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最后的牛耕部落
字数: 230000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作者: 孙丰刚
出版日期: 2022-09-01
商品条码: 9787521219388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296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
¥4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最后的牛耕部落》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贵州偏远山区少数民族村寨今天的追求和奋斗。读着这样的作品,你会觉得一股浓郁清新的山乡气息扑面而来,侗家儿女们伴着跑山牛从崎岖弯拐的山道上走来,你会不知不觉地关心他们的命运转变,他们的那份执着、艰辛和勤劳。——著名作家 叶辛《最后的牛耕部落》站在历史和现实的交汇点上忧深思远,引发当代人对农耕文化的再认识,不啻用别样画笔在现代农业多姿多彩的图板上涂抹了一层厚重的底色,展演出一道古老而清新的独特风景。——著名作家 茅盾文学奖获得者 北京大学教授 李洱《最后的牛耕部落》精准精妙地描绘了贵州山乡人民对种子的保护与传承,对生态环境的珍视,对新生活的渴望。关注他们,就是关注农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著名作家 鲁迅文学奖获得者 国防大学教授 侯健飞
内容简介
从洋洞村走出去的侗族大学生杨正熙,怀着朴素的个人情趣和改变山村面貌的梦想,辞去镇党委书记,全身心投入到采集原生稻种、带领百姓种植“有牛米”增收脱贫的实践中。从南京来的志愿者李善富全力相助,用无私的付出勠力推动有机乡村建设。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他们无怨无悔,砥砺前行,与“部落”干部群众一起,在苗乡侗寨谱写了一曲勤奋耕耘、负重致远的理想之歌。作品多角度呈现了“牛耕部落”人物群体的性格特点和心路历程,展示出市场经济和脱贫攻坚给山村带来的变化。透过一个个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人们可以看到大山深处各行其志的筑梦者、躬耕者和奋进者,感受到他们的喜怒哀乐、对未来的渴望和追寻美好生活的脚步。
作者简介
孙丰刚,山东博山人,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中国作家》《山东文学》等,出版散文集《极顶的风》。
目录
引子 千牛同耕
第一章 返璞归真与“有牛”之困
有牛哥
原生稻种
藏种于民
古寨与梯田
痴心与愁绪
有牛复古农业合作社
第二章 山村来了爱牛人
理想在前方
净化行动
洋洞新名片
耕读夜校
爱予耕牛
第三章 “酋长”夫妇
酋长
石晓珍
“部落”温情
第四章 耕翁背影
寨老杨尤美
陶书记
弹起心爱的琵琶
不辞羸病
最喜看秧苗长大
第五章 幼教情缘
办学堂
停办学堂
进与退
支教心语
第六章 牛棚下的草医
曾经的梦想
最后的巫医
接骨“巧手”
泥腿侗医
田医师
第七章 脱贫路上
一户也不能少
寂寞的心
牛场计划
斗牛喜与忧
第八章 追赶市场的脚步
寻觅
卖米
折腾
守望
第九章 牛耕,最深的乡愁
无法停歇的行进
谁在呼唤
永远的故乡
附录 愁心与明月
后记
摘要
千牛同耕 时令正值小满,一场特殊的农事活动在黔东南大山深处的洋洞村赫然展开。两个多月前开始的春耕早已步入高潮,寨子里越来越多的人趁着天气清爽,加紧完成插秧前的最后一遍耙田和剩余旱地的犁晒。一头头黄牛被牵出牛棚,踏着薄雾去往梯田深处。在一片开阔起伏、清新俊逸的山野上,声势浩大的“千牛同耕”拉开了帷幕。 站在高处望去,参差错落的水田宛如万盏镜面,倒映着密林云天,埂堰上碧草环绕,勾勒出高山梯田的壮美与舒展。数不清的黄牛竖脊奋蹄,在田地中躬耕向前,来回耙作。驭牛掌耙的男子头戴斗笠,高挽裤腿,牵缰挥鞭,发着“嘿”“呼”号令,深一脚浅一脚地蹚水跟进。水花溅起来,男子衣裤上飞满泥浆,花搭成一片,他浑然不觉。老牛虽埋头奋耕,仍不时扭头呼唤跑远的小牛。天地之间,人与牛演绎着一幅生动欢畅、上下翻飞的劳动画卷。 杨正熙、李善富、杨通胜站在岑丈坡的高坡平台上,像指挥千军万马的将领,看着眼前繁忙的一切。 杨正熙不住地向身边的县领导汇报着工作,黝黑的脸上挂满汗珠。他内心最期盼的,就是把洋洞打造成中华农耕文化示范地和体验区,把“有牛复古农业合作社”建成老稻种之家。明年达到一定规模之后,县里无论如何要帮助合作社向上争取资金,优选能列入国家扶持项目。 李善富跑前跑后,忙着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客人打着招呼,介绍情况。外省客人大部分是他邀请来的,让更多人了解洋洞,是他这段时间的强烈愿望。他叮嘱走进水田想一试身手的来宾千万注意安全,牛牵不住了可以撒手,人不能有闪失。耙田看似简单,其实不易。 杨通胜则站在一旁,手夹,眯着眼陷入深思。他从小生活在这里,看惯了春种秋收,多少次他都叩问自己,这些梯田上除了一年耕种一季稻,还有什么作物可以大面积推广,百姓能从中获得多一点的收益? 不过,众人的目光还是聚焦在对面壮美的梯田上。今日的主角,是那些浑身溅满泥水的躬耕者和一头头健壮的黄牛。 杨正熙大声对周围人说,看到左前方那几个耙田人了吗?那是“四代同耕”。上洋村的杨再平今年八十三岁,下洋村的杨福寿八十六岁,他俩都是与儿子、孙子、重孙一起来的,重孙刚刚十六七岁,耙田已驾轻就熟。洋洞的男人没有哪个不会犁田耙田,祖辈留下的生存之道代代相传,不会也不能遗失。 欢动的人群开始走下平台,沿着窄滑的田埂步入田野深处,近距离感受耕牛耙田的气韵与神姿,似乎忘记了那些梯田崖高都在三四米以上,站立不稳很容易滑倒摔伤。也有人追随那些身着亮丽侗族服饰、吹着芦笙、弹着琵琶的男男女女,去到稍远的山坡。就在刚刚,这些“巧手”在牛棚客栈下面一丘旱田上举行了简短的“千牛同耕”启动仪式。人们焚香燃炮,声乐齐鸣,热闹又庄严。 启动仪式由合作社和镇村一干人等具体操持。寨老杨尤美当仁不让,忙前忙后。今早他优选来到岑丈坡,已抽空打了一担牛草。每年这个季节,他心里都充满敬畏:苍天赐予了耕牛,祖先留下了稻种,山里人除了养好牛,就是种好田。 人群中不知谁喊了一声:“快看远处山上。” 远处山上,依然是农人的耕耙景象,只是那身影已没入云间。正是“水无涓滴不为用,山到崔嵬犹力耕”“百级山田带雨耕,驱牛扶耒半空行”。这种飘忽在半空中的劳作,曾让无数古人赞叹不已,但如此飞声腾实,或许只在此时此地。 我站在岑丈坡一角,心潮起伏,思绪飞扬:当今中国,哪里还有如此大规模的铁犁牛耕,何处还会邂逅年湮世远的农耕时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精彩纷呈的现代农事图景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农人们早已抛弃了这种落后的生产方式,民众也不再指望它填饱肚子,不再留意凝结在它身上的历史故事。它曾经带给这个世界的巨大进步和深远影响,在各种农业机械的轰鸣声中,伴着商品大潮的喧嚣,已悄然飞逝。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