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壮游滇云——徐霞客

壮游滇云——徐霞客

  • 字数: 12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云南人民出版社
  • 作者: 陈庆江
  • 出版日期: 2019-07-01
  • 商品条码: 9787222179714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166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2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是“云南百位历史名人传记丛书”之一,讲述了徐霞客传奇的一生。徐霞客为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记》的作者,被称为"千古奇人"。徐霞客一生志在四方,足迹遍及今21个省、市、自治区 。"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之未知" ,所到之处,探幽寻秘,并记有游记,记录观察到的各种人文、地理、动植物等状况。本书在讲述徐霞客传奇人生的同时,着重讲述了徐霞客在云南旅游的所见所闻,有利于云南徐霞客文化的研究与保护。
目录
山水写人生
山水情结
博雅君子
知子莫若母
至孝有道
游出大名堂
万里赴滇
心心念念西南游
数省间的跋涉
一路波折
溯源究委:千里追寻盘江
钟情盘江
长途追踪
多种方法并用
多重目标并举
艰辛困顿的旅程
成果卓著的野外“作业”
探山问水:巡游滇池周边
不一样的西山游
探究滇池
求书读书抄书
求《广西府志》
抄书麓馆
迷书何为?
在鸡足山上
历时最长的逗留
相知相惜
深度游鸡山
遍录鸡山碑碣
留修《鸡足山志》
丽江半月行
待为上宾
文化使者
秉笔直书
探问金沙江
欲探长江源
远观近察金沙江诸多支流
《溯江纪源》
苍洱览胜
向往苍洱
勾勒形魂
投身苍山
清碧溪探险游
难偿未了之兴
探游滇西边地
穷地复穷天
三十九天踏勘腾越
深沉的边地情愫
瘴地之旅
重症缠身
久涉瘴地
穿行滇西南
东归
顾仆潜逃
报病创修《鸡山志》
悲怆东归
摘要
    中华大地山水壮美。山水滋养了我们宏博绵厚的文明。山水意蕴早已凝成中华文化的基因,一代代流布回响。历史的华章中,山水之子们的身影叠合成了一副壮阔的画卷。
     中国的晚明时期,风云激荡,新潮涌动。一个个挺拔伟岸的身躯,以卓然独立的形象,走上了时空的前台,一时间大地生辉,历史增彩。
     徐霞客是那一群拨动社会神经、奏响时代新音的伟丈夫中的一员。他一生献给山水,以最为雄健豪迈的步履,攀上了地理学和旅游学的很好,被誉为“千古奇人”。
     徐霞客出生于万历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换算成公元年份,为1587年1月5日,逝世于崇祯十四年(1641)年初。他55个年头的一生,前后跨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四朝。说来有些巧合,他强健生命的脉搏,竟是在大明王朝日渐倾斜颓败的节律中跳动的,而这个王朝在他身后没几年也就接近倒塌了。一边是观察探索自然与社会、寻找人生真谛的身影,一边是丛生的衰兆乱象,显然不协调,却又合乎逻辑。
     徐霞客名弘祖,字振之。他游历各地名声渐大之后,挚友黄道周给他取了一个雅号“霞逸”,另外一个友人陈继儒又给了“霞客”的号。后来, “霞客”这个号广为流传,为大家熟知。从身材相貌上说,徐霞客并不高大魁梧。古人说一个人长得高大,往往说身长八尺、七尺,霞客大约六尺。他清清瘦瘦,颧骨青黑,牙齿似乎也不很白,皮肤黝黑,友人说他乍看上去像个“枯骨道人”,但随时随地眉宇间透出一股豪气、胆气。
     徐霞客的家乡为明代南直隶常州府江阴县(今江苏省江阴市),他是地地道道的江南人。在江南地区,江阴的地理环境可算是特点突出。它是长江中下游平原上一片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与周边地方相比颇有些差异。比如,滚滚长江万里奔腾到此,在江阴北面形成一段束狭的江面,自古为江防要塞,兵家必争之地。再往下游,江面就悠悠然向两边扩展开去,一派宏阔苍茫之势,因此这里有江尾海头之称。长江三角洲的太湖以东,四望无际,只是东一处西一处稀疏地点缀了一些小山。江阴境内河流众多,湖泊港汊密布,从来就是水乡泽国的形象。可是,江阴的山却不少,比如长江岸边的君山、黄山、小香山、砂山等等;又比如在徐霞客家附近,登高往北眺望,错落有致地排列着好几座山,有秦望山、花山、昆山等。这些山山体不大,海拔不高,矮的几十米,高的几百米,称不上磅礴连绵,然而,它们风光秀美,林木葱郁,四时花繁草茂,虫鱼鸟兽随处栖息。徐霞客自幼生长在这样一个自然环境中,在河流、湖港、小山间摸爬玩耍,家乡的山和水点点滴滴地滋养、助长了他的山水情结。
     徐霞客的同时代人说,他的一生“放绝世务”。也就是说,他走的是不同寻常的人生之路,世俗常人蝇营追逐的那些东西他都洒脱地放弃了。
     徐霞客可以走的路,有三条。
     寒窗苦读,科举及第博取功名,跻身仕途。按照那个时代普遍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最应当选择的路。 徐霞客的家乡自古人文荟萃,明清时为科举考试的重地。那时的读书人,要参加正式的科举考试,必须取得资格,获取资格的考试叫院试,由一个省的优选教育官员主持。江阴就是进行院试的地方。
     徐霞客在经济、文化两方面享受着祖上传下来的基业。他的家世,在他之前可考的共十六代,从北宋末年传到明朝中后期,一代代都是江南地区的名门望族,既是富户人家,又是文化世家,过着田园诗书的生活。例如,九世祖徐麒生活在明朝初年,因为替朝廷完成了一项重要使命,朝廷曾赐给一品朝服,荣归故里后,置买下几千顷良田,购藏了几千卷书籍。十三世祖徐经,被称为“江阴富人”,家中的藏书楼名叫万卷楼,远近闻名,藏书数量多,种类丰富。霞客的曾祖父辈兄弟三人,各分得田产一万二千多亩。
     徐霞客青少年时的读书条件很优越。徐家到霞客祖父那一代时,已逐渐败落,到他父亲那一代,田产已减少了好多。不过,依然算是富户人家,霞客不需要为了日常生计而去从事经济生产活动。家中有藏书楼,祖上积累下来的宝贵藏书也还未曾流落。家里聘有私塾先生,霞客童蒙时就有私塾先生教他读书。他天资聪颖,诵读诗文过目不忘,语言表达好,少年时就显示出提笔成章的本领。他生活在典型的科举时代,读书――考试――做官是很合乎常理的人生选择,是绝大多数读书人的人生三部曲或人生梦想。
     徐霞客骨子里是个读书人,真可谓嗜书成癖,读私塾时就已经饱览了大量书籍,但是他的内心深处并不认同科举。读科举考试的书籍,背科举考试的范文,写科举考试的文章,“雅非其所好”,只是怕有违父母的心意,才勉强装装样子。
     徐霞客只是应付性地走了一程科举之路,效果自然不会理想。大约十五六岁前后,他到县城参加童生试,没有考中。以后,他没有像他同时代的很多读书人一样,一次又一次地再考,甚至考到老死,而是从此放弃了科举。童生试失败之后三四年间,徐霞客没有干其他的事,仍然还是埋首书海。这时的他已经丢弃了科举功名这个大包袱,故而更是接近按照自己的意愿、兴趣读书。家里丰富的藏书,他觉得可读的都读完了,自己又新买了一些书读。长年浸润于书海中的他,被誉称为“博雅君子”。P2-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