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生命是什么/第一推动丛书生命系列

生命是什么/第一推动丛书生命系列

  • 字数: 149000.0
  • 装帧: 简装
  • 出版社: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作者: (奥)埃尔温?薛定谔
  • 出版日期: 2018-01-01
  • 商品条码: 9787535794987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201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3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生命是什么》是生命科学的“圣经”。70多年前,物理学大牛薛定谔写就了分子生物学的奠基之作。《生命是什么》是《第一推动丛书》生命系列其中之一,湖南科技出版社版本由剑桥大学定制授权,并由与霍金齐名的物理学家彭罗斯撰写前言,“它代表了一个物理学家力图理解一些真正的生命之谜的有力尝试,这位物理学家的深刻洞察力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组成的理解,值得一读再读”。 2018年新版的《第一推动丛书》全新设计了版式、封面,提升了阅读体验,让读科普不再艰难。随书附赠价值39.6元由汪洁、吴京平掰开揉碎,带你懂科学好书的《经典科普解读课》6折券。
内容简介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埃尔温?薛定谔的《生命是什么》是20世纪的伟大科学经典之一。它是为门外汉写的通俗作品,然而许多诺贝尔奖获得者都深受本书影响,其中就包括DNA双螺旋结构发现者沃森和克里克。
本书收录在剑桥Canto系列丛书中,英国有名物理学家彭罗斯亲自撰写了前言,本书将《生命是什么》和《意识和物质》合为一卷出版,后者是薛定谔写的散文,文中研究了那些自古以来就使哲学家困惑不解的问题,和这两篇经典著作放在一块的是薛定谔的自传。通过对他一生的回顾和引人入胜的描述,提供了他从事科学研究的背景材料。
作者简介
罗辽复,1935年9月19日生于上海,195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随后任教于内蒙古大学物理系,教授。早年从事粒子物理理论研究,后转向理论生物物理学。发表论文300余篇,著有《量子场论》,《生命进化的物理观》等书。
目录
1 生命是什么
第1章 经典物理学家走近这个主题
研究的一般性质和目的
统计物理学 结构上的根本差别
一个朴素物理学家对这个主题的探讨
为什么原子是如此之小
有机体的活动需要准确的物理学定律
物理学定律是以原子统计力学为根据的,因而只是近似的
它们的准确性是以大量原子的介入为基础的第一个例子(顺磁性)
第二个例子(布朗运动,扩散)
第三个例子(测量准确性的限度)
(根号)n律
第2章 遗传机制
经典物理学家那些绝非无关紧要的设想是错误的
遗传的密码本(染色体)
通过细胞分裂(有丝分裂)的个体生长
在有丝分裂中每个染色体是被复制的
染色体数减半的细胞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配子配合)
单倍体个体
减数分裂的突出性质
交换,特性的定位
基因的优选尺度
小的数量
持久性
第3章 突变
“跳跃式”的突变――自然选择的工作场地
它们生育同样的后代,即它们是接近地遗传下来了
定位、隐性和显性
介绍一些术语
近亲繁殖的有害效应
一般的和历史的陈述
突变作为一种罕有事件的必要性
X射线诱发的突变
第一定律,突变是个单一性事件
第二定律,事件的局域性
第4章 量子力学的证据
经典物理学无法解释的持久性
可以用量子论来解释
量子论-不连续状态-量子跃迁
分子
分子的稳定性有赖于温度
数学的插曲
第一个修正
第二个修正
第5章 对德尔勃吕克模型的讨论和检验
遗传物质的一般图像
图像的独特性
一些传统的错误概念
物质的不同的“态”
真正重要的区别
非周期性的固体
压缩在微型密码里的丰富内容
与实验事实作比较:稳定度:突变的不连续性
自然选择基因的稳定性
突变体的稳定性有时是较低的
不稳定基因受温度的影响小于稳定基因
X射线是如何诱发突变的
X射线的效率并不依赖于自发突变率
回复突变
第6章 有序、无序和熵
一个从模型得出的值得注意的普遍结论
由序导出序
生命物质避免了向平衡衰退
以“负熵”为生
熵是什么
熵的统计学意义
从环境中抽取“序”来维持组织
第7章 生命是以物理学定律为基础的吗
在有机体中可能有的新定律
生物学状况的评述
物理学状况的综述
明显的对比
产生序的两种方式
新原理并不违背物理学
钟的运动
钟表装置毕竟是统计学的
能斯特定理
摆钟实际上可看做在绝对零度下工作
钟表装置与有机体之间的关系
后记 决定论与自由意志
2 意识和物质
第8章 意识的物质基础
问题
一个尝试性的答案
伦理观
第9章 了解未来
生物发展的死路
达尔文主义的明显的悲观情绪
行为影响选择
伪拉马克主义
习惯和技能的遗传固定
智力进化的危险
第10章 客观性原则
第11章 算术悖论:意识的单一性
第12章 科学与宗教
第13章 感知的奥秘
自传
译后记
摘要
    第1章经典物理学家走近这个主题“我思故我在。”——笛卡尔研究的一般性质和目的这本小册子是一位理论物理学家对大约 400名听众作的一次公开讲演。虽然一开始我就指出这是一个难懂的题目,即使很少使用物理学家最吓人的武器 ——数学演绎法,讲演也不可能是很通俗的,可是听众却基本上没减少。其所以如此,并非由于这个题目太简单,以至不必用数学就可以解释明白了,而是因为问题过于复杂,不可能接近用数学语言来表达。讲演至少还有一个特点 ——它还较为通俗,讲演者试图把那些介于生物学和物理学之间的基本概念,既向物理学家也向生物学家讲清楚。尽管实际上涉及的问题是多方面的,但我的任务只限于讲一个想法 ——对一个重大问题做一点小小的评论。为了不迷失我们的方向,先把计划简要地勾画出来。这个讨论得很多的重大问题是:一个生命有机体的范围内在空间和时间中发生的事件,如何用物理学和化学来解释?这本小册子力求阐明和获得的初步答案可概括为:今天的物理学和化学在解释这些事件时显出的无能,绝不应成为怀疑它们原则上可以用这些学科来诠释的理由。统计物理学  结构上的根本差别如果说,只是为了对那些过去没有做成功的事重新激发起希望,那么上述这个注释就显得过于平淡了。更为积极的意义在于我们想说明,物理学和化学的这种迄今为止的无能为力是经过充分论证了的。今天,由于生物学家,主要是遗传学家近三四十年来的创造性工作,关于有机体真实的物质结构及其功能的了解已经足以准确地说明,现代物理学和化学为什么还不能解释生命有机体范围内在空间和时间中所发生的事件。一个有机体的拥有活性部分的原子排列及其相互作用方式,和迄今所有的物理学家和化学家作为实验和理论研究对象的所有其他的原子排列是根本不同的。除了深信物理学和化学的定律始终是统计力学性质的那些物理学家外,其他人会把我所说的这种根本差别看成是无足轻重且容易发生的1。这是因为他们会认为生命有机体的活性部分的结构非常特别,和物理学家或化学家在实验室里用体力或在书桌边用脑力所处理的任何物质接近不同,这种看法同统计力学的观点有关系2。既然生命有机体的活性部分具有如此特异的结构,要把物理学家或化学家曾经发现的定律和规则直接应用到这种系统的行为上去,而这个系统却又不具有作为这些定律和规则的基础的结构 ——要能直接应用,这几乎是难以想象的。不能指望非物理学家能理解我刚才用那么抽象的词句所表达的“统计力学结构”的准确含义,更不必说去鉴别这些含义之间的关系了。为了让叙述增添一点声色,我先把后面要详细说明的内容提前讲一下:一个活细胞的最重要的部分 ——染色体纤丝 ——可以颇为恰当地称为非周期性晶体。迄今为止,在物理学中我们碰到的只是周期性晶体。对于一位并不高明的物理学家来说,周期性晶体已是十分有趣而复杂的东西了;它们构成了最有吸引力和最复杂的一种物质结构,由于这种结构,无生命的自然界已经使物理学家费尽心思了。可是,它们同非周期性晶体相比,还是相当简单而平庸的。两者之间结构上的差别,就好比一张是重复同一花纹的糊墙纸;另一幅则是堪称杰作的刺绣,比如说,一条拉斐尔花毡,它显示的并不是单调的令人讨厌的重复,而是那位大师精致的、有条理的、富含意义的设计。把周期性晶体称为最复杂的研究对象之一,当然是对专门的物理学家而言。实际上,有机化学家在研究越来越复杂的分子时,已经非常接近“非周期性晶体”了,我认为其实那就是生命的物质载体。因此,有机化学家对生命问题已做出了重大贡献,而物理学家却几乎毫无建树,也就一点也不奇怪了。一个朴素物理学家对这个主题的探讨在简要地说明了研究工作的基本观点 ——或者不如说是最终的视角 ——以后,让我来描述一下如何走近这个主题。首先我打算解释一下什么是“一个朴素物理学家关于有机体的观点”。这里我是指一位物理学家可能会想到的那些观点。这位物理学家在学习了物理学,特别是物理学的统计力学基础以后,开始思考有机体的活动和功能的方式。他忖量并自问:根据学到的知识,根据比较简明的基本的科学观点,能否对这个问题做出一些适当的解释呢?他发现是能够做出解释的。下一步,他就开始把理论预见和生物学事实作比较。比较结果说明了他的观点大体上是合理的,但需要做一些修正。如此下去,他就逐渐接近正确的观点,或者谦虚点说,接近自己认为正确的观点。即使在此我是正确的,我也不知道这条探索途径是否真正是优选的和最简单的。不过,这毕竟是我的途径。这位“朴素物理学家”就是我自己。除了这一条曲折的道路外,我找不到通往这个目标的更好的、更清晰的方法。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