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给忙碌青少年讲人类起源 700万年人类进化简史

给忙碌青少年讲人类起源 700万年人类进化简史

  • 字数: 175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 作者: 英国《新科学家》杂志
  • 出版日期: 2021-05-01
  • 商品条码: 978755768973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24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超豪华创作阵容,英国科普顶流,现今已有66年历史的《新科学家》杂志发起,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人类学教授、心理学教授等5位专家共同创作。 ★人类有何特别之处?是如何做到的?还有哪些我们尚不知晓?按时间顺序讲述人类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作为一个物种,我们是谁;作为一个个体,你需要知晓哪些。 ★中国猿人、土根原初人、乍得沙赫人、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霍比特人……化石、起源地、DNA追溯,揭开人类起源的终极真相。人类仍在进化,而且进化速度很可能相当迅疾。无论我们最终会走向何方,有一点似乎很明显,人类进化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书后有创作者们精心策划的“Idea”,包括值得去的与人类起源有关的胜地,值得思考的问题,深度阅读的参考书,20个里程碑事件等有趣的内容……寓教于乐,既有知识密度,读起来又轻松有趣。"
内容简介
本书讲述从灵长类动物到现代文明兴起的整个过程中,人类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按时间顺序讲述了人类进化的故事,我们为什么如此特别,我们是怎么做到的,还有哪些是我们还不知道的?自公元2000年以来,我们对人类进化的理解已经被颠覆,但通过这些已知事实,你可以更加接近终极真相。作为一个物种,我们是谁?作为个体,你需要知晓哪些?
作者简介
《新科学家》,创刊于1956年,是一个国际化的科学杂志,内容聚焦近期新的科技发展。因其独特的视角和新颖的切入点,被科学家和普通民众广为传阅,在全世界有500万忠实读者,是英国高校的必订刊物。
目录
1久远的起源
2两条腿走路
3露西和她的姐妹们
4增大的大脑
5我们最亲的近亲
6全球征服者
7文明及其他
8一个特殊的物种
9由所处的世界塑造而成
10 悬而未决的问题
结语
50个想法
名词表
摘要
     认识一下阿奇 我们的远祖很可能是在亚洲进化而来的,那是一个恐龙刚刚消失无踪的温室世界。5500多万年前,在今天的东亚地区茂密的热带雨林中,动物界里出现了一个新的声音:灵长类动物在初试啼声。 2013年,有一块化石被公之于众,或许可以让我们了解一下这一至关重要的祖先是副什么模样。在迄今为止的发现中,阿喀琉斯基猴(Archicebusachilles)是年代最早的灵长类动物骨骸(见图1.1)。它充分地证明了我们这一谱系是在亚洲进化形成的,时间比我们想象中的要早数百万年,并将灵长类动物的进化与过去6500万年间最特别的气候变化联系起来。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倪喜军和他的同事们在华中地区发现了阿喀琉斯基猴,就在长江以南的土地上。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5500万年前。阿喀琉斯基猴长着日行动物那种相对较小的眼睛,以及食虫动物锋利的臼齿。值得注意的是,它还长着灵长类动物的后肢和可以弯曲的脚,这样的动物已经习惯于在树枝间跳跃,并用脚抓住树枝——直到数百万年前,我们的祖先从树上下来以后,我们才丧失了这些特征。事实上,2013年的一项研究显示,我们当中至少有1/13的人仍然拥有可弯曲的脚——这一特征似乎可以一直追溯到一种与阿喀琉斯基猴非常相似的动物。 经过最初对阿喀琉斯基猴所作的分析,人们并没有将其归入与我们直接相关的谱系,而是归入了邻近的谱系——东南亚的眼镜猴。然而,很难确定它到底属于哪一类群。 我们之所以会认为阿喀琉斯基猴与我们的亲缘关系可能更近,有一个主要原因。我们料想人类最早的祖先应当具备某些特征,而它身上的某些部位与之有着惊人的相似特征,尤其是它的踝骨,看起来就跟猴子的踝骨一样,正是由于这一特征,研究小组才以希腊英雄阿喀琉斯的名字来命名这一非凡的化石。也许最重要的是,这块化石证实了灵长类动物起源于东亚的观点,并且表明早在5500万年前,所有猴子和类人猿的祖先就已经从其他灵长类动物中分化出来了——这比教科书上的说法提早了数百万年。这一发现将我们灵长类动物谱系的诞生与全球气温的一个主要峰值——古新世一始新世极热事件——联系了起来,还把我们的起源地恰好定在了古新世一始新世极热事件大熔炉的正中央那一点:亚洲赤道地区。灵长类动物对热带地区的环境适应得很好,所以,认为它们起源于气候温暖的地区是有道理的。 除此之外,东亚可能还为热带物种提供了一处避难所,以抵御那些温度较低时期的风暴:地球上漂移的构造板块牵引着所有主要的大陆跨越了不同的纬度,而与此同时,这一地区则仍然停留在原来的位置,正好位于赤道之上。在大灭绝之后,有众多的生态位随之腾出,而炎热的气候应当促生出大量的昆虫和水果。 不过,这也给我们留下了一道令人困惑的难题。在后面的章节中,我们将会看到,非洲才是人类的摇篮,所以在某一时期,早期与猴子相似的类人猿必定从亚洲迁徙到了非洲:时间或许是在4000万年前左右。这一点很难解释,因为当时辽阔的特提斯海隔开了亚洲和非洲。 猴子考古学 如果对灵长类动物的家族史加以追溯,我们就会发现,猴子处于中间的某个位置上:它们比最古老的类群(如狐猴)更晚出现,但又不像接近于人的类人猿那么晚。然而,它们确实取得了一些相当非凡的成就。 2016年,在第一次“猴子考古学”挖掘中,人们发现了早期若干代野生猕猴使用过的工具,这个灵长类动物类群与人类之间相隔着大约2500万年的进化历程。这一发现说明,并非只有人类才留下了可供考古学一窥的过往文化记录。 各种各样的动物都会使用工具,但它们的工具往往是由类似树叶和小树枝等容易腐烂的材料制成的,这就使得人们难以研究这种行为的起源,但缅甸长尾猕猴却是一个罕见的例外。它们以使用石器敲开贝类、螃蟹和坚果而闻名,这使得它们成为跟随古人类迈入石器时代的极少数灵长类动物之一。 P3-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