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洞庭湖区文化研究

洞庭湖区文化研究

  • 字数: 279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8-01
  • 商品条码: 978752280271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48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水是生命之源,更与历史和文化紧密相联。作为中国重要的淡水湖泊,洞庭湖孕育了源远流长的文化与文明,成为中国史前文明的“南方高地”。从古至今,洞庭湖虽盈缩不定,但其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农业生产条件,给予人类以慷慨和丰厚的回报,从“饭稻羹鱼”到“湖广熟,天下足”,除了养育代代湖湘儿女外,还滋养了其他地区千千万万的民众,是名副其实的“母亲湖”。数千年以来,数不尽的文人骚客或流连洞庭大湖,或驻足岳阳楼,纵横风月,一篇篇不朽佳作千古流传,形成了无可比拟的历史人文积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乐精神更是将中国传统儒家主流文化推到新的高度。
作为“湖南流域文化丛书”中的一部,本书全面回顾了洞庭湖的历史变迁,就洞庭湖文化源流与融合、核心价值、民俗文化、治水文化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对这一地区的民间传说、经典诗文、精品艺术、旅游景观进行了选介,可供广大湖湘文化研究者和爱好者参考。
作者简介
李跃龙,湖南省文史研究馆党组副书记、研究员,主要从事地方文史和洞庭湖等领域的研究。第十一届湖南省政协委员,第二届中国湖泊论坛专家咨询委员,洞庭湖区生态遥感监测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主编和著述有《洞庭湖志》《洞庭湖的演变、开发和治理简史》《堤垸和洞庭湖区社会》《湖南省民俗志》《湖湘文化经典100句》等,撰写有《重识母亲湖》系列文章。杨斌,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古籍部主任、副研究馆员,主要从事历史地理、历史文献研究。参与国家自科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主持省社科基金项目2项,参与多项省部级课题;参与编撰著作多部;先后在《历史地理》、《中国历史地理论丛》、《求索》、《苏州大学学报》、《情报资料工作》等刊物发表学术文章10余篇,成果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详摘1次。
目录
绪论:洞庭湖是思想和文化的湖
第一章 沧海桑田:湖南的母亲湖
一 洞庭湖称谓探微及其历史变迁
二 洞庭湖为灿烂的湖湘渔耕文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 洞庭湖为什么是“五湖之首”
四 “江湖关系”以及“两湖”之会
第二章 八百里洞庭:中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
一 史前文明的南方高地和楚国的“江南”
二 从稻饭羹鱼到天下粮仓
三 洞庭湖区开发模式探析
第三章 核心价值:湖湘精神的重要发源地
一 洞庭湖区是爱国主义精神的源头
二 忧乐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耀眼的明珠
第四章 湖区社会: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交融
一 独特的神话体系彰显了湖区民众精神世界的丰富内涵
二 流寓和外来文化构成了洞庭湖区显著的文化特征
三 桃花源与逸隐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诗意的存在
四 洞庭湖地区是移民社会的样板
五 堤垸与御水抗洪文化
六 湖区与湖域外社会之异同
第五章 水乡特色:浓郁的民俗文化
一 口传谣谚传载了湖区风土人情
二 民间艺术和杂技游艺丰富着湖区传统文化
三 水上生产习俗:体现社会变迁
四 食鱼习俗
第六章 重要使命:守护一湖清水
一 洞庭湖湖泊湿地生态现状及生态立法
二 融入长江经济发展带是湖区发展的战略支撑
三 建设美丽洞庭湖是湖南省重大战略
四 洞庭湖治水文化
附录
一 民间传说
二 经典诗文
三 精品艺术
四 旅游景观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