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沈从文家事

沈从文家事

  • 字数: 4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北岳文艺出版社
  • 作者: 刘红庆
  • 出版日期: 2020-05-01
  • 商品条码: 978753786181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16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98.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沈从文家事》从沈从文长子沈龙朱的视角,以口述史的方式,讲述了沈从文的创作和生活,同时也首次披露了特殊岁月里沈家那些不为人知的人和事。《沈从文家事》是一部真切、坦白的私家历史:从昆明看云到凤凰说真,自杀疑团、夫妻琐事、父子冲突、沈家与张家、荒唐的纪念……亲人最终理解了大师的精神世界。
作者简介
刘红庆,1965年生于山西左权县。传记作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推广者,中国昆曲古琴研究会理事。山西晋中学院、忻州师院客座教授。曾就读于晋中师专、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先后在《音乐生活报》、《科技日报》、《乐器》杂志、《华夏时报》、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任编辑、记者或部门主任。现在在中国盲文出版社“盲人文化研究所”从事《盲人百科》的编辑与写作。创作的名家传记有:《沈从文家事》(新星出版社,2012年)《侯宝林:江湖江山各半生》(齐鲁书社,2010年)《左权:一团奔突的火》(解放军出版社,2005年)。创作的草根传记有:《向天而歌——太行盲艺人的故事》(北京出版社,2004年;中国盲文出版社,2014年)《向天而歌又十年》(中国盲文出版社,2013年)《亲圪蛋——唱开花调的人们》(齐鲁书社,2009年)。
目录
《沈从文家事》无目录
摘要
     1934年11月20日,沈从文苦追张兆和获得爱情后结出了第一个胜利果实——儿子出生了!这一年,沈从文三十二岁,距离他离开湘西已经过去了十一年的时间。胡适是在沈从文张兆和的婚姻中发挥了大作用的,所以得孩子两天后,沈从文写信告诉了胡适: 兆和已于廿日上午四时零五分得了一个男孩子,住妇婴医院中,母子均平安无恙,足释系念……家中一个老用人,兆和小时即为她照料长大,现在听说兆和又得生小孩子,因此特从合肥赶来,预备又来照料“小姐”的“少爷”。见小孩子落了地,一切平安,特别高兴,悄悄要大司务买了朱红,且说“得送红蛋!”为了让这个老保姆快乐一些,所以当真就买了些蛋送人。 沈从文给这个新降生的儿子取名“龙朱”,这是他的一篇小说(《龙朱》)的标题,也是这篇小说塑造的主要人物的名字。在小说中,沈从文这样描写道: 白耳族苗人中出美男子,仿佛是那地方的父母全会参预过雕塑阿波罗神的工作,因此把美的模型留给儿子了。族长儿子龙朱年十七岁,为美男子中之美男子。这个人,美丽强壮像狮子,温和谦驯如小羊。是人中模型。是权威。是力。是光。种种比譬全是为了他的美。其他的德行则与美一样,得天比平常人都多。 创作《龙朱》是在1929年,距离儿子出生还有五年时间,因此沈从文不一定想到这个名字是将来儿子的名字,但字里行间,沈从文对自己塑造的形象充满了爱意。那一年,他二十七岁,虽然早已经可以做父亲了,但是,他才刚刚准备认识他未来的妻子张兆和。 2011年夏天,沈龙朱坐在北京城南的家中接受我的采访时,距离沈从文写信向胡适报喜,岁月正好流逝了七十七个年头。这时候,沈从文和他的妻子已经回到湘西凤凰的泥土中,成了泥土中永远的一分子,依托着那里灵性的山,滋养着那里灵性的水。 儿子沈龙朱出生的1934年,对沈从文整个人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沈龙朱说:“1933年爸爸妈妈结婚,1934年初爸爸便一个人回了湘西。他回去,是因为奶奶病了,他回去看望奶奶。爸爸离开后没几天,奶奶就去世了。爸爸把大量的时间花在了路上,在凤凰家里只待了几天,然后马上又回来了。回来以后,大概才有我这个‘结果’。” 1934年沈从文从凤凰回到新婚妻子身边以后,《湘行散记》就酝酿出来了,《边城》也慢慢出来了。沈龙朱说:“20a:代,爸爸有些乱七八糟的怪怪的东西,实际上是在探索。对他来说,是撞吧,撞这个墙,再撞那个墙。这个过程既是实践的过程,同时也解决了吃饭问题。解决吃饭问题,是首要的问题,要解决肚子问题。” 我是从学生时代就开始阅读沈从文,并沿着沈从文的文字,一步步走近了沈从文的家人。1988年参加工作后的第一个寒假,正月,我怀揣三百块钱,从太行山来到北京。我知道,我景仰的沈从文就生活在这个城市。我只身到琉璃厂的中国书店,请售货员取出了香港出版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定价“一千多块钱”,太贵了,我买不起。带着遗憾,我回了山里。半年后,我到北京师范大学进修,沈从文已经走完了自己的生命历程。我记得,我是在太行山里读到沈从文去世的消息的,很遗憾自己半年前到北京,没有勇气去崇文门拜访他。也正因为这一过失,我便无缘与他见面了。而我,一直把他作为自己最亲近的人,装在心里,他是我人生的依靠。 十年后的1998年,我已经在北京流浪一年多。那年5月,我在一家有名的报社做编辑。在沈从文辞世十周年前夕,我采写了长篇报道《沈从文十年祭》,画家黄永玉、学者钱理群、凌宇、李辉都接受了我的采访,并畅谈了沈从文的价值。稿子上版前,我去沈从文旧居取照片,张兆和躲了起来,她的孙女沈红接待了我,不仅给了我几张照片,而且说了一些话。多方支持下,我的版很顺利地做完了,但是报社领导对大篇幅报道沈从文有顾虑,要求换稿。我恳请钱理群、乐黛云、严家炎等北大名家向领导阐释这样的报道不会有政治问题,并且把标题改为《追思沈从文》,领导开恩放行。 报纸出来后,我去沈家还照片送报纸,只有张兆和在,我听她说了一些很亲切的话。 P2-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