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乔治·赫伯特《圣殿》中的感官意象与新教神学

乔治·赫伯特《圣殿》中的感官意象与新教神学

  • 字数: 34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 作者: 邢锋萍
  • 出版日期: 2022-07-01
  • 商品条码: 978730822749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84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6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乔治·赫伯特(1593-1633),17世纪英国宗教抒情诗的集大成者,其代表作《圣殿》语言质朴,结构精巧,富含深刻哲思和洞见,成功地做到了思想和感情的完美结合,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刻影响,尤其受到艾略特的推崇。综观《圣殿》,我们会发现其中充满大量感官意象,然而国内外很少有人对此做系统研究。实际上,原本世俗化的感官在赫伯特笔下具有神圣意义,与他本人的宗教思想密切相关。感官意象是我们理解其诗歌的关键之一。
《乔治·赫伯特<圣殿>中的感官意象与新教神学》把赫伯特置于17世纪初英国的社会和历史语境中,将他的诗歌与宗教改革运动和理性主义思潮相关联,说明赫伯特强调个体感官经验的重要性,反对把抽象理性应用于神学领域。
在此基础上,《乔治·赫伯特<圣殿>中的感官意象与新教神学》从感官意象入手,探讨五感的等级之分,并以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这五种感觉为线索对《圣殿》中的具体诗歌进行文本细读,指出赫伯特的诗歌创作受到了路德、加尔文等新教改革家的深刻影响。《圣殿》以“人心中的圣殿”为核心意象,全面阐释了16、17世纪欧洲主流的新教神学思想。
《乔治·赫伯特<圣殿>中的感官意象与新教神学》侧重文本分析,在论证中援引翔实的文献资料,追溯《圣殿》中感官意象的文学传统和发展脉络,以期在探讨赫伯特深厚宗教思想的同时,挖掘他作品中的艺术审美价值。
作者简介
邢锋萍,女,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文学博士,现为中国矿业大学外文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文学。在《外国文学评论》《国外文学》《外语研究》《北京社会科学》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已出版译著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赫伯特其人
第二节 赫伯特的作品
第三节 研究概况
第四节 研究思路及各章 概要
第一章 赫伯特轻理性、重感觉的特点
第一节 “自然之书”与科学理性的兴起
第二节 爱德华·赫伯特与理性神学的兴起
第三节 理性与罪的关联
第四节 “我五官充满活力”:感觉的重要性
第二章 西方文学传统中的“五感”
第一节 “五感”的等级之分——从古典时期到中世纪
第二节 “五感”是诱惑之门
第三节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文学中的“五感”
第三章 《圣殿》中的“眼睛”和视觉
第一节 “眼睛-飞镖-心脏”和神圣之爱
第二节 “用目光解救我们于苦难”:上帝之眼与人之眼
第四章 《圣殿》中的“道”和听觉
第一节 隐形的倾听者和对话者
第二节 聆听上帝之道
第五章 《圣殿》中的饮食和味觉
第一节 “肉已摆好,万物都能拿到”:世俗的味觉
第二节 “来吧,品尝教堂神秘的筵席”:神圣的味觉
第六章 《圣殿》中的香气和嗅觉
第一节 基督教传统中的香气
第二节 ,赫伯特诗歌中的香气
第七章 《圣殿》中的“石心”和触觉
第一节 “石心”:人心坚硬
第二节 “罪还在敲打我的心脏,使之坚硬”
人心坚硬的原因
第三节 “最神圣的软化了我的刚硬”:人心中的圣殿
结语
引用文献
人名索引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