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耕堂闻见集

耕堂闻见集

  • 字数: 7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 作者: 卫建民
  • 出版日期: 2022-07-01
  • 商品条码: 9787201185866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08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4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在社会转型期能活出自我、从不迷失的孙犁,他的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操”,更是一本读不尽的大书。
内容简介
本书是“我与孙犁”丛书的一种,收录了作者不同时期所写的与孙犁先生有关的回忆性文章、孙犁先生致作者的信件62封,以及作者记录与孙犁先生交往的日记摘抄,在这些文字中,有作者对孙犁作品的解读,也有对孙犁人生经历的介绍,还有忘年交之间的真挚的情感。通过这些文字,可以让读者对孙犁先生的作品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感悟,对孙犁先生的人格魅力有更新的认识。此外,书中配有很多珍贵的照片,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使得本书既是一本大众读物,也可作为孙犁研究的参考资料。
作者简介
卫建民,山西洪洞县人,1955年生。毕业于中南财经大学商业经济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编审,《中国发展观察》原总编辑、副社长,著有《寻找丹枫阁》《陈谷集》等,业余研究孙犁、契诃夫。
目录
序1
去见孙犁5
又见孙犁12
人必须先说很多话 然后保护静默
——贺孙犁八十五岁华诞18
我看《荷花淀》22
陋巷里的弦歌27
犁歌远逝 荷香乾坤
——敬悼孙犁同志30
孙犁在延安43
一方净土
——孙犁与贾大山49
《布衣:我的父亲孙犁》序57
复恐匆匆说不尽
——关于孙犁的来信63
晚年孙犁评论70
买《平原杂志》记79
孙犁的继承与坚守83
名岂文章著
——闲谈孙犁88
庾信文章老更成
——《孙犁诗文选》序92
日记中的孙犁104
孙犁致卫建民信六十二封137
摘要
     去见孙犁 一扇斑驳的绿色旁门上,涂着这样几个酱色的大字:“谨防小偷,闲人免进。本院不准捕捉蜻蜓和蟋蟀。” 要是在别处,我看到这样的告示并不奇怪。我们的生活中,“打倒”一类的痕迹,雨擦风磨,渐渐消退;“谨防”一类的小告示,取而代之,触目皆是,我不知见过多少!这也是种因果报应吧。 但我这是站在孙犁的大门前!这是他那座大杂院门前的警告。曾经在秋天的山村,自由地听过“能把村庄抬起,能把宇宙充塞”的蟋蟀合奏的芸斋主人;曾经在延安、在“远道”上体验过人与人之间至善至美的情感的孙犁,如今关在这样一堵铁门里,该当何想?推门进去,影壁下是一个盛满炉灰和垃圾的空油桶。原为假山绿树的花坛,乱七八糟,成了废墟。我在院里缓步,墓地听见了远空的钟声;惶然四顾,顿觉身心浸在荒老、寂寥之中。那是海关的钟声呢,还是晚祷的钟声? 拾级而上,低头入室,一方擦得明净的地板,悉然在目;扑面而来的,是一派整饬。我跨进了另一个境界。 孙犁穿着深灰色中式上衣,戴着黑色袖套,面容白皙、清癯,浑身一尘不染。窗外的白光反射在他的老花镜上;正面而坐,我看不清他的眼睛,但那“一双笼着水光的眼睛”,早已映照在我的心底。他的头略微一侧,犀利、冷峻的目光和腮上突起的肌腱就闪露出来,这是老年孙犁独有的特征,我在《晚华集》的小照上也看到过了,那是一帧最传神的摄影作品。 “这几年,”我说,“在您所有的散文中,《鞋的故事》,是情绪优选的一篇。” “对!”孙犁强调地说,“你的感觉很好。”停顿少许,他又似在追忆地说,“有那样的情绪,真不容易。” “《风云初记》中,”我又问,“变吉哥因‘表现不出那支配一切、决定一切的、蕴藏在女孩子内部的那种精神’的内心苦斗,那一大段话,是您自己写作时的心境吗?” “是的。”孙犁睁大微闭的眼睛,看了我一下,说:“你的感觉不错。” 我反复读孙犁的全部作品,随手记下了一些心得,藏起来,羞于示人。总觉得,正儿八经评判作品,是理论家的事,我点点滴滴的感受,缺乏理论根据,不成系统,怎敢让人知道?得到了他的认可,我的胆子大起来,便接着说:“您是个主观的作家,但不是王国维‘不必多阅世’意义上的主观;偏偏是阅世深了。您不能冷静,哪怕是只言片语。也带情感。” 孙犁仰起头来,思索了一会儿,肯定地说:“有道理!王林同志也说过,孙犁就是给人写信,也有感情。”“是‘给一位未到会的参议员’那个王林吗?”我问。 “是的。”孙犁说。 “我老不理解,为什么评论界不注意《钟》?”我说,“从‘那些幸福的人,那些红媒正娶有钱有主的人’开始,那两大段,真动人。”“对,那有感情。”孙犁说,“《琴和箫》你读过了吗?(我点点头)那也有感情。” “《山地回忆》,”我问,“有的说是散文,有的说是小说,您同意哪种说法?” “嗨!”孙犁摆摆手,“他们想说是嘛,就是嘛。我是当小说写的。” “你把你的看法写出来,”孙犁鼓励我,“如果他们不用,看提些什么意见。我不是要你吹捧我。(我赶紧说:您不需要吹捧)有些写我的文章,老是‘诗情画意’呀,‘行云流水’呀。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见解。” “而且,”我说,“几乎每一篇都要谈《荷花淀》。” “哈哈!”孙犁仰头大笑,露出了洁白的牙齿。 “哈哈哈!”他的笑真迷人。“写一个作家,要读他的作品,联系时代,想一想。”孙犁接着说,“写我的文章,我觉得吕剑同志那篇,和铁凝在《文汇报》上发表的,比较好。吕剑那篇,我附在了小说集后。” P5-8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