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盛世的崩塌 盛唐与安史之乱时期的政治、战争与诗
字数: 416000
装帧: 精装
出版社: 天地出版社
作者: 郭建龙
出版日期: 2022-07-01
商品条码: 9787545567915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424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
¥9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1.郭建龙2022重磅历史大作。继《汴京之围》畅销20万册后,“唐宋盛世双联剧”第二部,再次用风靡西方读者的叙事史笔法写作中国历史关键节点,延续独特的“郭氏”中国史写作风格。真实,有料,好看! 2.一部视角新颖、全面的盛唐崩塌史。完整复原唐朝自初建到盛世,以及盛世迅速崩塌的全景画卷与人间百态,带你一起了解唐朝在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得与失。没有底线的内斗,不断挤压中央政府财政空间的北部边患以及混乱不堪的财政系统,书中将会从三大维度为读者详解这个盛世背后致命的顽疾如何将唐朝一步步拖向倾颓的深渊。3.把脉帝国系统性痼疾,读懂古代王朝衰亡的历史逻辑。恶性党争、财政危机、土地问题、兵制改革、军事痼疾,中央政府与地方割据势力、君臣百姓各种矛盾激化……这些问题如何将唐朝拉入深渊,造成毁灭性后果?本书追溯唐朝中后期安史之乱的完整历史细节,聚焦唐朝历史大变局的关键时刻,解构帝国内外的危机根源,探寻大唐盛衰之变背后的深层成因。4.一卷帝国衰亡史,一部成败启示录!唐朝在血的开局中历经几代帝王努力,终于迎来了开元盛世,然而仅仅十数年,这个盛世便在同一位帝王的见证下崩塌。大唐王朝从盛世到没落,只有短短八年!书中详细解读唐帝国兴亡的策略得失,深度发掘历史带给我们的现代启示,给国家、给企业一份生存和管理指南,让读者获得受用终身的战略和决策智慧。5.依据严谨史料,聚焦各色人物的真实命运。《新唐书》《旧唐书》《资治通鉴》《隋书》《读史方舆纪要》《安禄山事迹》《全唐文》《唐才子传》……作者自正史及野史乃至唐人诗文中深入挖掘盛唐与安史之乱时期的政治、战争与诗,除了描写能左右大局的帝王将相,也给了盛唐重要的诗人群体一席之地。诗人们在历史洪流中挣扎、沉浮不定,他们不只是盛世的注脚,更是这个时代参与者的缩影。6.众多大咖一致推荐:俞敏洪、张宏杰、罗振宇、蒙曼、施展、马伯庸、张明扬等。7.内含精美彩插,精选唐朝传世书画,帮助读者更好了解大唐盛世;附赠精美手绘图,方便读者理解安史之乱时期诸多地理及多方对峙、形势示意。
内容简介
大唐王朝从盛世到没落,只有短短八年!安史之乱如何将唐朝拉入深渊,造成毁灭性后果?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历史节点,作者从唐朝一系列制度设计的缺陷开始讲起,对安史之乱前后唐帝国内部复杂的社会经济危机、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以及唐朝外部军事政权的变化进行了深入考察,试图追溯唐朝伟大的盛世如何一步步建立,又是如何迅速崩溃的,探究大厦将倾的历史背景下皇帝、贤相、武将、聚敛集团,以及于洪流中挣扎、沉浮不定的文人们的不同选择和结局。他们共同见证和造就了这一盛世,也在崩塌之时以己之力试图挽救,但都无力回天……本书分为《盛世》和《崩塌》两大部分,立足两唐书、《资治通鉴》原典,结合相关历史笔记、诗文等资料,用通俗流畅的叙事笔法,细致还原安史之乱历史事件发生的来龙去脉,探寻唐帝国盛衰之变背后的深层成因,以及超越时代的镜鉴意义。
作者简介
郭建龙 自由作家,社会观察家,曾任《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史、世界近代史。近十年来,实地探访几乎整个中国以及非洲、欧洲、中东、中亚、东南亚等地数十个国家,用游走的方式观察和记录世界。善于从不同的宗教、文化根源入手,多视角叩问地域文化,带领读者在历史和现实之间穿梭,透视千年文明的兴衰存亡。 已出版历史畅销书《丝绸之路大历史》、《汴京之围》、“帝国密码三部曲”《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中央帝国的哲学密码》《中央帝国的军事密码》,历史游记《穿越非洲两百年》《穿越百年中东》等。译有甲骨文丛书《一把海贝:从奴隶贸易兴起到革命年代的西非》《墨洛温王朝:创建与变革》等。
目录
楔子 盛世毁于战争
上部 盛世
第一章 血的开局
又一次政变
内斗不断的王朝
帝国早期的边患
混乱的财政系统
女皇帝的功与过
第二章 拨乱反正
寻找贤相
休养出的盛世
从鸵鸟政策到怀柔远人
读书人的科考往事
诗的进化
第三章 盛世阴影
贤相集团的更迭
战争与财政
聚敛集团的出现
文人的宦游时代
第四章 危局之成
贤相集团的覆灭
聚敛集团的内斗
脱缰的战争
土皇帝的职位
漂泊的诗人
第五章 战争前夜
权相的更迭
节度使的罪与罚
外族节度使
战争前夜的文人
被“逼”的叛乱
下部 崩塌
第六章 战争的开局
唐代的军事地理
安禄山之谋
大燕皇帝
河北的抵抗
又一次危机
绞杀与反绞杀
第七章 逃亡的皇帝
急转直下
太子的行踪
危急时刻
深陷战争的文人
构建反击基础
宗室之乱
第八章 血肉抗战
死守太原
再次失败的光复行动
血战睢阳
拯救罪人李白
第九章 从全局战争到局部战争
收复两京
重建朝政
差点儿结束的叛乱
纷争再起
再失东都
……
摘要
第一章 血的开局 又一次政变 先天二年(公元713年)七月,一场政变的传闻正在大唐的朝堂之上愈演愈烈。根据传闻,政变的策划方是当朝皇帝的姑姑,也就是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政变的对象则是新任皇帝李隆基。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女性参与政治最多的王朝,这要得益于李隆基的祖母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专享的女皇帝,武则天向世人展示,即便是女人,也可以在朝廷之上接受文武百官的朝拜,成为至高无上的人间主宰。这是在她之前的任何一位女强人都没有敢迈出的一步。 武则天的尝试打破了这层壁垒,她的野心也传给了后来人。到了武则天的儿子唐中宗李显当皇帝时,皇后韦氏做了一次尝试。她联合武则天宠信的女臣上官婉儿、以武三思(武则天的侄子)为代表的一部分武氏残余势力、以她兄长韦温为代表的韦氏家族势力,与女儿安乐公主一起,试图效仿武则天,控制中央政权。 她们首先针对唐中宗的太子李重俊。太子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起兵杀死了武三思,最终却兵败被杀。②接着,她们又毒死了唐中宗,立中宗的儿子李重茂为傀儡,并由韦后以摄政的方式掌握了政权。③此时距离中国出现第二个女皇帝仅咫尺之遥。但是一位青年皇子发动的一场政变,却让韦氏家族功亏一篑。 这位青年就是临淄王李隆基,他联合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发动了突然袭击,剿灭了韦氏家族,甚至连襁褓里的孩子都没放过。政变后,李隆基的父亲——也是中宗的弟弟——相王李旦当上了皇帝,是为唐睿宗,李隆基也顺理成章被兄弟们推为太子。 在清理韦后的残余势力时,李隆基的姑姑太平公主与他们站在了同一阵线上。可是,政变成功,太平公主又继承了武则天与韦后的野心,试图控制朝政,这就与作为太子的李隆基发生了冲突。 被拥立上台的唐睿宗性格温和,无力制止双方的争斗,一面是儿子,一面是妹妹,他都不好出面制止。最后,他选择了靠边站,把皇位交给自己的儿子,退位当起了太上皇。这样做,也是想让儿子李隆基趁自己活着,赶快巩固政权。 然而,他的做法却激化了双方的斗争。两大势力集团都认识到必须先发制人,以便获得足够多的利益,否则,必然连性命都保不住了。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太平公主到底有没有策划针对皇帝李隆基的政变已经不重要了,关键是,人们都认为这样的政变必然发生,只是看谁先动手。是太平公主成为中国第二位女皇帝,还是年轻的皇帝巩固李氏政权,就在于这场争斗的结果。 在当时,双方的力量旗鼓相当,李隆基已经成了皇帝,这就意味着他得到了大部分官员的支持。中国一直是一个男权社会,人们更加容易接受男性作为皇帝。强如武则天,为了当皇帝也是费尽心机,消灭了大量的政敌,才利用强力勉强压住了男人们的质疑。即便这样,到了她年老生病时,以张柬之为首的大臣集团还是找到了机会,逼迫她将皇位让给了她儿子。① 但也不能因此小看了太平公主的力量,她的力量从一个事例上就可以反映出来:截至当年七月,皇帝任命的七位宰相中,只有两位是皇帝的人,太平公主的心腹则有四位之多,还有一位在当时也被认为是她的人,只是独立性稍强一些罢了。 在唐代,除了皇帝之外的优选官僚阶层,就是一个被称为“宰相”的小集团。唐代的宰相和汉代不同,不是只有一位,而是有数位之多。这些官员往往是由皇帝从整个高官阶层中选出来的,皇帝给他们加一个头衔,让他们参与政事堂会议,也就算是宰相了。 宰相的数量时多时少,一般不少于两个。在盛世承平时代,两个宰相是比较稳定和高效的结构,可是,一旦到了权力关系复杂的时候,宰相的数量就会膨胀,以反映各方政治势力的需求。玄宗先天二年(公元713年),就恰逢这样的复杂时期。这一年年初时,已经有了六位宰相,分别是侍中魏知古、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陆象先、检校中书令崔浞、侍中岑羲、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窦怀贞、中书令萧至忠。②这六个人中,除了魏知古之外,都是太平公主的人马。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担任宰相的高官虽然有派系之分,却并非都一无可取。他们中有的人趋炎附势,但也有正直的人士,只是因为唐朝复杂的派系政治,所效忠的对象不同罢了。同时,随着中宗和睿宗时期政治派系如走马灯一般轮换,他们也在改换门庭中不断地迷失。 比如,崔浞在他的官宦生涯中,先后依附于武三思、上官婉儿、韦后和太平公主,也因为这些人的举荐而数次拜相,可以称为政治上的不倒翁。@ 而另一位宰相萧至忠则更加复杂,他曾经在政治纷争中保护过相王(后来的睿宗),有政治意识清醒的一面,却又先后依附于武三思、韦后和太平公主,也是数次拜相。 更加复杂的是第三位宰相窦怀贞,他在官小时曾经以清廉著称,但当了大官之后,开始学会了朋党政治,依附于韦后,甚至娶了韦后的乳母为妻。当时人们称乳母的丈夫为“阿著”,所以他就自豪地自称为“翊圣皇后(韦后的封号)阿箸”,时人称他为“国箸”。韦后失败后,窦怀贞又杀掉了自己的妻子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