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树木希林 如此珍贵的我

树木希林 如此珍贵的我

  • 字数: 145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 作者: (日)树木希林
  • 出版日期: 2022-06-01
  • 商品条码: 9787569945775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56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5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 日本重量演员树木希林:从影54年,5次摘得日本奥斯卡(日本电影学院奖)zui佳女主角&女配角,紫绶褒章、旭日小绶章获得者,代表作《小偷家族》《比海更深》《东京塔》《记我的母亲》《澄沙之味》……豆瓣均分8.6+◎ 人生训勉金句集,非也!没份量的鸡汤合集,非也!树木希林离世前长达七小时的zui后一次对谈,灵魂共振的纸上纪录片,规避东拼西凑的人物采访带来的扁平感。这一次,坦诚相见,那些不为人知的、自私的、怪异的、不合时宜的……她终究活出了自己。◎ 一本看见自我之书:看荧屏烟火人间里温暖的“国民奶奶”如何打破大众印象,撕去标签,把自己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剥开给你看。你有勇气审视自己吗,是否囿于规则,在社会生存中藏起了一部分的自己?是时候展露真我了。◎ 她的表演之道:表演是“活着。生活。呼吸。”“我会把一切都变成戏。”“连续剧也好,电影也好,说到底就是怎么活、怎么活过而已。这才是演员的根本。”她以演技回馈观众对真实的想象,却毫不在意番位,假如自己的名字被漏掉了,她甚至会想:“太好了。”◎ 她的生存之道:以可怕的观察力洞察人心、看透一切。因为看事情太过尖锐,当一只眼睛失去视力时,她说:“这样正好。我以前能看到的东西太多,这样还能稍微轻松一点。”言语间捕捉她看待世界、看待自己的方式,有吸氧的效果。体会身为一个人,该观察什么。◎ 她的幸福之道:忘掉比较的智慧。“第一次发现我的存在有一点价值,是发现没必要去和别人比较。一生努力,但不怎么用力,自然乐在其中。”将我行我素坚持到底,呼应平凡人的内心渴求。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不合群、有点脱离标准规范也很好。◎ 她的为人之道:她觉得向田邦子没什么才华,“你只要快点把剧本写完就好。只要能写出普通的剧本,剩下的事我们会处理。”对名编剧也口出狂言。◎ “波澜壮阔”的私生活大公开:和摇滚歌手内田裕也结婚45年,住在一起不到3个月,她却说“已经足够了。”◎ 她的生死之道:左眼失明、全身癌症,她却说“无论是不是乐观,我都不讨厌我的人生。”“面对生死,我是一个态度冷淡的人。只是好不容易长出的皱纹,实在是可惜了。”◎ 娱乐圈黄金时代大曝光:与树木希林重返日本电影,见证小津安二郎《秋刀鱼之味》拍摄现场寂静中的NG。再次邂逅奔跑在日本电视黄金时代前沿的那些人、那些事。◎ 特别收录:树木希林女儿——内田也哉子 SHOU次公开发表文字还原母亲临终的日子、追忆母亲与众不同的家庭观及育儿观。女儿第三人称视角与树木希林自我视角双线相交,真实有力地回应了树木希林这份人生最后的自白。◎ 收录树木希林人生各阶段精彩写真,一窥她幕前幕后种种绚烂的生命片段。◎ 随书附赠隐藏款海报。
内容简介
当采访看似顺利地进行,树木希林突然拿出一张照片,那是她前几天才到医院拍摄的断层扫描,上面布满惊人的黑点,癌细胞蔓延到了她的全身。时日无多的她,严肃地对采访者说:“现在就来聊聊,我今天最想说的话吧!”站在生死边缘,把人生最后一次访谈当作遗言,关于树木希林,一切由她亲口述说:
关于表演和娱乐圈,诚实地面对自己的角色,一生悬命绝不偷工减料:将自己暴露在人前,意味着你自己也必须好好看看自己。
关于自己的婚姻生活:四十五年的婚姻,一起生活的时间满打满算不到三个月,不过,这已经足够了。
面对疾病、生死和终会到来的分离:无论是不是乐观,我都不讨厌我的人生。
谦逊与自大之间:我从来没抱怨过字幕的顺序问题,假如我的名字被漏掉了,我甚至会想:“太好了。”
电影里,她有比海更深的爱的能量,光是存在就让人安定;真实人生中,她却是有着恐怖观察力、尖锐到能刺伤别人的毒舌老太。特别收录树木希林女儿内田也哉子首次谈及母亲临终的日子、追忆母亲与众不同的家庭观及育儿观。
这本书并非全是佳话,也还原树木希林珍贵的不完美,那些不为人知的、自私的、怪异的、不合时宜的,终于坦诚相见,走没人敢走的路,她终究地活出了自己。
采访者石飞德树认为让这些内容沉睡是一种罪过,为了向更多人分享他在采访时所体验到的兴奋,帮助大家找到一种成为自己的珍贵逻辑,他怀着对树木希林的歉意,还是将采访做成了一本书,以一种“背叛”,更好地找到她。
作者简介
[日] 树木希林演员。1943年生于日本东京都。一九六一年进入文学座附属戏剧研究所,以“悠木千帆”为艺名,开启演艺事业。20世纪60至70年代参演《七个孙子》《到时间了》《寺内贯太郎一家》《梦千代日记》等电视剧。1977年改名为“树木希林”。2000年之后,电影的演出逐渐增加,参演《东京塔:老妈和我、有时还有老爸》《步履不停》《记我的母亲》《如父如子》《澄沙之味》《比海更深》《小偷家族》等。曾获日本电影学院奖很好女主角等众多奖项,2008年获颁紫绶褒章,2014年获颁旭日小绶章。2003年因视网膜剥离,左眼接近失明。2005年因罹患乳癌,右乳接近切除。2013年宣布癌细胞已蔓延全身。2018年9月15日辞世,享年75岁。[日]石飞德树(采访者)朝日新闻编辑委员。1960年出生于日本大阪市。神户大学法学院毕业。目前于朝日新闻社文化生活报导部负责电影新闻。此外,也在“电影旬报”“电影艺术”等电影杂志中撰写文章。
目录
Ⅰ生于世,且玩焉——树木希林人生最后的访谈
1我没有“与病魔斗争”的记忆
2我按照邀请顺序和片酬来选择工作
3因为不是主角,所以能经受打击
4靠租金吃饭至少不用饿肚子
5我从没想过不输给这华丽的演艺圈
6本来不用脱衣服,我却说“我要脱了”
7打扮成一个老太太,在感情的流露上却很贪婪
8怎样把不漂亮的人拍得恰到好处
9且玩焉,生于世
10我无法忍受两个老人住在一起、互相添麻烦的羁绊
11她是在大家的帮助下长大的
12我想永远保留这种危险的感觉
13到了这个年纪,感觉自己在场外看着
尾声 到今天为止,我的人生很精彩
……
摘要
     记:您第一次发现癌症是在2004年。 树木:是的,我和癌症已经打了14年的交道。我的身体已经有30个不同的部位接受过治疗。 记:您在2013年的日本电影学院奖颁奖典礼上曾公开说过自己患有全身癌症,可是您看起来十分健康。 树木:因为我能说会道的,所以别人会觉得“她是在撒谎吧?”还有人说我是“死亡诈骗”。 记:您本来得的是乳腺癌。 树木:是的。我右胸长了一个肿块,于是在2004年10月左右去了医院。我说:“医生,这是癌症吧?”医生说:“不,只是一个肿块。”但我坚持说:“哎呀,肯定是癌症。”医生说:“那就检查一下吧。” 记:还有这么不可思议的对话。 树木:是的。我接受了检查,医生感叹道:“果然是癌症。你怎么知道的?”事情就是这样,获得癌症告知并不是一件戏剧性的事。我想,那时候医生还会犹豫要不要将得癌症的消息告知本人,但因为我自己说了“这是癌症”,所以对方也就说了“哎呀,真的是癌症”。在我这儿,就连获知癌症病情的过程都显得有点愚蠢和搞笑。 记:您做手术切除了整个右侧乳房。 树木:我问医生用不用切掉,医生说:“要不然先用化疗把病灶变小,再做手术……”然后我问:“在那之后要怎么治疗呢?”对方絮絮叨叨说了一大堆,当时的治疗方法就是切除、化疗,还有放疗,剩下的是一些我搞不清楚的民间疗法。我想,还是切掉优选,于是说:“那就切除吧。” 记:手术很成功。 树木:因为医学也在进步嘛,手术本身很顺利地做完了。可是癌症这种病还是要看手术之后。因为癌症是花了好几年才形成的,不是吗?如果不改变生活习惯,癌症还是会找上门来。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它会复发,并且会到处转移。 记:从那以后一直到现在,您都在鹿儿岛市的一家医院接受放疗。 树木:发现癌症转移的时候已经没有其他办法了,所以我找到了一家可以进行准确放疗的医院。到今天已经10年了,我一直都还活着。 记:治疗很痛苦吗? 树木:我见过很多人死于化疗,并且痛苦得满地打滚。家人也看不下去,所以在病人去世后反而松了一口气。可是就我而言,多亏了放疗,生活质量接近没有下降。 记:那可真是太好了。 树木:这本身就已经非常好了。就算癌症消失,假如身体的其他部分受到损伤,我觉得也不算什么好的结果。 记:确实是这样的。 树木:人们常说“与病魔斗争”,但我不记得自己曾与病魔做过什么斗争,因为我不是在斗争。我的治疗需要每年去一次鹿儿岛,接受精准放疗。可以直接穿着衣服接受照射治疗,一点儿也不疼,每天只需要大概10分钟。不过,因为剂量非常小,副作用很小,所以需要连续做三天,比较花时间。 记:怪不得。那么您每次治疗需要多少天呢?树木:起初我按照医生的吩咐,在那里待了一个月。放射线是缓慢施加的。可是第二次治疗时我问:“医生,能在一个星期内完成吗?放射量可以高一点,就算有点灼伤也没问题,我想在一星期内回东京。”医生说:“明白了。” 记:花一个月治疗会影响工作吧。 树木:如果能一边工作一边治疗的话就好了,但必须要去鹿儿岛,会觉得有点烦。后来我的想法越来越松懈,终于有一天觉得“算了吧”。 记:是在最近吗? 树木:大概就是过去这一年半。之前我每年都去一次,可是最近我想:“够了。”现在看来,我的决定轻率了。 记:会不会觉得要是东京有这样的医院就好了? 树木:嗯。鹿儿岛的医生很久以前就说过:“我想在东京也提供这种治疗。”当时我还说:“哎呀,医生,如果你去东京,大家都能轻松得到治疗,也不影响生活,生活状态就不会改变了呀。像这样远道而来,没什么事情可做,不得不一直思考自己、面对自己,这种痛苦正是重新审视自己生活的机会。不应该让人轻易就被治愈。”我说了这些话,拖了别人的后腿。 P3-7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