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人性实验 改变社会心理学的28项研究 第2版
字数: 380000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 (美)库尔特·P.弗雷,(英)艾登·P.格雷格
出版日期: 2021-03-01
商品条码: 9787300289601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388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
¥99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你想知道为什么明明我们都想要奖励,但奖励却常常达不到激励行为的目的呢? 你想知道为什么在战争中,有些士兵会惨无人道地屠杀、虐待战俘或平民?难道他们真的如此冷酷无情吗? 你以为你记住的都是你记住的吗?你知道你有多少记忆是自己“编造”的吗? 你想知道为什么你敢在互联网上肆无忌惮地暴露“真实的自我”,但在现实生活中却不敢? 你想知道为什么在上学迟到的路上碰到“同病相怜”的同学,你的感觉会瞬间好很多吗? 你知道怎样快速和别人成为密友吗?一个“诡异”的方式就是——一起说别人的坏话! ………… 不知道以上问题有没有戳中你的内心,让你产生一种“被偷窥”了的感觉,如果是这样,那这本书值得你翻开一读。本书诠释了28个经典的关于人性的实验,揭示了在28个常见的生活和工作情境下,人的决定、行为、感受、情绪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帮助你更好地洞察人性、了解自我和他人,收获更成熟的人生。
内容简介
为什么奖励常常达不到激励行为的目的?到底是战争让有些士兵变得冷酷无情,还是人的本性如此?你以为你记住的都是你记住的吗?你知道有多少记忆是你自己“编造”的吗?为什么有的人在互联网上会肆无忌惮地攻击别人,现实生活中却不敢这样做?为什么当有其他人在场时,你有时能表现得更好,有时却表现得更糟?为什么两个人凑在一起说别人的坏话能够迅速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作为人与其他动物相区别的心理属性,人性在人类共处和社会运行机制中发挥看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只有深入地研究人类行为背后的心理因素,参透人的决定、行为、感受和情绪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才能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自我、他人和社会,收获和谐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社会心理学是最深入探讨人性的学科。作为该领域的一本经典书,本书展示了28个有趣的社会心理学实验,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人类的社会心理和行为。
作者简介
目录
第1章 迎合:服从群体规范
第2章 认知冲突:行为如何改变态度
第3章 火的洗礼:困苦成就喜好
第4章 服从命令:令人震惊的服从权威实验
第5章 “谁,我?”:紧急情况下,旁观者为何仅“旁观”
第6章 蟑螂与人:表现的社会提升与抑制
第7章 我们和他们:基于细小社会类化的歧视
第8章 仁慈的撒玛利亚人:当情境因素战胜个人特质
第9章 移除记号笔的魔力:奖励的隐性成本
第10章 窃贼情境:行为中的行动者-观察者偏差
第11章 我们是第一!沐浴在他人的荣誉中
第12章 蒙面的暴徒:去个体化在反社会行为中的作用
第13章 熟悉导致喜欢:曝光对喜欢的影响
第14章 内省鲜为人知的缺点
第15章 你曾经期望什么:外貌刻板印象的行为确证
第16章 加尔文主义的难题:无意识地制造好兆头
第17章 所见皆所信:拥护者对媒体偏见的看法
第18章 爱你的邻居还是爱你自己?移情是利他主义的一个源泉
第19章 合二为一:扩展自己,容纳他人
第20章 眼睛快于思维:相信先于质疑
第21章 虚构的记忆:现在重构过去
第22章 目的陷阱:情绪控制中的反向加工
第23章 数字诊断:挖掘无意识的技术工具
第24章 思维的框架:选择冒险还是谨慎行事
第25章 被排斥的愤怒:排斥使人大发雷霆
第26章 亲社会流言:分享坏的能促进好的
第27章 爱的关注:克服存在恐惧的良方
第28章 惩罚罪犯:自由意志的动机性信念
参考文献及扩展阅读
摘要
迎合:服从群体规范 社会人都是梦游者。 加布里埃尔·德塔尔德(Gabriel de Tarde,1843—1904) 法国社会学家和犯罪学家 背景 社会生活是由规范(norms)构成的,规范是指群体成员共同认可,并说明哪些行为合适的规则。规范规定了某些行为(可以做某事),并禁止了其他行为(不可以做某事);规范影响着大多数社会情境,如求职面试、初次约会、高级餐厅、丧礼仪式,甚至是拥挤的电梯。最近有一次,在挤进一部电梯后,我脱口而出:“七楼,谢谢。”然后站在对角的某个人(我看不到这个人)就按了七楼的按钮,我可以在脑海中数出其他三四个与电梯有关的规范(另一个可能的规范是,不要与陌生人面对面站着)。规范能使社会互动顺利进行。 规范可以存在于整个国家或文化的层面,并且有些规范几乎是普遍存在的。社会责任的规范强调一个人有责任去帮助身边急需帮助的人——帮助一个明显迷路或受伤的孩子是每个人的责任。互惠规范要求人们对他人给予的礼物或恩惠予以回报:如果一些人参加过你的婚礼,那么拒绝他们发出的邀请会很尴尬。虽然存在一些普遍的规范(如禁止谋杀、盗窃、绑架和强奸),但不同文化中的成员对这些规范的期望或接受程度存在很大的差异。有的文化很看重“准时”(要么不来,来的话就准时到),而有的文化则尊重“随性”(什么时候到都行);有的文化鼓励婚前性行为,而有的文化则认为新娘应该是处女;有的地方追求浪漫的爱情,而有的地方则提倡包办婚姻;在有的文化中,女性从头到脚都裹得严严实实,而在有的文化中,她们几乎什么都不穿[见《国家地理》杂志时尚版(National Geographic Fashion)];有的地方的人用银器吃饭,而有的地方的人用筷子吃饭,还有的地方的人则用手抓饭吃;在有的文化中,人们尊重坚定的握手方式,而在有的文化中,人们更欢迎温和的握手方式;在有的国家中,将脚底或鞋子朝向另一个人是对他的侮辱,而在其他地方,有谁会在乎这些呢?在世界上的不同地方,人与人之间的个人空间和谈话距离也不同。如果不了解这些,我们可能会认为某个外国人很冷漠、不友好,或者过于亲密,甚至咄咄逼人。因此,规范定义了社会中的“罪恶”(做了不应该做的事)和不作为(没有做应该做的事)。 甚至我们的饮食也受到了规范的影响。过去一直有人说:“美国人吃牡蛎,但不吃蜗牛;法国人吃蜗牛,但不吃蝗虫;祖鲁人吃蝗虫,但不吃鱼;犹太人吃鱼,但不吃猪肉;印度人吃猪肉,但不吃牛肉;俄国人吃牛肉,但不吃蛇。”这些话虽然夸张,但却凸显了饮食文化的差异。 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常常对性行为规范的差异着迷(如果不是兴奋的话)。让年轻女孩和她们未来的大龄丈夫进行性行为是梅尔维尔岛(位于澳大利亚海岸的西部)的提维人的性行为规范,因为他们认为这样做可以刺激青春期的开始(Goodall,1971)。新几内亚的萨比亚人认为,年轻男孩也需要性刺激,男孩们会为了获得男子汉气概而吞咽精液(由当地男子提供)(Herdt,1981)。巴西中部的梅西纳库人则生活在一套不同的规范下,他们会避免与儿童产生性接触。然而,他们认为孕育孩子是一个集体项目,即多名男性与一位女性进行性行为,从而共同促成受孕(Gregor,1985)。人们想知道这些规范是否会继续存在。 规范可以出现在各种规模和类型的群体中,如宗教、职业、帮派、观众或家庭,甚至在个人的人际关系中也存在规范。一段亲密关系就像当年的德国(包括东德和西德)包含了两个国家的规范。每一段友谊或恋情也都有其独特的运作方式:她做饭,他收拾桌子、洗碗;她说:“我上楼小睡一会儿。”他说:“我也要。” 观察日常生活中的规范就可以发现,它们是多么普遍和重要。我们通常自动地、毫无疑问地遵守它们——人们往往遵守其所在群体的规范。在很多方面,我们都是梦游者,在社会规范的影响下梦游。 兰格、布兰克和查诺维茨(Langer,Blank,&Chanowitz,1978)的一项实验说明了人们在日常社交场合中是多么地盲目。一名研究助理询问不知情的被试,是否可以让自己插队到复印机前复印五页文件。她以下面三种方式进行提问:或是给出一个合理的理由(她需要在临近的截稿日期前复印),或是给出一个虚假的理由(她要求使用复印机是因为她想复印),或是根本不提供理由(只是提出复印要求)。正如你所预料的,当助理给出一个合理的理由时,被试的服从度更高(94%),而当她接近不提供理由时,被试的服从度相对较低(60%)。然而,令人吃惊的是,被试在虚假理由条件下的服从度(93%)与合理理由条件下的服从度一样高,仅仅听到有人为将要发生的事情提供一个理由就足以激活社会规范——即每个人都应该尊重别人的正当请求。而且,重要的是,当助手询问是否能够插队到前排复印20份文件时,被试的服从度降低了,特别是在虚假理由和无理由条件下(两种条件下被试的服从度仅为24%,而在合理理由条件下的服从度为42%)。显然,当面临更多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