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高清一战全史 下 罢战息兵

高清一战全史 下 罢战息兵

  • 字数: 640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06-01
  • 商品条码: 978722914642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616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18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高清一战全史·下·罢战息兵》,主要反映了一战在1917--1918年的战争情况及战后1919年凡尔赛条约的签订。1917年,两个事件深刻影响了一战的战局。俄国发生革命,掌握了政权的布尔什维克与德国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单方面结束了这场帝国主义的战争。同俄国停战后,德国人便把东线的兵力调入其他各战场;同年,美国加入了协约国阵营,对德宣战,又有效地抵消了德国人的这种优势。在西线战场,1918年3--4月,德国人为了扭转战局,孤注一掷地发动了春季攻势。此时,同盟国在巴尔干战场和意大利战场连遭败绩,已无可救药,于是决定放弃这些战场,将这些战场的德军调入西线,对英、法等国军队进行孤注一掷的大举进攻,让协约国损失惨重。这个时候,一股新的力量投入到战场,随着美国的军队和大量战备物资跨洋来到欧洲,使协约国得以重振信心,于是,从9月开始,协约国盟军在整个法国北部地区和比利时向德军发起反攻,经过系列惨烈激战,协约国盟军攻破兴登堡防线,使德国丧失了再战的能力,只得接受停战协议,无条件向协约国投降。1918年11月11日11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本卷除了战场情况的描写外,还图文并茂地对1917-1918年关于前线、后方以及整个欧美社会状况进行了全方位的、立体的记录和分析,其中包含了海量的历史信息和统计数据。书中不仅描述和分析了交战双方政治首脑的博弈、指挥官的运筹帷幄,还交代了前线士兵们的冲锋陷阵和战场状况,人道救援组织在德占区和战争前线的活动以及加拿大和美国等国家国内的政治气候和后勤支援等,不但为读者了解一战提供了丰富的知识,而且通过图片让读者对一战有了较为直观的感受,同时也为当代学者研究一战和当时的世界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作者简介
特霍兰·汤普森(1873–1940),美国有名历史学家、社会学家,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后任教于纽约市立大学,著有《新南方:社会革命与工业革命》《世界大战》等,同时也是《知识全书》的主编。
金学品,男,1973年生,湖北崇阳人,华东师范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联合培养文学博士,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后,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目录
第五十三章 比利时救援委员会
第五十四章 普鲁士扩张和帝国计划
第五十五章 德国海军政策的失误
第五十六章 空中战争的发展
第五十七章 战争中的德意志帝国
第五十八章 征服德属东非
第五十九章 俄罗斯实现了独立和解
第六十章 德国统治下的比利时
第六十一章 德国的3月和4月攻势
第六十二章 马恩河——胜利的开始
第六十三章 加拿大人民与战争
第六十四章 欧洲战场的美国海军
第六十五章 泽布勒赫与奥斯坦德战役
第六十六章 美国军队在法国——法军指挥下的战前训练
第六十七章 巴尔干战线溃败——保加利亚投降
第六十八章 最后三个月的战斗——德国战线从洛林到北海全线崩溃
第六十九章 战争机器——建立一支战斗部队必须有庞大的联锁组织
第七十章 意大利的胜利
第七十一章 加拿大军人
第七十二章 美国人民与战争
第七十三章 救济和福利组织
第七十四章 北方战线最后一次进攻
第七十五章 圣米伊勒之战与默兹—阿尔贡之战
第七十六章 签署停战协定
第七十七章 制定和平条约
译后记
摘要
     比利时救援委员会实现了迄今为止伟大的救援工作 战争期间,美国救援队纷纷进驻欧洲,负责各项事宜。这些组织,大多成立于美德决裂后,但其中一个重要的救援队在一战爆发后的三个月内便已人驻并展开救援工作,这一组织便是“比利时救援委员会”,委员会成员和比利时人一般称其为“C.R.B.”。作为一个组织,其工作从1914年10月开始运作,一直持续到1919年夏季和平条约的签订。在该组织4年半的活跃期内,通过捐赠和购买等渠道收集了约500万吨、价值约7亿美元的食品和服装,并将其从荷兰运送至比利时以及法国北部等地区。 美国驻比利时救援委员会 从1914年11月到1917年4月,比利时救援委员会在德国占领的比利时和法国北部领土内,妥善保管并合理分配救援物资,直到美国参战,美国人才被勒令离开。此后,这一职责便移交给了一个由荷兰一西班牙人联合的委员会,尽管所有的资金问题,以及物资的购买和运输都由联合委员会负责,但海外和从荷兰到比利时边界之间的事项,仍由比利时美国救援委员会负责。 在C.R.B.美国志愿者持续的监管下,大约35000名法国和比利时救援工作者,组成了国家、省和地方委员会各级组织,负责将物资分发给上千万被德军围困的民众。在被占领的比利时和法国境内,美国志愿者同期的人数从未超过45人——德国军方当局一直反对超过25或30人——但是在委员会工作期间,实际动用的志愿者人数达到约200人次。 农业人口只占比利时人口的六分之一 为什么需要“救援比利时”且战争伊始救援就十万火急呢?比利时不像美国,可以实现粮食的自给自足。除了茶叶、咖啡和香料,还有部分食糖,美国还在国内种植了各种食物,以维持国民的基本生活,甚至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一些主要的食材,如小麦类、肉类、牛奶和食用油,美国的产量都有盈余。因此战争期间,若遇敌军封锁,美国也有能力维系国民基本生活。 但比利时做不到,英国、法国和意大利也做不到。尽管比利时的农业产业是欧洲最密集和最发达的国家,但它终究不是农业原始国,只有六分之一的人民靠农业谋生。实际上,比利时是欧洲工业化程度优选、人口最密集的国家,其年均50%的基本粮食需求以及75%的谷物需求都依靠进口。他们用相应的制造品出口的利润,来支付食品的进口费用,以确保粮食进口源源不断的供给。 比利时在战争伊始遭封锁 战争伊始,比利时便遭封锁。禁锢在“钢铁之环”中,比利时人除非在特殊情况下,如得到德国及协约国的特许,或者自身斗胆硬闯封锁线,任何人或物资都不得出入比利时。比利时不幸成为1914年8月4日被入侵的第一站,不到10周,除了西北有名小镇,整个比利时都在德军的掌控之中。这一入侵带来的恶果就是,到10月1日,比利时人已深刻认识到粮油存储不足,饥荒即将来临,必须及时接收救济才能得以生存。与此同时,比利时救援委员会应运而生。 最初,比利时人努力试图改变当前局势,或至少延缓灾难来临,但是入侵者的迅速扩散及残酷镇压和破坏,使国内的所有交通和通讯都陷入瘫痪。即使还未被侵略军抢夺的国内粮食,没有德军特殊许可,也无法从生产和储存中心转移到拥挤的制造业和采矿中心以及大城市的消费者手中。 比利时皇室规定食品价格 显然,还需另行采取措施贮存当地粮食以维持居民生活,并确保粮食的公平分配。为此,几乎所有都市都采取了相应行动。8月初,趁德国还未入侵布鲁塞尔,马克斯市长就决定贮存粮油,以备不时之需。8月14日,比利时国王艾伯特下令,规定各种食品(如:面粉、面包、土豆、食盐、糖和大米等)的优选售价,还规定各市市长,在为市民谋福的前提下,有权申请大麦、面粉、土豆、食盐、糖和大米等食品的援助。 但事实上,一旦发生饥荒,情况远比想象中复杂,还必须采取更多措施才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灾难。很明显,法、英等国家无法像人们所期盼的那样能拯救比利时,迅速将德国侵略军驱逐出境。事实上,盟军已被赶出比利时,并逼退至法国乃至更偏远地带。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比利时人可采取必要措施从外部引进食品。 第一个比利时救援组织 比利时认识到,有必要求助于中立的武装强大的力量,比利时,尤其是布鲁塞尔境内的美国殖民地,便自然成了比利时求助的对象。许多殖民地选择了尽快撤离,但是由布兰德·维特洛克公使领导的殖民地,仍坚守岗位。当比利时政府离开布鲁塞尔前往安特卫普、勒阿弗尔等地时,一部分外交人员也随之离开,但仍有小部分留在了布鲁塞尔,成为应对余下战争的中坚力量。维特洛克公使当选留任,这对比利时人民来说也是一大福音。 当比利时的美国侨民向维特洛克公使求助,希望离开比利时时,维特洛克公使呼吁侨居在布鲁塞尔的美国工程师和商人,以男性为主,希望他们伸出援助之手,如丹尼尔·海涅曼,米勒德·谢勒和威廉·赫尔斯,他还得到了首席使馆部长休·吉布森先生(后来成为驻波兰公使)的大力协助。尽管银行倒闭,货币冻结,通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