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成语故事 美绘版

成语故事 美绘版

  • 字数: 15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山东美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05-01
  • 商品条码: 978753304909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92
  • 出版年份: 2014
定价:¥28.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成语是中华语言智慧的结晶,它言筒意赅,内涵深远,有言有尽而意无穷之奇趣。张琪编著的《成语故事(美绘版无障碍阅读)》中每一个成语背后都有一个精彩生动的故事,体现了古代人民的生活、精神状态和智慧。通过这些故事我们能更好地理解成语的寓意和来历,从而在学习和生活中,运用自如!
目录
A
安居乐业
安如泰山
按兵不动
B
八斗之才
百折不挠
不识之无
不遗余力
C
程门立雪
城下之盟
乘兴而来
D
大公无私
大喜过望
东窗事发
对牛弹琴
多多益善
E
尔虞我诈
F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防微杜渐
风马牛不相及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负荆请罪
覆水难收
G
高山流水
各得其所
孤注一掷
刮目相看
管中窥豹
H
好善嫉恶
好逸恶劳
后顾之忧
J
机不可失
及锋而试
见利忘义
金石为开
井底之蛙
K
空中楼阁
口蜜腹剑
口若悬河
胯下之辱
L
蓝田生玉
狼狈不堪
老当益壮
乐此不疲
M
毛遂自荐
门庭若市
明察秋毫
目光如炬
目无全牛
N
南柯一梦
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O
呕心沥血
P
排难解纷
披肝沥胆
披荆斩棘
萍水相逢
Q
旗鼓相当
歧路亡羊
前车之鉴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R
人死留名
日暮途穷
孺子可教
S
三人成虎
四面楚歌
师出无名
T
贪天之功
唐突西施
同流合污
图穷匕见
W
亡羊补牢
闻鸡起舞
X
瞎子摸象
下笔成章
笑容可掬
Y
言不南衷
一丘之貉
Z
朝三暮四
重于泰山
摘要
    程门立雪
     北宋时有两个有名的哲学家、教育家,他们是兄弟俩。哥哥叫程颢,字伯淳,人称明道先生;弟弟叫程颐,字正叔,人称伊川先生。兄弟二人,家居洛阳,共同创立了洛学学派,是古代理学的奠基者,世称“二程”。到南宋时,有一个叫朱熹的人,继承和发展了“二程”的理论,形成了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一种哲学学说,即“程朱理学”。程朱理学,在现代大学哲学课程中也常常讲到。
     程颢做过县主簿,后来到朝廷任太子中允;程颐曾任崇政殿说书的官员,那是专门给当时的皇帝讲书说史的官职。兄弟俩都是道学家,自然为人持正谨严,十分讲究礼节。人们也都很尊重他们,到他们门下求学的人特别多,杨时和游酢就是其中的两位。
     杨时从小就很聪明,什么事情都好刨根问底,而且反应机敏、口齿伶俐,长大后专心攻读经史。有一次,胡铨到杨家做客,看到杨时伏在桌子上看书,衣袖的肘部都磨破了,就劝杨时注意休息。杨时说:“我两肘不离书案达三十年,方觉学问有所长进,故而不敢稍有懈怠。”可见其治学何等用功!
     游酢是杨时的挚友,两个人志同道合,常常就一些问题做秉烛之谈。
     杨时跟一般文士不同,他虽然考取了进士,却淡泊名利,几次放弃了做官的机会,一心致力于理学研究,渴望达到优选的境界。当时程颢住在河南颍昌,杨时经常登门求教,以学生之礼与他相处,得到了不少教益。
     在杨时四十岁的时候,程颢被哲宗皇帝召为宗正寺丞,可是,还没等杨时为先生饯行,程颢就病死了。杨时感到特别悲痛,发誓要把先生的理论发扬光大。为了掌握理学的精髓,杨时决定奔赴洛阳,拜程颐为师。游酢也不辞辛苦,与杨时结伴而行。
     来到洛阳,天已经黑了,他们在一家小店住下。当晚,杨时和游酢很晚才睡,把需要请教的几个问题整理出书面提纲。第二天,他们换上整洁的衣裳,奔程颐家而去。
     路上,刮起了大风,很快又飘起了雪花。到程颐家时,正巧程颐在案头打盹,杨时和游酢就恭恭敬敬地站在窗下,等候先生醒来。这时,风越刮越急,雪越下越大,他们俩冷得很,却连跺跺脚都不肯,生怕惊动了先生。那份谦恭的态度,与当年刘备三顾茅庐一样感人。
     当大雪已经埋住两人的脚踝,程颐才慢慢醒来。他看到窗下的两个雪人,心里深为感动,忙把他们请进屋里。
     从此,程颐倾毕生所学,教授两个弟子。杨时和游酢则勤学好问,潜心研究,后来都成了厚学之士。
     杨时死后,他同代的人谢应芬在一首纪念他的诗中说:“卓彼文靖公,早立程门雪。”后人就用“程门立雪”这个成语,来比喻尊师好学的精神。 确实,在这个世界上,要想真正学到一点有用的东西,没有谦虚、刻苦的精神是不行的。
     P16-17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