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西北太平洋典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源-汇”效应

西北太平洋典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源-汇”效应

  • 字数: 12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农业出版社
  • 作者: 武子澜
  • 出版日期: 2021-06-01
  • 商品条码: 9787109294257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5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近几十年来,东亚地区的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释放了大量的持久性污染有机污染物(POPs),并进入到各种环境载体。陆源污染物可以通过径流及大气的输送、扩散和迁移进入到河口、陆架边缘海以及开阔大洋区域,进而对海洋环境产生重大影响。有关东中国海至西北太平洋POPs的物源、分布和归趋过程等还鲜有探讨。考虑到东亚区域强烈的物质输入及与毗邻海区显著的相互作用,对东中国海至西北太平洋环境中典型POPs的赋存、长距离传输及其源–汇效应进行研究对认识这一海区乃至全球海洋POPs的收支和归宿至为重要。基于此,本书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东中国海至西北太平洋大气中气相和颗粒相多环芳烃(PAHs)和多氯联苯(PCBs)的浓度、成分构成特征。基于目标污染物在大气中空间分布和后向气流轨迹分析,揭示春季东亚季风影响下研究区域目标污染物的物源和主控因素; 2)基于研究区大气和表层水体样品分析,揭示疏水性有机污染物不同理化属性的组分在海–气界面的地球化学行为分异,估算航次观测期间目标污染物在东海至西北太平洋海–气交换通量和大气沉降通量,进而评估航次期间陆源长程传输污染物入海的主要途径。解析目标污染物在气相和颗粒相之间的分配和转化机制,揭示东亚大陆对其空间上大气分配过程的影响;3)建立东中国海泥质区目标污染物PCBs浓度和通量的高分辨沉积记录,并与北美五大湖区域不同阶段PCBs沉积记录相比较,提取不同PCBs使用背景下区域PCBs环境输入过程的差异性响应,解析PCBs排放对改革开放后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耦合响应; 4)基于长江口–东海内陆架典型断面站位沉积物短柱样,揭示不同深度层位PAHs在沉积物–孔隙水系统的赋存和相态分配规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