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余生很长,别慌张,别失望 2

余生很长,别慌张,别失望 2

  • 字数: 185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哈尔滨出版社
  • 作者: 史铁生 等
  • 出版日期: 2020-01-01
  • 商品条码: 9787548449379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46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4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余生很长,别慌张,别失望2》 人民日报、十点读书、一读、中国新闻网等近百家媒体一致推崇的人生态度!影响和改变着万千年轻人! ★《余生很长,别慌张,别失望2》精选44篇文笔细腻的现当代名家散文,其中包括: 对人生各阶段的清醒认识;对天赋与平凡的定义和思考 对职业与兴趣的选择和平衡;对超效率生活的反思与修正 ★史铁生、贾平凹、冯骥才等文学大师与一代人的对话 他们在真实生活里的孤独、迷茫、彷徨和失望,如同你我。 ★名家经典文学系列畅销书 继《余生很长,别慌张,别失望》《我想做一个能在你的葬礼上描述你一生的人》之后又一精品力作。原班人马打造,品质保证! "
内容简介
《余生很长,别慌张,别失望2》,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时刻表。25岁后才拿到文凭,依然值得骄傲;30岁没结婚,过得快乐也是一种成功;35岁之后成家也接近可以;40岁买房也没什么丢脸的。生命就是在众人之中一眼看到从容的自己,别让任何人打乱你的人生节奏。《余生很长,别慌张,别失望2》精选了史铁生、冯骥才、梁实秋等现当代名家44篇抒情灵动、文笔细腻的散文。这些经典作品是文学大师们与一代人的对话,他们将那份一生才了悟的道理都化作文字,跃然纸上,只为告诉你:余生很长,别慌张,别失望,生命就是等待正确的行动时机!
作者简介
史铁生,生于1951年1月4日,北京人,当代小说家、文学家。1967年毕业于清华附中,1969年去延安地区插队落户,1972年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街道工厂工作,后因急性肾损伤回家疗养。1979年后,相继有《我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我与地坛》《务虚笔记》等小说与散文发表。1998年病情转为尿毒症,终至透析。此后有随笔集《病隙碎笔》、散文集《记忆与印象》、长篇小说《我的丁一之旅》出版。2010年12月31日凌晨,史铁生因突发脑出血去世。其作品先后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鲁迅文学奖、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等多种全国文学大奖,多部作品被译为日、英、法、德等文字在海外出版。
目录
第一章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时刻表
002职业·事业/史铁生
011白发/冯骥才
015比如摇滚与写作/史铁生
030有钱优选/老舍
034中年/梁实秋
038谈文/周作人
040路/李广田
050择偶记/朱自清
053若子的病/周作人
第二章我们始终无法超越所有人
058独白/老舍
060文艺与木匠/老舍
063礼物/李广田
069自传难写/老舍
072这几个月的生活/老舍
077命相家/夏丏尊
082文牛/老舍
086谢落/李广田
095北风里/胡也频
106两种念头/李广田
第三章慢下来,找到内心的依靠
112想念地坛/史铁生
118《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序言/夏丏尊
121谈学问/朱光潜
128未成熟的谷粒/老舍
134春晖的一月/朱自清
139花潮/李广田
144两个鬼/周作人
146悔/李广田
152那里走/朱自清
第四章做你喜欢的事,永远都不晚
172我已经七十五岁了,我还有理想/冯骥才
177不服老/李广田
182画像/老舍
186写字/老舍
189一个画家/李广田
196给一位文学青年的公开状/郁达夫
202学问之趣味/梁启超
206跟着自己的兴趣走/胡适
212花鸟舅爷/李广田
第五章生命就是再众人之中一眼看到从容的自己
220“住”的梦/老舍
223画廊/李广田
227有了小孩以后/老舍
233鲁迅翁杂忆/夏丏尊
237读书/老舍
241蒙自杂记/朱自清
245养花/老舍
摘要
     职业·事业/史铁生 S:如果生命是一条河,我想,事业相当于一条船。在河上漂泊。你总是有一条船。 A:你的这条船就是写小说喽? S:碰巧是这样。迄今为止这条船对我还合适。当然我也写别的,我也千些别的事。 A:活着就是为了事业吗? S:正好相反。船是为了漂泊,漂泊不是为了船。事业是为了活着,是为了活得更有味道。 A:那你怎么理解,譬如:“一切为了事业”,“把生命献给事业”这样的话呢? S:我更相信这样的事实,譬如:他的事业,给了他无比的快乐。为事业而奋斗,他感到莫大的幸福。在事业中他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A:有人说,活着就是奉献。 S:这话不仅不美反而失窦,而且细品很像是诉苦,像是抱屈,像是炫耀,仿佛从中受益的只是他人。这类少实事求是之心多哗众取宠之嫌的说道,不见得能保证长久的快乐。如果他注意到了自己从事业中享受了多少乐趣,也许能对“奉献”一词体会得更全面。如果他活着真的只有奉献,我想那是对“按劳分配”原则的违背;如果奉献是他自己选择的幸福方式,那么他已经得到了丰厚的报偿,他不会在喝彩与掌声中眉飞色舞,而更可能在人们钦佩的目光下稍稍有一点惭愧。一种是,把事业视为自己的幸福,它不仅仅意味着心血的付出,它更意味着精神的收获;另一种则把事业仅仅看作是付出,仅仅看作是为他人的利益而受苦受累——这意味着需要报答,可这希冀倘若落空呢,事业岂不成了一场折磨人的灾难么? 顺便说一句,在信念的领域里可以不考虑经济规律,但这绝不意味着按劳分配的原则应该废弃。 A:你是怎么选择了写作这条路的呢?听说你身体残疾后,也曾一度想去死? S:不是一度,是几度。这方面的事,在和M的谈话中已经说过了。 后来我想再活一活试试,以观后效。一个人,不管他曾经与死神的关系多么密切,如果现在他想活下去试试,他总得做些事,否则不劳而食你会觉得羞耻,否则精神无以安顿你会觉得时间漫长有如徒刑。必须得千些事。 我先到一个街道生产组找了个工作。那不是正式工作,千一天拿一块钱,再无其他待遇;所得工资可以温饱,关键是自力更生了,没有活成个负数,这感觉让人踏实。生产组是一间低矮破旧的老房,成员多是家庭妇女、老头、老太太和残疾人,每天在昏暗的光线里画些美丽的图案兼而嬉笑怒骂;那也是生活,如果你能体会,那样的生活里也一样包含了深意。这感觉给人希望,生活从不轻易抛弃谁。老头老太太们都对我好,他们没有文化但有饱满的人情味,这感觉让人温暖,让人对生活多了信心。我自以为工作得努力,肯定对得起那份工作,这样感觉比占了便宜要舒服。当然,我还不满意,我想我说不定还能干些更有趣的事。人对快乐的要求没有个够。我以为这不是坏思想。 一开始我先自学了一年外语,但很快就发现既无资料可供我笔译,也没人要我去做口译,外语这东西不用就忘,于是浅尝辄止。现在外语的用处多了,可我也老了,学不就该火化了,下辈子再学吧。后来又学画彩蛋、画仕女图,虽第一批交货即通过验收,但毕竟不是兴趣所在,便又半途而废。那时周围的人都在学数理化准备考大学,我动了七八回心,终于明白人家不肯录取残疾人,就没去碰那个钉子。千什么呢?想了好久,想起我上学时作文一向有好分数,平时喜欢文学,心里又颇多感受,就试试写作吧。 P2-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