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乡约如酒
字数: 152000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北岳文艺出版社
作者: 王改瑛
出版日期: 2021-08-01
商品条码: 9787537863964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188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
¥39.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散文集,是我社新语文名家乡土散文系列图书之一。本书作者以清新朴实、饱含深情的语言描述了故乡人、故乡情,写出了故乡人的纯净、真诚、宽厚、豁达;写出了像砖茶一样或浓或淡、或远或近、似有似无的乡思……那渐渐久远了的乡音,蒙着一层淡淡的忧伤;那愈来愈浓了的乡情,饱蘸岁月的激情;那个火红的年代,像一块飘逝的红纱巾,虽远去了,却留下抹不去的印痕……如今,我们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在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不少乡村和乡村文明正在迅速消失。但不管时代如何快速变化,在人们心目中,乡情永远鲜活,人性永远鲜活,人们的道德、操守和心灵家园永远茂密葱茏……故乡是永远的家。读后让我们更加向往乡村……向往乡村的宁静、和谐,向往乡村的豁达、包容,和那淡淡而恒久的人文情怀……
作者简介
王改瑛,山西省原平市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山西省第十三届人大代表。现任山西省文联副主席,山西省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忻州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曾获全国第二届冰心散文奖、山西“五一文化奖”等奖项。 著有散文集《乡逝》,执行主编了《秀容有约》《书画秀容》巜忻州新韵》等,主编了《中华长城资料分类汇编》(内部资料),创办了《忻州日报·文化旅游周刊》,参与编纂了《向幸福竞发》《忻州历史文化丛书》《三晋史话·忻州卷》及报告文学集《一树春风千万枝》等。
目录
第一辑乡约如酒
003栅口上的乡亲
008小桃红
015收秋
019走不出的村庄
022出人头地
027一川风情一川秋
031从深处飘来的牧歌
036守望乡野
041西口的父亲
052唱大戏
059看河
064戏台
068椒园纪事
074瑞雪兆丰年
078河曲民歌中的祖辈们
087等待收成
第二辑行旅情思
099情植野史亭
105我的牧场
108思想的印痕无处不在
——平遥漫思
120野性的魅力
——感受张家界
129飘逸的梨园
137流淌的歌声
——感受黄崖洞
140夏日咏柳
143善行天下
——追寻运城李氏家族的善迹
156评《白朴全集》的文学贡献
170该书写怎样的故乡?
——读王改瑛散文集《乡约如酒》/毛郭平
176后记
摘要
栅口上的乡亲 故乡在人的记忆中,是永远抹不掉的。哪怕你久别故乡远在天涯,你历经艰辛终成大器,哪怕你在故乡仅仅是懵懂的童年。在你的梦中,总会有院子里的老槐、门前的一对石狮,抑或风雨飘摇几十年的老屋。 我虽已在外漂泊多年,但故乡于我却十分熟悉。那街巷砖石、故垣老院及乡亲的音容笑貌,一闭眼便活灵活现。人常说,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姑娘出嫁后回娘家,走到村口,人们会问:“来了?”对我也不例外,但因我经常回村子探望母亲之故,村里人现在便改口为:“回来啦?”这使我有种被认同的满足感。 故乡于我,铭心刻骨的还是栅口。 不知从何代起,村西北街口就叫栅口了,想是祖先们在此繁衍生息时,常有野狼野狍出没,因而先人们在村西挖了壕沟,栽了木橛、树枝、篱笆什么的,以免野兽侵扰,大抵如此吧。村子长二里,宽亦里半,虽总体略显西高东低,但地处平展展的十八村水地,总的说来还是平坦的。唯栅口突兀而起,形成宽敞的平台,一字儿排了十几户人家(我家就在栅口上住着),于是居高临下的栅口就成了人们坐街的地儿。夏日里,凭了临街的院墙和几株硕大的槐村冠,女人们一边纳凉,一边纳鞋底儿,享受从西口吹来的凉风;男人们呢,或是抽几锅旱烟,卷几根兰花花,听烟头咝咝作响,说说庄稼的长势,说说家长里短;冬日里,趁着有暖阳的时候,裹了棉袄一边晒太阳,一边谈谈国事家事天下事。中间有一两个识文断字的,找张报纸给大伙儿念念,听听美国怎么制裁伊拉克,或是明年种什么好,种什么赚钱……这里既是本村的新闻发布中心,又是本村人上地的必经之路,遇上出工上地的,或西八村来的,拉拉话儿,村里村外的事,十有八九就都知道了。最难得的是栅口上的人和睦得少有,周围二三十户人家很少有脸红、吵架的;一茬一茬的孩子们也十分要好,难免有个调皮捣蛋的欺负了老实的,大人就要呵斥自家孩子一番。所以孩子们一茬茬长大,飞离老巢了,也总念念不忘栅口上,常在梦里和同伴玩在一起。有的孩子成家了,要起房盖屋,搬离了栅口,不管多远也要隔三岔五地回来,到原来的邻家串串门儿。走到谁家,谁家就像迎接自家远道而来的亲戚,茶果瓜子一样不少,话儿拉着,茶水续上,使人舒服得就像在自个儿家里。更有那城里离退休的,不在城里享福,偏要回村住,说城里闷得慌,连个串门的地方也没有,村里想去谁家,大门随时敞开着。 从小就在这人堆里长大,早已习惯了他们那份宁静、平和的心态。他们的消息并不闭塞,可他们对生活没有过高的奢望,从来不像城里人那样翻江倒海地躁动。所以,每当我拖着疲惫的身心回到村口时,乡亲一声亲切的招呼,便使我原先紧绷的神经悠然一松,心境平静得如一缕和风,“二闺女回来啦,又瞧你妈来了?”只这么一句,我就会感受到他们父辈般的深情,他们赞许的目光一直送我到院门口。看见我拿的东西多,会有人主动帮忙送进来。 跟母亲畅叙之后,在半后晌我总会拿个小板凳或草团儿什么的,扎在女人堆里,看她们织毛衣或纳鞋衬儿。她们手里绕着线团儿,或纳着鞋底儿、鞋衬儿,嘴上却一刻也不失闲,手快嘴也快。或有家事摆不平的,找人评评理儿,众人说合说合,心里的气儿就消了,回去就不会窝火了;或有婚丧大事一时没了主意的,就和大伙儿商量商量,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心里就有个谱儿了;谁家要聘闺女,大馍馍(花馍馍、面塑)捏得好,相跟着瞧瞧去,又长见识义学手艺;谁的鞋衬扎得好,互相比试比试,手巧的教手拙的,有花样的教没花样的;谁家的窗花儿画得好,咋用色,咋铺底,咋拓样子,咋构思哩,一一记在心上,回家先照猫画虎,慢慢便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所以村里姑嫂中巧手多得是。她们在追求世俗情趣的同时,会融入她们特有的审美韵味和人性关怀。更有夏夜,川川家三个水灵灵的闺女婉转清亮的歌声在这里飘荡;或有谁家搬出彩电、VCD,放着羊肉汤般鲜美的二人台;或是在院灯下,如醉如痴地看《激情燃烧的岁月》,一边又在品评夫妻情、男女爱,回家搂着媳妇,说着不绝的绵绵絮语……城里人的激情,乡下人一点也不缺乏。人都一样,谁也不是省油的灯。 若是谁家有了婚丧大事,那他家的事筵,就是大家伙儿的事筵。周围这几十户人家都是帮手,炸糕的、蒸馍的、切菜的、洗碗的,分工有序,忙而不乱。遇红事筵,东家你该穿红戴绿你就穿红戴绿,该公公背媳妇你尽管背去,该过天桥,你就披着破皮袄手拿筛箩头戴辣椒出你的洋相去;遇上白事筵,该你披麻戴孝你就当孝子去,这两天你诸事不用操心,你哭好了,事筵就办好了。总管问你要甚你就给甚,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我上高中那会儿,家里连个自行车都买不起,还是大伯推出一辆旧自行车给我用,那是北京工作的大姐留下的。车子虽旧,闸都没了,连脚蹬也是木头的,但总算能上学了。至此,我知道了“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道理。栅口上住着个叫喜亮的光棍,人生得老实憨厚,一辈子说不了几句话,守着祖宗两百多年前的老屋过日子。他一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