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常见椿象野外识别手册

常见椿象野外识别手册

  • 字数: 34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重庆大学出版社
  • 作者: 王建赟,陈卓
  • 出版日期: 2022-01-01
  • 商品条码: 9787568926584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32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5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常见椿象野外识别手册/好奇心书系》通过入门知识章节首先浅显地介绍了椿象的识别特征、生境、生活习性和分类系统等基本情况,在种类识别章节则按照主流分类系统的结构对分布于我国的450种蝽进行形态描述、地理分布以及生活习性(部分种类)予以介绍。
目录
   入门知识
走近椿象
椿象的日常生活
椿象的身体构造
写在物种解说前
种类识别
奇蝽次目
奇蝽科
沟背奇蝽
红足光背奇蝽
鞭蝽次目
栉蝽科
栉蝽
毛角蝽科
柯毛角蝽
……
摘要
     胸部 椿象的胸部一般比较发达,分为前胸、中胸、后胸三个部分。 前胸背面宽大的骨板称为前胸背板,通常呈四边形或六边形。在四边形的前胸背板中,前面的一对角称为前角,后面的一对角称为侧角,前角之间的边缘为前缘,前角与侧角之间为侧缘,后角之间为后缘。在六边形的背板中,后面一对角称为后角,前角和后角之间的一对角为侧角,前角和侧角之间的边缘为前侧缘,侧角和后角之间的边缘为后侧缘。在前胸背板前缘,有时会分出一个狭窄的区域,称为领。在一些椿象的前胸背板前部还能观察到一对光滑且鼓起的区域,称为胝区。还有的种类前胸背板表面具一条横沟,将前胸背板分为前叶和后叶。前胸侧板是前胸侧面能骨板,但由于前胸背板常能向下弯折延伸,因此前胸侧板要比看上去的更小而偏下。前胸腹板通常面积狭小。 椿象中胸背板的前部通常被前胸背板遮盖而不可见,外露的部分主要是中胸小盾片(简称小盾片)。小盾片通常比较发达,外观呈三角形,在盾蝽、龟蝽和某些蝽科的种类中高度发达,甚至能将腹部接近遮住,而很多水生椿象的小盾片则较小甚至退化不见。中胸侧板和腹板在结构上与前胸近矗,但一般更为发达。在一些蝽总科的种类中,中胸腹板还形成发达的脊起。椿象的后胸背板多呈较窄的横带状,且往往被小盾片和翅所遮盖。后胸侧板与中胸侧板在结构上相似,但在前腹方具一后胸臭腺孔,臭腺分泌物就从此孔排放出来。后胸臭腺孔向外有一沟槽状的结构,称为后胸臭腺沟,其边缘常翻卷加厚。后胸臭腺孔和臭腺沟周围的胸侧板表面常发生特化,形成具有精细微观结构,利于臭腺分泌物快速挥发的挥发域,这一区域有时并不限于后胸侧板,如龟蝽的挥发域几乎占据整个胸部侧面的全部。后胸腹板通常较小,但在有些椿象中会鼓起或形成脊起。足足是着生在胸部的重要运动附肢,分为前足、中足和后足。椿象的足由6个基本部分组成,从基部到端部依次为基节、转节、股节、胫节、跗节和前跗节f旬.栝爪)。椿象的足一般为适于行走的步行足,但也根据生活方式的不同而发生各式各样的变化。捕食性椿象的前足通常为捕捉足,它们的前足基节多伸长,股节和胫节粗壮发达并长有刺突或瘤突等,形成一个捕捉装置,如奇蝽、蝎蝽和一些猎蝽的前足。土蝽的前足胫节宽扁具齿,或呈镰刀状,都是适应在土中开掘的构造。水生椿象的后足大都扁平多毛,形似船桨,有助于在水中划动。一些缘蝽的后足股节强烈加粗,胫节形成叶状扩展。 翅 椿象的前翅一般为半鞘翅,即翅的基半加厚、端半膜质,但在奇蝽次目、 鞭蝽次目、黾蝽次目和一些蝎蝽次目的种类中,前翅的质地较为均一。将前翅展开,使其长轴与身体纵轴垂直,最上面的边缘称为前缘,靠近身体的一边称为内缘,朝外的一边称为外缘。翅面骨化加厚的区域称为革质部;革质部靠近后部有一斜缝,称为爪片缝,它将革质部一分为二,与前缘之间的部分称为革片,与内缘之间的部分称为爪片;有些椿象在革片近端部处有一个垂直于前缘的切痕,称为前缘裂(或楔片缝),革片端部由此划分出一个三角形的楔片。前翅端部的膜质区域称为膜片,其上的翅脉明显可见。将前翅收起呈折叠状态,左右两翅的爪片在小盾片正后方形成一条与身体纵轴重合的缝线,称为爪片接台缝。椿象的飞行主要靠后翅来完成。后翅呈膜质,静息时折叠在前翅下方。椿象在飞行时,前、后翅借助连翅器互相联结,使它们在飞行过程中能够协调配合。 翅多型现象在椿象中非常普遍,除长翅型外,常见的类型还包括短翅型、鞘翅型、小翅型、无翅型等。 P25-27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