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乘风破浪去远洋

乘风破浪去远洋

  • 字数: 2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 作者: 徐小龙
  • 出版日期: 2021-01-01
  • 商品条码: 978751486586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72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深海是地球上优选的生态系统,也是人们最不了解的生态系统。它既有深海平原、海底热泉和冷泉,又有众多的海底山脉和深达万米的海沟。深海生境类型的多样化造就了深海生物的多样性,其多样性可以与热带雨林相媲美,目前已发现的物种只是其中的小部分,绝大部分生物还有待人们去发现。同时,深海又是很脆弱的生态系统,上千年寿命的冷水珊瑚等动物,一旦遭到伤害就很难恢复。因此,人类想要可持续地开发利用好海底资源,就要学会和它们打交道,认识它们、了解它们,才能更好地保护海底生物的多样性和海洋环境。这本书中的“臭屁城市”只是海底一个神秘生物群落的小小缩影,更多的深海奥秘,还等着小读者们长大后去发现!——中国“蛟龙号”载人深潜器试验性应用航次首席科学家 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王春生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不停地往外“蹦问题”的科普书,因为作者是一位充满好奇心的科学记者和科普讲师。他参加过多次大洋和极地科考,精心挑选了远洋科考中一些有趣的故事和难忘的经历写在了这本书里,从“抓娃娃”一样的常规大洋科考,到身穿“霸气装备”的我国第一台载人深潜器“蛟龙号”,再到神秘的深海“臭屁城市”……看到这里,你的好奇心是不是已经被点燃了?那就开始阅读吧,这本书会带你一探海洋的奥秘!来,我们启航啦!
作者简介
徐小龙中国第2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队员,中国第20航次大洋考察队队员,中国“蛟龙号”载人深潜器科学考察队队员,自然资源部“海洋科普进校园”科普讲师,中国海洋学会研学工作委员会首席讲师。
目录
第一章 到深海去“抓娃娃”
第二章 船上有“老鬼”
第三章 二副的“游戏机”
第四章 电影院里的“黑暗一小时”
第五章 漂来一个不明物体
第六章 探海利器出场了
第七章 “蛟龙”的霸气装备(上)
第八章 “蛟龙”的霸气装备(下)
第九章 “龙氏家族”本领强
第十章 了不起的“海兵海将”
第十一章 潜航员修炼秘籍
第十二章 “蛟龙号”下海喽(上)
第十三章 “蛟龙号”下海喽(下)
第十四章 紫色海参“吹气球”
第十五章 化险为夷
第十六章 深海的“臭屁”城市
摘要
     随着一阵响亮的汽笛声,“大洋一号”科学考察船驶出了青岛母港,刁印度洋进发! 目的地是毛里求斯附近的公海海域,在印度洋的西南角。说起毛里R斯这个国家,很多人可能会觉得比较陌生。不过,要说起非洲第一大马国马达加斯加,因为电影《马达加斯加》很有名,所以知道这个岛国勺人很多。毛里求斯就在马达加斯加旁边,因为面积不大,在地图上是一个很不起眼的“小点”。 为什么我们的“大洋一号”科考船带着这么多科研设备和科考队灵,要大老远地跑到那里去呢?“抓娃娃,呀!”对于我们的疑问,科考队首席科学家淡淡地回答,也脸上的笑容却很神秘。我一脸茫然,甚至有点儿“大跌眼镜”。科学,生我心目中是非常非常“高大上”的事,怎么突然成了“抓娃娃”啦? “对啊,海里的‘娃娃’可不好抓!就像咱们乘坐直升机在几千米高空,放下一个大箩筐,抓地上的洋娃娃一样。而且,咱们还不知道。娃娃’的具体位置!’首席科学家接着强调。 “啊!”我使劲儿脑补了一下科学家描述的画面:“几千米的高空、大箩筐、‘抓娃娃’,还不知道‘娃娃’在哪儿。”我的天哪,这不就是“矿工小游戏”嘛!一个大夹子,一根线,扔下去,不知道能挖到啥,臭鞋子、小炸弹都有可能。 呃……可是,说好的科学考察呢? “大洋一号”科考船顺利穿过了马六甲海峡,海况一直非常好。驶入赤道附近海域的时候,海面平静得像蓝色丝绸。平缓的波纹中,时不时跳出几条惊慌失措的小飞鱼,空中飞行的海鸥时不时落到船上休息,蓝天、白云、大海,真像在童话里。 在这艘排水量6000多吨的科考船上,我庆幸没有遇到“晕船君”,在轻微摇晃的船上,就像在摇篮里。航渡期间,我每天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一天三顿吃食堂,“蹬上”科考连体服,佩戴安全帽,穿上防护鞋,在船上“四处游荡”,寻找素材,拍摄现场画面。 科考队员忙着调试各种设备器材。一晃十几天就过去了,科考船终于抵达了印度洋西南海域的作业区。 我要好好看看,科学家是怎么“抓娃娃”的! 在白色的“大洋一号”科考船上,最热闹的地方要数船尾的后甲板。这里存放着各种各样的科考仪器,有电视抓斗、生物诱捕器、温盐深度监测器等,一个个整齐地码放着,等待下海。 这些仪器就是首席科学家口中的“大箩筐”,我们的“大洋一号”科考船就是他说的“直升机”,可“娃娃”在哪儿呢?就在我们船下几千米深的大洋深处。 “这,这也太难了吧!”我心里打鼓。“嗯,有点儿科学考察的感觉啦!”我又有些欢喜。 船尾有一个大架子,我们叫它A型架,是用来投放“箩筐”的设备。一根胳膊粗的缆绳,跨过A型架上的滑轮,连接着船和设备。缆绳的“肚子”里有很多数据线,可以传回设备拍摄的画面。 到底是什么“娃娃”,让科学家这么费劲儿地跑到这里来抓? “海底下宝贝可多了,我们船下面就是一片‘烟囱’,我们要找到它们,定位它们,找到得越多越好,以后技术优选了,再把它们采集上来。”首席科学家的眼睛直放光。 “等等,您不是说下面有‘娃娃’吗,怎么又成‘烟囱’了?”我一头雾水。 “‘烟囱’就是我们要找的‘娃娃’!它像地心精灵一样来自深海的、地下,只有长‘成熟’了,才能形成烟囱的样子。哈哈哈!” “‘烟囱’会冒烟吗?”我很好奇。 P1-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