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俭约故事

俭约故事

  • 字数: 11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云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3-01
  • 商品条码: 9787548244950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12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4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俭约故事》一书选取了从中国古代到当代的若干个名人勤俭节约的故事,汇集成册。这些名人的选取角度比较多元,有的是古代的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有的是近代的教育家、科学家、革命家,还有的是当代的士兵、官员,他们都是在某一领域有所成就的人,却都以节俭作为平日生活中的行为准则。在当今消费主义横行之下,提倡节约生活是十分有必要的,另外,建设节约型社会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该书稿的每个故事都是节选了勤俭故事中的一些典型人物、代表故事,以鼓励读者发扬中华民族朴素、俭约的传统美德。
目录
晏婴:清俭一生,影响后世
墨子:节俭典范,终成大家
季文子:以俭为荣,影响朝野
孙叔敖:临终教子,不忘节俭
萧何:一代宗臣,荫及子孙
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为家
召信臣:勤俭施政,革除奢靡
第五伦:奉公尽节,绝无私心
杨震:公正清廉,暮夜却金
梁鸿与孟光:勤俭自在,隐居人生
是仪:一生节俭,一生尽职
葛洪:砍柴苦学,医道并称
陶侃:物尽其用,勤恳节约
吴隐之:卖狗嫁女,饮“泉”不贪
苏绰:心如清水,形如白玉
魏潋:极言直谏,以俭治国
刘晏:饮食简素,力挽狂澜
李沆:秉性亮直,内行修谨
司马光:典地葬妻,忠清粹德
苏轼:平常之心,美食传世
王沂公:远避逢迎,真正状元
张俭:节俭一生,清贫正直
范仲淹:划粥断齑,一世师表
严清:清廉俭朴,体恤民情
孙继鲁:苍翠松山,碧海青天
陈表:勤俭治家,清心励学
孙士寅:清廉为官,卖琴回乡
钱沣:清正廉洁,滇中第一
赵士麟:与廉相伴,以善为念
袁嘉谷:简朴状元,文化巨匠
孙中山:平民总统,一生清廉
蔡锷:一生清廉,万世楷模
周建屏:艰苦卓绝,勤俭作风
聂耳:艰苦创作,音乐人生
郑一斋:勤俭教育,慷慨助人
盛延龄:公则生威,廉者有信
罗炳辉:艰苦朴素,正气凛然
熊庆来:勤俭办学,奉献一生
姜亮夫:刻苦他乡,一代鸿儒
闻一多:节俭生活,永恒丰碑
:身体力行,率先垂范
周恩来:艰苦奋斗,三个反对
朱德:勤俭建国,较为真言
:以身作则,艰苦朴素
雷锋:勤俭节约,助人为乐
焦裕禄:艰苦朴素,兢兢业业
孔繁森:勤俭节约,模范干部
邓稼先:艰苦奋斗,两弹元勋
蒋筑英:一心研究,全心为党
杨善洲:勤俭一生,植木成林
袁隆平:奉行节俭,躬亲力行
卢永根:铁血丹心,勤俭助学
张桂梅:春蚕吐丝,蜡炬成灰
摘要
     晏婴:清俭一牛.影响后肚 晏婴(?一公元前500年),字平仲,又称晏平仲,春秋时期齐国大夫,也是当时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晏婴先后侍奉过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作为国君的主要助手,晏婴节俭朴素,关心人民的疾苦,最终成为春秋时期有名的清俭典型、一代名相,影响深远,因而人们尊称他为“晏子”。 齐景公在位的时候,一位朝中大臣去到晏子家,刚好赶上晏子在吃饭,于是晏子就邀请这位大臣一起吃。只是,饭是提前做的,且是按一个人的标准做的,结果只能是两人都没有吃饱,客人饿着肚子,晏子也饿着肚子。后来,这位大臣就把这件事情原原本本地告诉了齐景公。 齐景公大吃一惊,说:“不会吧?晏子怎么这么穷?”吃惊之后,派人送了许多钱、粮食到晏子家,且让人带话给晏子:“这些钱、粮食,是专门给您招待宾客用的。” 晏子并没有接受。齐景公又接连几次派人送过去,都被晏子婉言谢绝。齐景公很不高兴,于是晏子向国君解释:“我家里并不穷,跟老百姓相比,已经很富裕了。作为一名大臣,在为国家办事的同时,已经得到了相应的报酬。拿着这些报酬,去为百姓造福,即是替君主来管理百姓、为国分忧了。倘若要把君主给他的报酬独自藏起来,那他即使再富裕,也不过如同一只箱子。等最后他死了,财产就成为别人的了。这种替别人管理、照看钱财,自己还劳累的事情,有智慧的人是不会做的。所以,我有饭吃、有衣穿,已经很知足了。” 过了段时间,齐景公想看看晏子的日子过得怎么样,有没有改善,就亲自去到他家。刚进门,就赶上晏子正在吃饭。他走上前,仔细看了看桌上的饭菜,看到的是糙米饭、一盘野鸟肉、一盘炒青菜。 齐景公忍不住叹气,说:“你吃得这么差,我真不知道。没有体恤你的生活,让你如此清贫,这是我的过错。” 晏子刚要解释,就被齐景公拦住:“你不要再解释了。上一次我要给你钱、粮食以及土地,你推了几次不要,这一次由不得你了。” “我吃得已经很不错了,”晏子对齐景公说,“现在,不要说普通的老百姓要饿肚子,即使是士人(等级比老百姓高的一个阶层),每顿饭也只是米饭而已,根本没有菜。您看我吃的饭,已经有了一盘鸟肉,等于士人吃两顿;再加一盘炒青菜,等于士人吃三顿。我并没有高出普通人的品德、作为,却吃了相当于三个人的饭,已经很不错了,怎么能说是差呢?” 晏子对齐景公的好意表示感谢,但对额外的赏赐依旧不肯接受。 晏子的住宅临近闹市,下雨的时候道路泥泞,天晴的时候又尘土满天飞,房子不高,还有点潮湿。齐景公过意不去,让他搬到别处去住,至少房屋要干燥一点,“你自己挑一处地势高、较清静、环境好的地方,我给你盖一所宽敞明亮的大房子。” 没想到晏子再次谢绝:“现在住的房子,一直是我的先人居住的,我觉得很不错。”然而,齐景公也有自己的办法,在晏子出使晋国时,派人拆了这所房子以及隔壁邻居的房子,在此扩建成的新居,比以前好了很多。晏子回来,赶紧去拜谢齐景公,接着又去重建了邻居的房子,清邻居搬回来。 有一次上朝,齐景公看见晏子的座驾很旧,拉车的马又老又瘦,就暗地派人给晏子家里送去一辆新车。晏子回到家,看到院子里停着一辆崭新的车,更气派的是拉车的四匹马,都是清一色的枣红色高头大马。晏子便知道,这肯定是齐景公派人送来的,立即返身上车,叫仆人赶着新车跟在他后面,把新车送回去。 齐景公看到晏子把新车送回来,非常不高兴,说:“你不接受我送的新车,以后我也不坐车了。” 晏子说:“我不能和您比。您派我管理全国的官吏,我应该也需要给百官做个节俭的榜样。您坐华丽的车是国家礼仪的需要,如果我也坐华丽的车,驾车的也是高头大马,那百官就会跟着我学,我就没有办法管教他们,也无法禁止他们铺张浪费了。” 晏子终究没有接受齐景公给他的车和马,依旧坐着那辆破旧的马车出门。 晏子一生都身体力行地致力于节俭,用心辅助了多位国君,受到了齐国人民的敬重。 P1-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