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灯光

灯光

  • 字数: 19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 作者: 王愿坚
  • 出版日期: 2020-12-01
  • 商品条码: 978710735109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52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3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灯光》作者王愿坚是当代军旅作家,早年参加八路军,亲身体会军民奋斗的可歌可泣,创作了一系列催人泪下的小说。他的《七根火柴》《妈妈》《粮食的故事》《珍贵的纪念品》等名篇,都已收入本书。
本书难字注音,搭配插图,精选了王愿坚适合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的作品。创作基于作者真实经历,文笔洗练,情节动人。真诚的创作态度、鲜活的人物故事永不过时,小读者从中能感受到战争的严酷、人性的光辉、军民的真挚情谊与和平的珍贵。
作者简介
王愿坚(1929-1991),当代作家。1952年发表《党费》《粮食的故事》等短篇小说。1956年至1976年,陆续写出了《七根火柴》《三人行》《支队政委》《路标》《足迹》等二十多篇短篇小说。已出版的短篇小说集有:《粮食的故事》《后代》《普通劳动者》《王愿坚小说选》。他的优秀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向世界发行,传记被收入《中国名人词典》和英国《世界名人录》。
目录
灯光1
珍贵的纪念品4
七根火柴12
党费17
三人行31
粮食的故事37
老妈妈60
早晨85
妈妈98
普通劳动者115
作家和你面对面130
编后144
摘要
     灯光 我爱到天安门广场走走,尤其是晚上。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周围的宏伟建筑,令人心头光明而又温暖。 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我心头微微一震,是什么时候听到过这句话来着?噢,对了,那是很久以前了。于是,我沉入了深深的回忆。 1947年的初秋,当时我是战地记者。挺进豫皖苏平原的我军部队,把国民党军五十七师紧紧地包围在一个叫沙土集的村子里。激烈的围歼战就要开始了。天黑的时候,我摸进一片茂密的沙柳林,在匆匆挖成的交通沟里找到了突击连,来到了郝副营长的身边。 郝副营长是一位有名的战斗英雄,虽然只有二十二岁,已经打过不少仗了。今晚就由他带领突击连去攻破守敌的围墙,为全军打通歼灭敌军的道路。大约一切准备工作都完成了,这会儿,他正倚着交通沟的胸墙坐着,一手拿着火柴盒,夹着自制的烟卷,一手轻轻地划着火柴。他并没有点烟,却借着微弱的亮光看摆在双膝上的一本破旧的书。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 “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语。突然,他凑到我的耳朵边轻轻地问:“记者,你见过电灯吗?” 我不由得一愣,摇了摇头,说:“没见过。"我说的是真话。我从小生活在农村,真的没见过电灯。 “听说一按电钮,那玩意儿就亮了,很亮很亮。”他又划着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接近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半个小时以后,我刚回到团指挥所,战斗就打响了。三发绿色的信号弹升上天空,接着就是震天动地的包爆炸声。守敌的围墙被炸开一个缺口,突击连马上冲了进去。没想到后续部队遭到敌人炮火的猛烈阻击,在黑暗里找不到突破口,和突击连失去了联系。 整个团指挥所的人都焦急地钻出了地堡,望着黑魃(xu)魃的围墙。突然,黑暗里出现一星火光,一闪,又一闪。这火光虽然微弱,对于寻找突破口的部队来说已经足够亮了,战士们靠着这微弱的火光冲进了围墙。围墙里响起了一片喊杀声。 后来才知道,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郝副营长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路。可是,火光暴露了他自己,他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 这一仗,我们消灭了敌人的一个整编师。战斗结束后,我们把郝副营长埋在茂密的沙柳丛里。这位年轻的战友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事情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了。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珍贵的纪念品 像我们这样的老战士,大多都有这么个怪脾气——喜欢保存点儿珍贵的玩意儿:一块从自己身上开刀开出来的炮弹皮啦、老战友的来信啦等等。因为这些东西都有一段不平凡的来历,留着可以作个纪念。像我,就保存着这么一条红领巾。 那是1953年的事。蒋军拼凑了两万兵力、二十多辆坦克,想偷偷地袭击我们的东山岛,阴谋配合美国在朝鲜对我们的进攻。我们马上给他个迎头痛击,战斗了两天两夜,敌人连死带伤加被俘,丢下了三千多,剩下的被我们一气赶下海去了。我这个故事就发生在东山岛战斗开始的时候。战斗一打响,我们连的任务是阻击。就这么打一节,退一节,争取时间,最后坚守主阵地,让后面的主力部队来歼灭敌人。战斗正打得火热,连长到我跟前说:“于成年同志,你这挺机枪作掩护,部队转移到主阵地去!"他具体交代了任务,并且嘱咐我:“记住,看见部队上了四二五高地,你们就撤退!” 我和弹药手就留下了。起初,任务执行得倒也顺利,别看就这一挺机枪,敌人死得一片一片的,就是上不来。看看大部队已经安全地跨过了背后那个山嘴子,开始上山了,我刚要招呼弹药手撤退,谁知道敌人鬼头鬼脑地从右边绕上来了,子弹朝我俩屁股打过来。这一来,我们撤退就困难了。我伸手捅了捅弹药手说:“把子弹夹子留下,我掩护,你赶快顺着小沟撤下去!”我自己手端着机枪,向绕上来的敌人扑过去。敌人被赶下去了,弹药手也平安地撤走了,可就在这时,我负了伤:一颗子弹打在大腿上,麻酥酥的,那血呀,像个小泉眼似的,呼呼直冒,不一会儿腿底下的土就湿了一大片。凭经验,我知道伤得不轻,十有八九是碰到骨头了。我想包扎一下,谁知道一掏口袋,急救包没啦,还是在前面山头阻击的时候,给三班长包伤口用啦。这时候,敌人的小炮还一个劲儿地往这儿落。不行,得走!人死活不说,这挺机枪丢不得呀! 我把枪往怀里一抱,一轱辘就滚下了山坡,费了好大的劲,才爬过一条小沟,顺着沟沿往一块黑压压的甘蔗地爬。爬呀,爬呀,越爬越觉得没有力气,浑身发软,突然眼前一黑,就啥也不知道了。 不知道过了多久,我醒过来了。迷迷糊糊的,觉得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