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赢在开门红 银行借智与跨界思维

赢在开门红 银行借智与跨界思维

  • 字数: 12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
  • 作者: 孙军正,李渊
  • 出版日期: 2021-09-01
  • 商品条码: 978750477441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76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4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 现阶段商业银行为何一定要转型? 商业银行如何利用互联网实现转型? 商业银行怎样借智?向谁借智? 商业银行如何综合运用跨界思维? 这些问题都可以在本书中找到答案!"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地回答了商业银行如何运用互联网实现转型,以及商业银行怎样借智、向谁借智等一系列问题,以启发商业银行借助互联网思维创新业务模式,创建与业务模式相匹配的组织管理机制,建立新型业务平台,加强数据化思维和数字化运营,并通过向客户、同行以及团队借智,以打破边界、赋能业务创新,最终实现精细管理、优化客户体验、提升商业银行的竞争力。
作者简介
孙军正,北京华夏科瑞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银行业532理论创始人 中国银行业很好导师 中国很受欢迎开门红导师 中国拥有专业性品牌讲师 中国执行力十强讲师 注册企业咨询顾问、培训师 出版著作50余本 累计培训辅导18万人(次)、500家银行共同见证 长期担任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招商银行等多家银行管理顾问,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特聘教授。 孙老师研发的“银行532模式”系列课程已成功导入500多家银行,使客户的团队执行力提升了300%,业绩获得了200%以上突破。
目录
第一章 商业银行的转型/1
商业银行为什么一定要转型/3
客户痛点即商机热点/12
商业银行的转型方向/18
第二章 银行转型与借力借智/29
借力互联网/31
借智与转型方向/39
借智与团队管理/47
银行借智与跨界思维
第三章 跨界思维与银行管理/55
跳出思维定式/57
跨界与团队建设/61
跨界与商业目标/65
第四章 跨界互联网与商业银行/75
互联网时代的经济与金融/77
互联网不只是行业,而且是工具/84
互联网平台与银行信息服务/87
第五章 跨界思维与借力借智的综合运用/93
银行的市场定位/95
借力打力/111
团队管理与企业文化/113
第六章 新型思维与客户服务/123
客户不是“上帝”/125
客户是学生/127
服务是一门艺术/130
挖掘客户新需求/133
第七章 赢在开门红实用思维/139
超前思维引导市场/141
善用客户需求/144
有效管控:个人发展与团队发展/147
参考文献/153
新书推介/155
摘要
     商业银行为什么一定要转型 提到商业银行,许多人首先想到的关键词有“存钱”“取钱”“信用卡”“贷款”等。从中,就能发现三个问题。 一是商业银行的金融业务太少。除了一些大型的国有商业银行,其余的商业银行基本都是以小规模的金融业务为主,客户的资产规模也较小,竞争力相对较弱。 二是借贷业务的问题。由于贷款和借款的设置不合理,“该贷款的贷不着,不该贷的贷到了”。根据调查,有些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甚至已经达到了半数,这也使得资不抵债成为商业银行的普遍情况。 三是业务单一,宣传不够。商业银行的业务绝对不是仅有存钱借贷,但是人们对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知之甚少,这与商业银行的宣传方式有着一定关系。可以注意到,商业银行的广告通常非常简洁与明确,人们看了就知道这是一家银行。银行能干什么?肯定和钱有关。具体都干什么?知道,说不清楚。这就像某个洗发水公司新出了一款洗发水产品,没有新商标,不是新系列,名字都一样,但功效不一样,怎么宣传?肯定是宣传不一样的地方啊。银行开展了新的服务,能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去宣传?官网、印广告页或小册子、微博、微信公众号、App(应用程序)等。问题是,客户为什么要关注你的账号?它有什么吸引力?哪怕是做活动、做地推,客户关注了你的账号,过几天客户发现这些没什么意思,他还是会取关的。至于印出来的广告页或小册子,看起来很规范,很有商务范,但是字很密集,排版又很单一,如果不是真的想要从上面获取什么信息,客户可能拿起来就又放下了。 那么,现在的市场又是什么样的?现在的市场,是以客户的需求为导向的,现在的人们头脑更加灵活,对生活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银行是一个看起来很低调、“高冷”的地方。为了让储户感觉银行值得信赖,银行前台人员往往都是西装革履,统一制服,连微笑都是清一色的职业笑。看上去每个人都在很努力地“服务”,但实际上这种“服务”,压根就不是市场上需要的服务。 不可否认,能够走到银行工作岗位上的人都很厉害,因为这个行业竞争很激烈。每天的工作都要打起一百二十分的精神,甚至还不被理解——尤其是柜台人员。银行工作人员的办事效率不差,也微笑服务了,但是为什么有些人还是不喜欢去银行办理业务呢? 因为银行看起来不亲民,换句话说就是不够“接地气”。服务本身就是在商品基础上的附加价值。比如,现在有两家蛋糕店,A店的蛋糕更好吃,但店员服务态度不够好,很冷漠,而B店的蛋糕口感稍差一点,但是店员服务态度很好。现在问题来了,要吃一周的蛋糕,只能选择一家,你会去哪一家?有人可能会表示,自己还是会去A店。但是相关测试的结果表明,在商品质量一样甚至相近的情况下,人们都会选择服务态度更好、更让自己舒服的店铺。 银行其实也一样。从前人们没得选,所以“忍”了,而今选择更多了,客户自然不愿意再去忍受让自己不舒服的服务了。 从普及性的支付方式来说,国外支付模式是从金属货币向纸币再向储蓄卡/信用卡转变。但是,在中国,由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我们直接跨过了用储蓄卡/信用卡支付的环节,进入移动支付的时代,就像从写信时代跨越了邮箱时代直接进入软件交流的时代。 虽然银行确实是开发了App,也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微博账号,但是银行的App真的让人很舒服吗?真的普及率很高吗?办活动的时候下到客户手机里的App,真的能够一直待在客户的手机里吗?甚至个别银行自己的业务员都会说“过后没用,删了也行”。App的界面设计怎么样?能办理什么样的业务?App的安全性如何?通过App,银行能够告诉客户什么信息?微博、微信互动及时吗?互动吸引人吗?消息发布及时吗?有专人负责、专业团队运营吗? P3-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