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凯瑟琳·安·波特中短篇小说全集
字数: 460000
装帧: 精装
出版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
作者: (美)凯瑟琳·安·波特
出版日期: 2022-06-01
商品条码: 9787540495138
版次: 1
开本: 32开
页数: 592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
¥9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 普利策奖 & 美国国家图书奖 双料获奖作品 首次完整译介 ◆ 骚动的灵魂 游荡的精神 以文学引领一场传统与现代的博弈 ◆ 二十世纪美国南方文艺复兴的女性旗手、与威廉•福克纳等齐名的美国南方代表作家、阴暗寓言的制造者——凯瑟琳•安•波特 ◆ 尤多拉•韦尔蒂、埃德蒙•威尔逊、罗伯特•佩恩•沃伦等人眼中第一流的艺术家 ◆ 资深翻译家王家湘、鹿金、李文俊等接力翻译,并写下万字长文解说,深入浅出,带领读者走近波特的创作之路 ◆ 装帧精美大气,传统与现代冲突交融,再现大师风采
内容简介
作为美国20世纪南方文学代表人物之一,波特被誉为“第一流的艺术家”“作家中的作家”。她曾先后两次获得古根海姆奖,1962年获欧•亨利纪念奖,1967年获全国文学艺术协会金质奖章。 本书出版于1965年,收录了波特一生中创作的全部26个中短篇小说,是这位出色的文学家及文体学家的文学成就集大成,1966年更是为她赢得了普利策奖和美国国家图书奖。 波特终其一生都在践行着维多利亚时代的价值观与现代主义的反抗。她为传统所规训,又不断试图背离传统,身体力行地践行着一场传统与现代的博弈。她的写作素材大都来源于生活,为爱出走,叛逆,奔赴墨西哥参加革命……她以文字为武器,打破了传统施加在女性身上的迷雾与枷锁,以及对人类命运及历史的悲剧式的洞察,其作品跨越了种族、阶级、性别、文化、地域等界限。 具体内容介绍 以这些小说的情节及风格而论,可分为两类:第一类往往脱胎于作者的自身经历,如《马戏》《坟》《老人》《灰色马,灰色的骑手》《偷窃》《庄园》等。小说所共有的主人公米兰达(有时干脆用第一人称“我”)的出身和背景与作者惊人地相似:一个犟脾气的南方小姑娘成长为一个性格倔强 、反抗习俗的作家的过程 。她对童年的辛酸而执着的记忆 、她清苦的记者生涯 、她那次被病魔扼杀的绝望的爱情 、她在异国卷入左翼政治运动后对无政府主义感到格格不入的思想都会清晰地浮现在读者眼前 。其中,以《灰色马,灰色的骑手》最为有名。作品在有限的篇幅内,不仅刻画了和段动人心魄的爱情,还深刻地揭示了人们在疾病,战争和死亡的威胁下的处境和态度,具有相当强的震撼力。 第二类作品大多取材于作者的所见所闻,如《绳》《他》《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和《中午酒》等,亦有少量以城市为背景的故事,如《一天的工作》《斜塔》等。这些小说虽然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却具有巨大的内在张力和深沉的社会使命感,对现实的关注与忧虑感人至深。
作者简介
作者 凯瑟琳•安•波特(Katherine Anne Porter,1890—1980) 美国知名的作家、记者及政治活动家。1890年5月15日出生于美国得克萨斯州,1980年9月18日于美国马里兰州逝世。 1922年,波特在《世纪》杂志发表了她的第一篇短篇小说《玛丽亚•孔塞普西翁》。 1930年,她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开花的犹大树和其他故事》问世,并获1931年古根海姆奖。 1939年、1944年及1955年,波特先后出版了小说集《灰色马,灰色的骑手》《斜塔》和《旧秩序》。 1962年其短篇小说《假日》获得了欧•亨利奖。同年,她还发表了自己专享一部长篇小说《愚人船》,轰动一时,并被改编为电影,由费雯丽等主演。 1966年,波特凭借《凯瑟琳•安•波特中短篇小说全集》获得普利策小说奖和美国国家图书奖。1967年,她获得美国艺术暨文学学会的金质奖章。她晚年最后一部书是1977年出版的非虚构作品《千古奇冤》。 译者 王家湘: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教授,被中国翻译协会授予“资深翻译家”称号。主要译著有《小世界》《达洛维夫人》《到灯塔去》《他们眼望上苍》《汤姆叔叔的小屋》《瓦尔登湖》等。2014年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文学翻译奖 鹿金:本名叶麟鎏,1929年9月出生,原上海译文出版社编审。从事英文翻译工作50余年。 李文俊:有名翻译家,195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历任《译文》及《世界文学》助理编辑、编辑、主编、副编审,编审。中国译协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对外文化交流委员会委员,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学术委员。 50年代开始发表作品。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94年曾获中美文学交流奖。译有福克纳的4部重要作品:《喧哗与骚动》 、《押沙龙,押沙龙!》、《我弥留之际》、《去吧,摩西》;编译了《福克纳评论集》等。
目录
精雕细刻的艺术家凯·安·波特 1
开花的犹大树和其他故事
玛丽亚·孔塞浦西翁 3
童贞女维奥丽塔 24
殉情者 36
巫术 42
绳 45
他 53
偷窃 65
那棵树 73
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 88
开花的犹大树 100
破镜 115
庄园 151
灰色马,灰色的骑手
老人 195
中午酒 254
灰色马,灰色的骑手 307
斜塔及其他故事
旧秩序 367
源头 367
旅程 372
见证人 387
马戏 390
最后一叶 396
无花果树 400
坟 411
滑向认知 419
一天的工作 440
假日 463
斜塔 494
摘要
精雕细刻的艺术家凯·安·波特 1980年9月18日,美国马里兰州的一家小疗养院里,一位九十高龄的女作家停止了呼吸。这位孤独的老妇人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文学事业,尽管她先后结过三次婚,在临终时却没有一个家庭。她曾经坦率地谈到过几任丈夫同她离婚的原因:“他们没法跟我一起生活,因为我是一个作家,而且当时跟现在一样,写作第一。”是的,她是一个严肃的作家,但是不仅如此,她还是美国文学界公认的一个出色的文体家。这位女作家就是凯瑟琳·安·波特(Katherine Anne Poaer)。 1890年5月15日,凯瑟琳·安·波特出生于得克萨斯州迈阿密海滩附近的印第安溪地区一个信仰天主教的家庭里。波特算得上出身美国南方世家,但是在她出生的时候,家道已经中落了。用波特自己的话来说,她是“一场打败了的战争的孙女儿”。所谓“打败了的战争”,当然就是指那场南北战争。波特在两岁的时候,就失去了母亲,由祖母抚养,在路易斯安那州的农场上度过了她的童年,八岁到十二岁在一所私立学校上学,十二岁到十六岁在厄苏林修道院读书。她后来说,在那所修道院里,她受的是“零零碎碎、接近没有用的装饰性教育”。天主教修道院里刻板、烦琐的清规戒律不但束缚不了波特的倔强的性格,反而激起了她强烈的反感。她抛弃宗教信仰,从修道院里出奔,同人结婚,从此结束了她的正规的学习生活,也因此,她同她的家里人,尤其是同她的父亲的关系产生了一道始终没有弥合的裂痕。这次婚姻持续到了1915年。1911年,她在芝加哥一家报馆里工作。1914年,她回到得克萨斯州,短期里靠演唱苏格兰民歌为生。后来,她从事卖文生涯,主要是写剧评和社会小品文。1917年,她进《评论家》周刊编辑部工作。1918年起,她在丹佛的《落基山新闻》当记者和艺术评论员。1919年,因病辞职去纽约,重以卖文为生,有时候为了糊口,还不得不代人捉刀。20年代初期,她离开美国,到墨西哥为杂志社工作,在那里曾经参与左翼政治活动。1922年12月,她的第一篇短篇小说《玛丽亚‘康塞普西翁》在《世纪》杂志上同读者见面了。这是一篇描绘一个墨西哥印第安女人的刚强的性格和火一般的感情的作品。1930年,她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开花的犹大树》问世,尽管销量不佳,却受到美国评论界的好评,并且为她赢得1931年古根海姆奖。她因此重游墨西哥。1932年,她从墨西哥出发去欧洲观光。她先后住在瑞士、法国和德国,直到1937年才回国。30至40年代初,其间她两次结婚,终因不能适应婚后生活而先后离异,从此过着独身生活。 波特从未上过大学,但是以名作家的身份在许多大学中担任过教职,如斯坦福大学、密歇根大学、比利时列日大学等。1958年,她继威廉·福克纳在弗吉尼亚大学担任驻校作家,还当过美国国务院派到墨西哥去的美国文学讲师(1960年、1964年)和在巴黎举行的国际艺术节的美国代表。她的文学创作为她赢得许多荣誉:她先)后两次获得古根海姆奖(1931年、1938年)、福特基金会奖学金(1959年、欧.亨利奖(1962年)、美国国家图书奖(1966年)和普利策奖(1966年)等,1967年,她荣获美国艺术与文学学院颁发的、表彰有很好贡献的小说家的金质奖章。 这些荣誉当然应该归功于她在创作上的成就,但是她在创作上的成就得到承认的过程,却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继《开花的犹大树》以后,她出版了两部小说集:《灰色马,灰色的骑手》(1939年)和《斜塔》(1944年)。尽管这两部集子得到许多有声望的诗人、小说家和评论家交口赞美,波特仍然不是一个畅销书作家。换句话说,她的作品并没有被广大的美国读者所接受。这个情况同福克纳有点相似。但是1962年,她的第一部也是专享的长篇小说《愚人船》出版,接近改变了这个局面。这部作者断断续续写了二十多年的作品不但立即引起批评界的密切注意并在读者中广泛流传,而且还被拍成影片,轰动一时。《愚人船》是一部政治小说,也是哲理小说,或者说是个寓言。情节接近发生在一艘从墨西哥到德国去的船上。作者把这艘船描写成一个小型世界,其中充满偏见、自私和贪婪,是一个愚蠢、残忍而道德堕落的世界,影射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西方中产阶级在纳粹阴影的笼罩下的“世纪末”状态。虽然当时西方的评论家对这部作品看法不一,毁誉参半,但是这部作品也使波特从此不必为生活操心,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评论家对《愚人船》的评价越来越高,因为船上那些乘客互相以冷漠的态度对待彼此,被不少评论家认为正是西方社会中人和人之间关系的缩影。 1965年,波特出版《凯瑟琳·安·波特中短篇小说全集》,集子包括她以前出版过的三部小说集(《开花的犹大树》《灰色马,灰色的骑手》和《斜塔》)中的全部作品和从未收进集子的四篇短篇小说。这使读者有可能欣赏她在中短篇小说的创作上所达到的深度和广度,也有助于评论家对她在这方面的成就做出更恰当的评价。这部集子使作者获得了1966年的美国国家图书奖和普利策奖。这时,她已经是一个具有世界声誉的作家了。P1-3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