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忆前辈孙犁
字数: 70000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作者: 宋曙光
出版日期: 2022-07-01
商品条码: 9787201185828
版次: 1
开本: 32开
页数: 192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
¥42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时光流经的往事之河或许会淘洗掉一些碎屑,留存下来的终将是真情与感念。
内容简介
本书是“我与孙犁”丛书的一种。本书作者是孙犁的同事,是《天津日报·文艺周刊》的接班编辑。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天津日报·文艺周刊》是北方的文学重镇, 许多著名作家从这里走出,其影响至今不衰。作者在文艺周刊工作期间,目睹了孙犁当编辑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态度,出外约稿时,认识与孙犁同时代的许多作家,在大师身边学徒,把前辈的优良传统学到了手,为他往后主持文艺周刊打下充足的底气。本书记录了作者在孙犁先生身边工作及与孙犁先生交往的经历,在回忆、纪念孙犁先生之余,作者还表达了对编辑行业的感悟,并配有定制的魏巍、铁凝、从维熙和房树民看望孙犁先生的照片,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
作者简介
宋曙光,《天津日报》原文化专副刊中心负责人,高级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长期致力于党报文艺副刊编辑工作,继孙犁等老一辈编辑之后,保持、继承并发扬了《天津日报·文艺周刊》现实主义文学传统,所编发和创作的文学作品,除了荣获中国新闻奖、孙犁报纸副刊编辑奖、天津市新闻奖、全国冰心散文奖外,还曾不断被报刊转载与收编。著有诗集《迟献的素馨花》《穿越时空的情感》,获天津市优秀新闻工作者、天津市有特殊贡献专家称号。
目录
忆前辈孙犁 1
报纸上的芳香 23
心香弥久
——孙晓玲“记我的父亲孙犁”系列文章编后 31
园丁之忆 38
想起约稿函
——写给孙犁先生百年诞辰 44
荷香久远
——孙犁先生百年纪念文集编纂之思 51
幸存的调查 58
孙犁先生三章
——孙犁先生逝世十八周年祭 66
我读《风云初记》 84
难忘余香在手间
——回忆李牧歌 92
她在作品中活着
——追忆作家柳溪 103
忘年之交
——回忆孟伟哉先生 112
舒群印象 119
怀念魏巍 125
想起刘绍棠 132
副刊情深四十载 140
情溢通讯录 148
墨香恒远
——《天津日报·文艺周刊70年精品选(上下)》后记 156
附 录
曙光——清亮而温暖 162
采得百花成蜜时 168
后 记 175
摘要
忆前辈孙犁 最早听到孙犁的名字,是在我参加工作之后。1975年10月8日,我被分配到天津日报社工作。1977年元月2日,又被调到文艺组。可以想见,我当时激动的心情。在报纸副刊做编辑工作,是我在走向工作岗位之初,萌生的一个青春梦想。而且在调动之前,我已经在副刊“尽朝晖”上发表过诗歌作品,只是我当时还不知道,在“”期间,被“尽朝晖”取代的“文艺周刊”,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艺副刊,它当年的创办者是郭小川、方纪和孙犁等。 到文艺组上班的第一天,我就拜访了孙犁。那天,我拿着两份干部履历表,来到多伦道报社宿舍。敲开高台阶儿上的房门,迎面出来一位清瘦、高挑儿的老人。我问:“您是孙犁同志吗?我是新调到文艺组工作的。报社发了两份干部履历表,请您填写。” 那个时期,单位里经常会发一些表格,让职工填写,已经习惯了。孙犁一边接过履历表,一边让我进屋坐坐。因为是第一次见面,我只是在屋里与老人说了几句客套话就告辞了。 回到编辑部,我开始有意识地了解一些有关孙犁的情况,并读了他的成名作《荷花淀》,以后又随发随看地读了他发表的几乎全部新作。我发现,文艺组里的老编辑,对孙犁都是很敬重的,在工作中,只要一提到孙犁,大家总是显出很兴奋的样子。我那时年轻,还不到二十岁吧,孙犁留给我的印象,连同他那独居的寓所,都有一种较为简朴的感觉,言谈举止,更像是一位和蔼的老人。 在我的记忆里,自从我调到文艺组,孙犁就没有到编辑部来过,他家里也没有电话,有事需要联系,不是他托人捎话,就是我们到他家里去。每次见面,孙犁都要问起编辑部的情况,老人知道我喜欢写诗,就经常鼓励我多写多练,一见面就问,最近又写诗了吗?有时我写了新作,就拿去给老人看,请他提些意见。在我写作的初期,孙犁给过我热情的勉励。至今,我还珍藏着1978年孙犁为我的诗稿亲笔写的阅稿意见。 在孙犁家中,我看到过他在冬天戴着套袖,和保姆一起忙活煤球炉子;他在早餐时,喝着稀粥,桌上摆着一些佐餐的小菜。而更多的时候,是我看到他坐在窗下的写字台前伏案写作的情景。老人是勤奋的,我只是看到过他白天写作,我想象老人在夜晚也是工作的,因为我记得孙犁经常失眠,这可能与他常年在夜间写作有关。 1979年1月4日,“文艺周刊”复刊,我为此写了一条复刊的消息,同时刊登在复刊的第一期版面和《天津文艺》上。复刊前的一些准备工作,都曾征得孙犁的同意。特别是请回了已经从工厂退休的老编辑李牧歌,以便重新联系和集结起新老作者队伍,使“文艺周刊”继承原有的优良传统。与李牧歌先后返回报社的,还有她的丈夫邹明。这一决定,也是孙犁亲自提出的。调回邹明,是为了让他负责编辑于1979年底创刊的《文艺(增刊)》(后改为双月刊)。从这个人事调动上,也可以看出,孙犁对“文艺周刊”和作为“文艺周刊”一部分的《文艺(增刊)》,是备加关注的,尤其是在编辑人选上,他是有权亲自定夺的。 对于副刊工作,邹明夫妇是一对难得的好编辑,他们时常会为工作而争吵,我曾见过多次,邹明大声地说话,嘴里还常常重复着“孙犁同志说了”,这都是在工作上,对于稿件的不同意见。 P1-3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