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敦煌守望四十天

敦煌守望四十天

  • 字数: 3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华书局
  • 作者: 蒋理
  • 出版日期: 2022-07-01
  • 商品条码: 9787101157383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76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作者以敦煌守望者的身份,以40余天守望敦煌的独特经历,包括敦煌讲解员的“修炼”过程,讲述敦煌的历史地理、莫高窟的开窟概况、各个时期的经典洞窟、敦煌守护者们以及莫高精神,一起揭开众多不开放洞窟的神秘面纱,窥见窟顶治沙、洞窟数字化、壁画修复等敦煌绝技,深入浅出地向大众展示出一个璀璨、多元、神秘,但又与每一个人都能够产生关联的并不高冷的敦煌。宇宙与人生、历史与现实、家国与英雄、信仰与情义、科技与人文、现状与传承、自我与他者、日常与旅行,多重视角交织,带给读者关于敦煌的多维印象。200幅彩图,亦是眼到心到神游敦煌的纸上之旅。敦煌热近年呈上升趋势,敦煌旅游热、数字敦煌、敦煌游学等让敦煌频繁进入大众视野,培育了大众进一步了解其多样性文化的心理需求。就图书市场而言,《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2019年9月,开卷135366)、《此生只为守敦煌:常书鸿传》(2020年6月,开卷9176)等传记体畅销书使敦煌在大众市场频频亮相。《敦煌石窟艺术简史》(2015年9月,开卷22362)、《敦煌艺术入门十讲》(2016年6月,开卷5887)、《佛在敦煌》(2018年9月,开卷3088)等学术书也表现不俗。但介于二者之间的聚焦敦煌历史文化与深度游的图书却几乎阙如,本书有填补空白之优势。作者有长期从事媒体写稿、传播、摄影和文化沙龙的经历,文笔流利酣畅,摄影极具美感,能保证内容形式俱佳,后期宣传也能强势助力。最重要的是,2021年参加“敦煌文化守望者”第三期的经历让他做敦煌讲解员时了解到游客最想知道的是什么样的敦煌,既带游客体验他们认知中的敦煌,更给予大量信息,体验更多样的敦煌。因此书稿大纲中既有大众熟悉的飞天、九色鹿等知识,又加入了大众不熟悉但很感兴趣的“三兔共耳”、莫高窟之最(优选的洞窟、最小的洞窟、最早的洞窟、好看的菩萨、好看的塑像)等等。此外,敦煌治沙、数字敦煌、壁画修复、敦煌游学等极具现实感的内容也是大众所关心的。作者极好地抓住了大众读者的痛点。
作者简介
蒋理,现居苏州,摄影师。曾供职《新京报》、新浪网,担任色影无忌网副总编辑。2017年创立苏州甪直古镇“光影墅”文化空间,是《中国旅游报》、苏州吴中区文体旅局、周庄古镇等机构签约摄影师。2021年参加“敦煌文化守望者”第三期,在敦煌学习生活52天。
目录
我以我心荐敦煌 杨秀清
做个敦煌有缘人 陆强
第零天 山河小城
第一天 初见莫高
第二天 丝绸之路
第三天 北魏259窟:好看禅定佛
第四天 西魏249窟:明艳千年的秘密
第五天 隋代420窟:永葆青春的菩萨
第六天 玄奘之路
第七天 江南诗人
第八天 隋代390窟:飞天!飞天!
第九天 初唐323窟:壁上江南
第十天 初唐335窟:维摩人生
第十一天 初唐96窟:敦煌大佛
第十二天 盛唐23窟:只此青绿
第十三天 盛唐148窟:涅槃
第十四天 曲子词中的江南
第十五天 晚唐17窟:藏经洞传奇
第十六天 五代61窟:五台佛光
第十七天 246窟:重层壁画
第十八天 元代3窟:千手千眼观音
第十九天 首发签位
第二十天 终极考核
第二十一天 江南之行
第二十二天 尴尬的首发团
第二十三天 每个人都与敦煌有缘
第二十四天 反弹琵琶
第二十五天 悲惨女人
第二十六天 好看菩萨
第二十七天 江南诗意
第二十八天 沙场
第二十九天 从巴蜀到敦煌
第三十天 220窟:盛世杰作
第三十一天 研学团和九色鹿
第三十二天 西魏285窟:王者荣耀
第三十三天 寻找华塔
第三十四天 江南手艺
第三十五天 “三兔共耳”的秘密
第三十六天 面壁者
第三十七天 鸣沙星河
第三十八天 舍身饲虎
第三十九天 神秘北区
第四十天 再见,敦煌
后记

摘要
     第零天|5月31日 山河小城 已过了晚上9点,敦煌依然天色明亮。和新认识的几位守望者伙伴围坐在禾园客栈后院的百年杏树下,乘凉饮茶,谈论过往,憧憬未知,仿佛是久别重逢的老友。树梢上挂满了敦煌名物李广杏,只是还青涩坚硬,等待着阳光的养育,就如同初到敦煌的我们。禾园主人何叔说,在四十天的守望生活结束前,应该能赶上这一年一度的美味。 鸣沙山下 当我偶尔将目光从谈笑现场抽离出来投向远方的时候,总能看到高大起伏的沙丘在夕照之中闪烁着。何叔说那就是鸣沙山。这座山是敦煌城的地标。唐代的《沙州图经》中曾描述:“其山流动无定,峰岫不恒。俄然深谷为陵,高崖为谷,或峰危似削,孤岫如画。”《元和郡县图志》则记载:“其山积沙为之,峰峦危峭,逾于山石,四周皆为沙垄,背有如刀刃,人登之即鸣。”由于它独特的风光与奇异的声响,城郭曾经几度以之为名——前凉时期,敦煌郡改称沙州;北周时期,敦煌县又改称鸣沙县。鸣沙山的存在也时刻提醒着人们:这是一座身处于大漠与戈壁之中的城市,一切生长都是如此不易,而那些繁华又是多么难得。 我的视线没有长时间停留在这些迷人的曲线上,而是随其起伏一路往东疾驰而去。因为心心念念的莫高窟,就高悬在鸣沙山最东端的断崖之上——1655年之前,乐傅和尚在那里开凿了第一个洞窟。明天,我们就将在莫高窟正式开启守望生活,期待在这四十天中,能有机会亲手打开那些千年的洞窟,让第一缕光照见诸天神佛。一想到这景象,又心痒难耐了,就如同有鸣沙山的黄沙源源不断地流过心间。 党河清波 曾经以为鸣沙山下的敦煌城一定无比干涸与苍凉,但没想到这里清流纵横,浓绿如云,恰似一块温润的璞玉。我们居住的禾园客栈甚至就在一片茂密的杨树林深处。而这一切都源于党河的馈赠。 河流发源于祁连冰川,切穿鸣沙山,源源不断带来雪水。而聪明勤劳的敦煌人又充分利用了党河之水广修灌渠。据说早在唐代,敦煌地区已经形成了以甘泉水(党河)为主渠的水利体系,阳开渠等七大干渠贯穿全城,百余条支渠如同叶脉向各处伸展开去,滋润万物,让茫茫戈壁中绿洲永不凋零。 从客栈往西,顺着林荫道步行几分钟,便可以见到党河。夜谈之前,我们刚刚去了河边散步。对位于靠前干旱的戈壁之中的河流来说,尾部的逐渐萎缩几乎就是它们的宿命,党河也是如此。曾经作为疏勒河最重要的支流,它今天已经很难与之汇流。即便流经敦煌市区的这一段,水量也极小。敦煌人用了优选的敬意,筑坝蓄水,在主城区留住了党河清波。 岸边修筑了不少古风建筑,白马塔大桥上飞天起舞。沿河而行的时候,看见灯火迷醉,波光明灭,我也几度恍惚,仿佛不是置身大漠,而是千万里之外的江南。市民在河畔聊着新闻,游客在闪光灯中留下影像,而我们这群介于生活与旅行之间的守望者,更像是不同的溪流,在这一天,同时汇入了党河。 史书中的敦煌 今天的敦煌是一座舒适缓慢的小城。午后我曾独自到市中闲逛。城区不大,楼宇不高,树木成行,河流穿城而过,跟岷江边的家乡颇有几分相似。漫步街巷,看着树荫下跳舞的女孩,街边吃着棒冰的学生,突然好想骑上一辆单车,像这夏天的风一样疾驰而去,回到少年时光。 但在我看过的史书中,敦煌却是另外一副模样。东汉学者应劭在注释《汉书·地理志》时写道:“敦者,大也;煌者,盛也。”《后汉书·郡国志》引《耆旧记》说敦煌为“华戎所交,一都会也”。虽然现代学者倾向于认为“敦煌”二字源于少数民族语言,但这些古代典籍之中的诠释却让我们看到:历史深处的敦煌确是一座繁华都市。从张骞出使西域,汉武击溃匈奴,中原王朝在河西地区“列四郡,据两关”之后,敦煌成为中西交往的咽喉要地。无数的使团、商队、僧侣往来丝路,一定会在这座城市通关、歇脚、补给。敦煌这个中原王朝在西部优选的海关城市,逐渐发展成了有名的国际化都会。 P1-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