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长寿的代价 我和六位老人共处的一年
字数: 164000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作者: (美)约翰·利兰
出版日期: 2020-09-01
商品条码: 9787521717327
版次: 1
开本: 32开
页数: 280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
¥49.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我们已经步入一个老龄化、少子化、高单身率日趋严重的时代,养儿防老已经成为过去式,尽管有人开始探索结伴养老的模式,但它是否能打破养老的僵局还不确定。我们能确定的是,每个人都会迎来老去那一天。而我们是否已为年老做好准备?本书紧密围绕21世纪这个长寿时代活到高龄的老人将面临的种种问题,大多数人只是把命运交给医学、技术和陌生人来掌控,在目前的生活状态下,寿命延长只是意味着折磨与痛苦的延长。那么从年轻时起,我们应该改变现有的思维模式,将长寿变成恩赐而不是诅咒。 ◎本书是《纽约时报》资深记者追踪采访六位85岁以上的老人后写的一本非虚构纪实作品,有着极强的社会意义。刚上市便成为《纽约时报》畅销书,进入亚马逊总榜前一百,社科分类榜前列。作者不仅如实记录老人的生存状态,也提出了富有洞见的建议:比如当80后,90后这一代老了以后,能拿到的养老金可能很难支撑他们维持体面的生活,那么从现在起就要为养老进行足够的储备。在少子化年代,老人都不想成为儿女的负担,当自理能力变弱时,如何在合适的养老院中度过余生,并过得快乐而有尊严。面对过度医疗,是选择低质量的继续生存,还是寻求完满的善终。这些都是我们关注的话题,也是人人将要面临的选择。 ◎本书起源于《纽约时报》的系列访谈报道,发表之后,受欢迎度出乎意料,仅网页浏览人次便超过百万。出书后,韩国熊津出版社旋即以五位数美金买下版权。作者在前六章重点介绍这六位老人的故事,还有自己与母亲的关系;后六章分别记录他从老们身上学到的人生经验。这六名高龄纽约客反映出美国复杂的移民文化,他们来自不同社会阶层,生活习惯和人生观也大异其趣。从访谈中我们将与作者一起参与这六位老人的生活,追着这些纽约客晚年的人生经历,作者将他们的人生智慧、处世经验、幸福感和不可避免的病痛,逐一生动呈现在读者眼前。
内容简介
如果活得足够长,每个人都会有成为老人的一天。21世纪已经进入长寿时代,我们也随之步入老龄化社会,那么变老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我们要为长寿付出什么样的代价?《纽约时报》资深记者约翰-利兰刚刚结束婚姻,父亲早已去世,现在他要独自照顾年迈的母亲。他逐渐发现一些独属于老人以及与老人相处的问题,于是他带着一系列疑问追踪并贴身采访六位高龄纽约老人,时间持续整整一年。在采访的那一年,他57岁,而他的受访者都超过85岁,这也是美国增长最迅速的年龄层。所有老人都失去了点什么:行动能力、视力、听力、配偶、子女、同伴、记忆。从起床的那一刻直到就寝,他们是怎样度过一天的,他们对明天有什么期望?他们怎样应对服药问题、子女和不断变化的身体状态?他们丧失能力的速度像昔日获得能力一样快。有没有这样一道门槛,跨过去之后,人生的价值就逐一丢失?约翰选取了大多数人不愿意谈论和面对的主题——老人是如何慢慢衰老并走向死亡的。即使国家的养老制度已经十分完善,依然有很多老人无法“善终”。这六位老人都不能再说“明天会更好”。明天对他们来说意味着思维和身体进一步衰退,对生活的掌控更弱,朋友和爱人更少。无论他们有什么健康问题——糖尿病、关节炎、健忘、心脏病、老眼昏花或者听力不佳,都只会不断恶化。在书中,约翰以记者的生动笔触,如实记录了老人的生存现状,关注议题涉及老人的健康,老后的艰难,老年人的孤独感,独居的困境,养老的保障,养老院的体系设置,医疗的局限,生前遗嘱的意义,与配偶子女的情感与矛盾,以及如何过上自主、快乐、有尊严的老龄生活。在老龄化和少子化日渐严重的今天,这本书对我们来说有极为重要的价值与参考意义。
作者简介
目录
第一部分 代价
第一章 所有人都失去了点什么
他们的通讯录会出现一个个黑洞
科技可以使更多人活到高龄
在生命价值降低时,我们能大胆承认吗?
体弱无力意味着要容忍更多的东西
第二章 老后的艰难
选择性记忆,只记住快乐
第三章 什么样的人能活得更久
年老之后的价值观变化
第四章 老人的互惠互利
从被人需要中获得回报
第五章 独居的问题
对社会接触丧失兴趣
无法开始的新关系
丧偶女性通常过得很好
第六章 活得更长与活得更好
当你活得足够久
真正糟糕的始终是下一步
第二部分 经验
第七章 不为明天担心
不因为自己的难处去责怪别人
不用困难定义自己的生活
只想今天,不想更远
第八章 为老年做好准备
好好利用社会福利和服务
年老之后,成就还有多重要?
认清虚假的需求
生前遗嘱的意义
第九章 什么时候努力医治,什么时候放弃治疗
必定会输的战斗
病人陪护者的生理和心理压力
继续活下去的意义在哪里
接受死亡就是接受生活
第十章 养老院中的家庭关系
家人探望的重要
再婚的可能
无须化解冲突
第十一章 父母始终都是父母
依赖子女不是失败,而是成功
从家人那里获取情感支持
过滤掉那些令人恼火的关系
第十二章 不会重来的恩赐
简简单单地活着
做瑜伽保证不了老年的健康
不要太认真
就像来日无多那样
时间既是有限的,又是令人惊喜的
后记:我们都不会永远活着
鸣谢
摘要
我渐渐发现,意料之外的事情发生了。无论每次探望时的谈话多么沉重(有些日子甚至会变得相当病态),都比以往的任何工作更能令我精神抖擞。我料到那一年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变化,但我没料到同时也会改变我。 这六个人同一时间成为我的长辈:热情、古怪、苛刻、健忘、风趣、睿智、哕唆,有时又消沉到不愿开口。他们责备我探望的次数不够多,给我吃巧克力,或者寄剪报给我看。我帮他们换灯泡,在以色列问题上满怀同情地点头附和,给他们讲述我与母亲的关系。他们令人敬佩,有时也会抱怨,为记住怎样吃药而想出了复杂但不实用的方法——只要治疗心脏病的白色小药片没有掉到地上就可以,药片太小了,他们的手指捏不住,掉到地上他们又看不见。 和他们在一起,我不再自以为了解生活。这是一种屈辱的体验,但也给人以力量。我不需要充当专家或批评者,去质疑他们告诉我的东西。相反,我让他们引领我走进他们的世界。让我收获优选的,就是接受我的直觉并不认可的想法。我的直觉认为我知道90岁是怎么回事,但其实我并不知道,只要我不再一味地偏信直觉,学习过程就轻松多了。当专家很累人,当学生则可以放开自我,就像是在你光顾过的优选的餐馆里等待宴会开席。 如同所有出色的小说角色一样,每位老人都有所希求——尽管起初我不知道,但是我也一样。 他们的通讯录会出现一个个黑洞 我最终选择的六个人来自不同背景和社会阶层。我认识弗雷德里克·琼斯的时候,他87岁。他是“二战”老兵和退休公务员,生性风流,但心脏衰弱。这迫使他在前一年的相当一部分时间里待在医院或者康复中心。我们第一次见面,他就给我讲了他在一家百货商场勾搭上一个比他年轻30岁的女人的经过;他不记得是哪家商场了。弗雷德是个花花公子,尽管现在心有余而力不足,但还是本性难改。在他公寓里的老照片上,他穿着时髦的西装,蓄着浓密的唇髭,可我认识他时,他认为穿着矫形鞋去教堂太丢人了,所以大部分时间待在凌乱的公寓里。到他的公寓要爬3层楼梯,而他几乎爬不动。弗雷德对于什么是年老有着自己的想法。他向上帝祈祷,让他活到110岁,他从不怀疑自己能活到那个岁数。他说,他在每一天到来时都感谢太阳再次升起。当我问他生活中最幸福的是哪个阶段时,他没有丝毫犹豫地说:“就是现在。” 他是第一个让我振作起来的人。 我认识海伦.摩西时,她90岁了。她不顾女儿的极力反对,在布朗克斯区的一家养老院找到了自己的第二个挚爱。我认识他们的时候,这段罗曼史已经持续了6年。 她凝视着住在走廊那头的豪伊·蔡默说:“我爱豪伊。” 豪伊说:“我也爱你。”他坐在她床边的轮椅上,握着她的手,“你是我生命中专享想要的女人。我说的是真心话。” 她说:“我听不见你在说什么,但优选是好话。” 在相爱60年的情人去世后,约翰-索伦森丧失了对生活的大部分兴趣。他的情人是位名叫沃尔特·卡伦的书商。约翰在我们第一次见面时说:“你在我这里长不了多少见识。”“我对好多东西都只是知道点皮毛。”我们聊歌剧和法尔岛(他的海滨别墅在1960年的售价是1万美元),聊他因为不能再做以前那些事而产生的挫败感。约翰心甘情愿地在沃尔特的身体每况愈下时照料他,但现在却无法原谅自己日渐衰弱的身体。他拒绝使用助行器或轮椅(他觉得这些东西很难看),所以他从不出门。他的指关节因痛风而肿胀,就像配错了的抽屉把手,而且差不多跟抽屉把手一样弯曲。不过,交谈总能让他振作起来,哪怕是谈论他求死的愿望。他每天锻炼身体,显然对自己的身体还能撑得住感到异常骄傲。他说:“亲爱的,我的身体比好多人都棒多了,我知道。不过,我受够了。我不是不快乐,但等到一切结束的时候,我会很开心。” 约翰说,死亡专享的不足是“我没法活得足够长,为自己终于死了而高兴”。 89岁的黄萍幸运地处在社会保障系统的最理想位置:她每个月付200美元租金,租住在格拉默西公园附近的一处福利房,有一位每星期上门工作7天、每天工作7小时的家庭看护,由医疗补助计划承担费用。她说,老龄不像工作或者照顾她丈夫那样充满压力,那些才是累死人的活。不过,她想念已故的丈夫和在中国去世的儿子。她说:“我尽量不去想不好的事情。老人总抱怨不是好事。” P11-14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