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秦始皇 大秦帝国启示录
字数: 133000
装帧: 精装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作者: (日)陈舜臣
出版日期: 2020-11-01
商品条码: 9787201163659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208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
¥59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读者基础深厚。陈舜臣在历史创作领域与司马辽太郎并称双璧,受到柏杨等人的高度评价。他的作品多次在日本掀起读史狂潮,总销量超过2000万册。★图文并茂,通俗易懂。作者以浅显的文字将复杂的历史进行解析,让读者在轻松阅读中了解历史真相、引发思考,是了解秦以及先秦历史的通俗读本。★秦始皇、秦朝以及先秦,一直以来都是读者感兴趣的人物和时代。从漫画到游戏,从动漫到影视剧,近几年尤其受追捧,本书正中读者胃口,能够满足读者一探这段历史真相的阅读需求,前景良好。
内容简介
他是大一统思想的确立者、“皇帝”称号的发明者、中央集权制的开创者、万里长城的修筑者、“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创造者……秦始皇,这个谜一样的男人,究竟留下多少争论与迷思?大秦帝国,这个辉煌却短命的王朝,在历史长河中究竟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本书以秦始皇之谜为切入口,全景展现了大时代的政治、经济、军事、农业、文化、社会等各方面。可以说,一部秦始皇,就是半部中华文明史。
作者简介
知名作家柏杨高度推崇,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杨振红背书推荐,"读懂秦始皇和大秦帝国,就是读懂中华文明长盛不衰的深层原因."
目录
第一章 功在千秋
“皇帝”的发明者/002
少有的“统一”/007
秦国的“拿来主义”/011
深入人心的理念/013
第二章 乱世风云
式微的周王室与秦国的成长/018
秦国的异国人才/021
时势造英雄/026
两种治国之道/029
第三章 少年秦王的秘密
上位的周折/032
商人吕不韦的投资/034
为王铺路的商人/037
秦始皇生父之谜/039
《吕氏春秋》诞生史/042
第四章 踏上统一全国之路
大一统的助力者/046
跨越国境的人/048
合纵还是连横/051
性情中人赵武灵王/055
第五章 独裁者的阳面与阴面
秦始皇与阿克巴大帝/060
秦始皇与成吉思汗/062
频繁遇刺/067
第六章 万里长城与骁骑民族
名扬天下的万里长城/070
骁骑民族的融合/074
斯基泰人的影响/078
“笔祖”蒙恬/081
第七章 支撑秦国的法家思想
儒家精神的缺失/084
李斯和韩非的恩怨/087
封杀言论的缘起/092
坑儒的真相/095
法家思想的支撑/097
第八章 羡仙
封禅一事的疑点/102
被迷信冲昏头脑/105
长生不老的愿望/109
秦始皇的两面性/114
第九章 民怨沸腾
从不毛之地到沃野良田/118
曾祖父留下的传家宝/122
规模宏大的半成品/125
疑窦丛生的陵墓/127
刘邦和项羽的崛起/132
第十章 战国不错的虎狼之师
国家集权和农业改革/136
白刃战的引入/138
老谋深算的王翦/140
收缴天下兵器/147
第十一章 文物会说话
意外的重大发现/150
两千年前的禁卫军/153
主帅俑到底是谁/157
秦朝文物二三事/159
第十二章 大秦帝国的覆灭
博浪沙刺杀事件/164
遗诏的谜团/166
遗臭万年的宦官赵高/169
逃犯起义与大秦灭亡/174
治国之道的反面教材/181
后记/183
摘要
“皇帝”的发明者 “皇帝”一词对应的英文是emperor。该单词起源于罗马帝国对皇帝的称呼,而秦始皇则是历史上少有以中文的“皇帝”二字作为尊号的人。 在秦始皇生活的那个时代,中国有七个强大的国家,被称为“战国七雄”,秦国便是其中之一。后来秦始皇开始逐一兼并六国,最终于公元前221年消灭地处山东半岛的齐国,实现了天下统一。 就在这时,他认为自己需要一个新尊号了。此前他与其余六国的国君一样,都以“王”作为称号,称秦王政。 秦始皇不堪忍受自己还是“七王”中的一人,已经亡国的六国国君在称谓上仍可以与自己平起平坐。他相信肯定有比“王”更好的称号,便下令让群臣商议。 丞相、御史大夫和廷尉等国家重臣翻阅若干古籍后,向秦始皇禀告商议结果:“古有天皇、地皇、泰皇三位伟人,其中泰皇最为尊贵。臣等提议将‘王’改为‘泰皇’,以‘泰皇’为尊号。” 秦始皇的性格有几大特点,其中一个就是遇事会与大臣商量,但又不会接近听从建议。满意的就采纳,不满意的就否决。 秦始皇不满意以前有人用过“泰皇”这个称号,他想要的是一个全新的、独一无二的称号。 “现在我统一了天下,五帝那点儿领土根本不值一提,就连夏、商、周的明君也无法与我相提并论。” 《史记》记载: 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 秦始皇取泰皇的“皇”字,和上古五帝的“帝”字,将尊号定为“皇帝”,代表他兼备三皇五帝的美德。三皇五帝是上古时代的人物。关于三皇究竟是哪三个人,从古至今众说纷纭。但一般是指向百姓传授了许多知识的伏羲、女娲和神农这三位首领。五帝指的则是黄帝、颛顼、帝喾、尧和舜。五帝时代的“天下”,据说有千里见方那么大。那时的一里等于四百多米,所以千里见方的面积大约是16万平方千米。整个“天下”的统治者,也就相当于掌管着两个北海道而己。 皇帝,这两个字的组合可以说是少见的。由此可以看出秦始皇的另一个性格特点,就是喜欢独一无二、标新立异。 其实天下诸侯、国君之间广泛使用“王”这个称号,不过是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往前数一百年左右的事。在那之前,只有周天子才是王。尽管那时周天子式微,已然名存实亡,但诸侯们仍不敢造次。春秋时代,周王室分封的诸侯无一人敢称王,皆以爵位自称。侯爵就称侯,伯爵就称伯。 不过,那些未被周王室分封的人、不食周王室俸禄的人,以及与周王室关系疏远的南方人(吴国、越国、楚国)就都早早以王自居了。 楚王掌管湖北、湖南两地,他在被人指责不该称王时曾说:“有何不可?我蛮夷也。”这里所说的“蛮夷”和日语里的意思有些区别Ⅲ,此处指的是远离中原的区域,即远离文化繁荣的黄河中游地区,属于不同文化圈的地方。所以他的意思就是,反正山高天子远,我想称王就称王。 吴国与越国亦是如此。吴王夫差(公元前496~前473年在位)与越王勾践(公元前496~前465年在位)都在春秋时代便自封为王。 周天子所分封的这些诸侯,起初还因忌惮周天子而不敢称王。时间一长,这份忌惮也慢慢消失。到了战国时代,周天子被架空,诸侯们随即纷纷称王。 与秦始皇相隔四代的秦国国君是秦惠文王。秦惠文王十三年(公元前325年),惠文王正式称王。两年后,韩国与燕国国君称王。诸侯称王,距秦始皇统一天下不过百年,时代也并不算遥远,秦始皇就不知餍足地给自己取了新的尊号。 秦始皇改尊号为“皇帝”的同时,又规定以前人人皆可使用的“朕”,从此只能为皇帝一人所用。从出土的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上的铭文来看,“朕”最初似乎是“我的”的意思。这个原本任人使用的字,就这样被秦始皇变成了皇帝的专属自称。 此外,秦始皇还将“玺”字也据为己有。“玺”字原来指的是普通人的印章,秦始皇却规定以后只有皇帝的印章可以称“玺”,其他人的印章一律称“印”或“章”。 与此同时,秦始皇还废除了谥号。一般在统治者死后,下一代人根据他生前的品行决定谥号。比如在战争中功勋显赫的人就称武王,为天下带来太平盛世的人就称文王、昭王、穆王等。 而秦始皇无法接受这种制度。秦始皇认为,孩子不能对父母指指点点,大臣也不能对君王品头论足。自己做第一代皇帝(即始皇帝),继位的子孙就按照二世皇帝、三世皇帝这样排列下去,“至于万世,传之无穷”。于是,秦始皇废除沿用已久的谥号制度,建立了以世计数的新制度。 废除谥号制度一事同样为我们展现了秦始皇对新事物的执着,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他排斥批评、独断专行的一面。 P2-6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