹妹被缠足的命运,但妹妹孙秋绮生前每每回忆起此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