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人人都该懂的地球科学

人人都该懂的地球科学

  • 字数: 18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浙江教育出版社
  • 作者: (英)约翰·格里宾(John Gribbin)
  • 出版日期: 2020-04-01
  • 商品条码: 9787572200649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03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59.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地球的年龄真的是138亿年,还是有其他选项?大陆是遵循了什么样的漂移路线图才形成了当下的板块构造?海洋是如何通过一步步的扩张形成今日之貌的?山脉是经受了什么样神秘的力量才被迫慢慢隆起,成为奇观的?从地核到遥远的太阳系,地球是如何形成一个共生系统的?对于地球来说变化是永远不变的主题,那么生命与地球的终极未来究竟在哪里?所有关于我们地球母亲的问题,《人人都该懂的地球科学》将给你答案。《人人都该懂的地球科学》是影响世界的有名科普作家约翰·格里宾全新力作!是一本“追索地球起源与进化,解锁人类生命未来”的解答之书。在这本书里,你不只将看到大陆、山脉、海洋、盆地等巧夺天工的自然奇观是如何一步步形成的,还将了解到人类在整个宇宙中的位置,以及当下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和地球母亲共生。《人人都该懂的地球科学》不仅是一本人人可读的地球科普之书,也是一部描绘地球之美的震撼人心的纪录片,更是一部警示全人类善待地球的启示录。
作者简介
约翰·格里宾,英国有名科学读物专业作家,萨塞克斯大学天文学访问学者。他毕业于剑桥大学,获天体物理学博士学位,现在是萨塞克斯大学的客座天文学研究员。曾先后在《自然》志和《新科学家》周刊任职。1974年他以其关于气候变迁的作品获得了英国很好科学著作奖。 约翰·格里宾著有50多部科普和科幻作品,其中的科学三部曲《薛定谔之猫探秘》、《双螺旋探秘》和《大爆炸探秘》尤为脍炙人口。此外,他还与妻子合著了一系列有名科学家的传记,而反映“科学顽童”费曼科学生涯的《迷人的科学风采——费曼传》更是广受好评。他还撰写了许多畅销书,其中包括《深奥的简洁》《欧米伽点》《大爆炸之探索》《起始》《宇宙指南》和《Q代表量子》。他的书已被译成多种语言,并在英国和美国得过奖。
目录
1地质简史
地质学的诞生,一段追索地球年龄的历程
一切都与均变论有关
近期新的年龄结果
2我们在星际空间中的位置
宏观上的宇宙
恒星诞生
行星诞生
地球诞生
月球诞生
海洋和大气层的诞生
3漂浮的大陆和延伸的海洋
变化的世界
大陆在漂移吗
向下深入
不断翻转的地球磁场
4隆起来的,迟早还得沉下去
受压迫的和隆起来的
震动的地球
火山加工厂
板块构造
沧海桑田
大陆的形成与破碎
分裂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
5从地球内核到空间边际,一探地球的奥秘
地震波,准确扫描地球内部
层中层
混合的地幔
热岩石和化学饼干?
大气层,地球的毯子
地球的太阳盾
空间的边缘
大气层之外
6动荡的地球
1755年,里斯本大地震
1906年,旧金山大地震
1923年,日本关东地震
2004年,节礼日海啸
7火爆的地球
不同等级的火山爆发
公元79年,维苏威火山爆发
1883年,喀拉喀托火山爆发
1902年,培雷火山爆发
1980年,圣海伦火山爆发
8变化是地球永恒不变的主题
盘古大陆从完整到分裂
200万个世纪
未来世界地图
一个有意思的假说
9我们变化的气候
温暖湿润,今天“最正常”的气候模式
古代历史
维多利亚时代的超级季节
天文学和冰河时期
气候变化的关键
10生命与地球的终极未来
从前寒武纪到人类出现之前
伊甸园的冬天
第六次物种大灭绝
附录一地球的一些物理参数
附录二地球的地质时间表
延伸读物
致谢
译者后记
摘要
     在开始讲述我们“家园”的故事之前,允许我为你讲述另一段地质时期的故事。那是关于早期地质学家如何追寻到地球的真实历史,以及由此认识到大自然的力量是如何不断重塑着我们生活的世界的故事。这段历史可以追溯到差不多200年前,当时欧洲的科学家优选开始对古人的一些观点提出质疑。那些观点来源于对《圣经》故事的字面理解,认为地球只有大约6000年的历史。 地质学的诞生,一段追索地球年龄的历程 从苏格兰人詹姆斯·赫顿(James Hutton)的工作伊始,人们才对地球有了新的认知。赫顿是一位执业内科医生,因为家境殷实,从不为生计担忧,所以可以全身心地投入科学研究当中。他在1785年的时候向爱丁堡皇家学会(Royal Society of Edinburgh)提交过自己的观点,并在1795年把这些想法写成了一本书《地球的理论》(Theory of the Earth)。仅仅12年之后的1807年,伦敦地质学会(Geological Society of London)便成立了,这是少有致力于研究现今被称为“地球科学”的学科的组织。那时,赫顿的前沿思想收录在他朋友约翰·普莱费尔(John Playfair)的《关于赫顿地球理论的说明》(Illustrations of the Huttonian Theory of theEarth)一书中,赫顿的思想因此得以广泛流行。 18世纪末,大众普遍认为地球形成于公元前4004年,但是像赫顿一样的科学家已经深刻地意识到,我们星球的形成时间肯定比这个时间更古老。可问题是,地球究竟有多古老?它的形态又是如何演变成今天这个样子的? 早在1665年,这个谜题已经在罗伯特·胡克(Robert Hooke)的《显微图谱》(Micrographia)一书中有所暗示。胡克是近代科学的创始人之一,由于他和艾萨克·牛顿生活在同一个时代,总是得不到应有的赞誉。因为和牛顿比起来,即使再聪明的人也会逊色很多。胡克是最早认识到化石成因的人之一,他认为化石并不是恰好与某些生物很像的奇形怪状的石头,而就是由生物的遗体形成的。在胡克的书中,他是这样描述菊石的:“它们是某种贝类生物的壳,可能是经历了暴雨、洪水、地震或某种类似的方式,被带到了那些地方,然后被某种泥巴、黏土、硬化水抑或其他物质填满,经过很长时间的融合后硬化而成的。”在伦敦格雷欣学院的课堂上,他也曾说“现今地球上是陆地的部分曾经是海洋”,还有“山脉塌陷变成平原,平原耸起形成山脉,诸如此类”。 P3-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