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我与母亲

我与母亲

  • 字数: 229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 作者: 郭占恒
  • 出版日期: 2014-05-01
  • 商品条码: 9787517804574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06
  • 出版年份: 2014
定价:¥3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我与母亲》是作者郭占恒,近年来发表的杂文集,是其数十载人生的重要片段的集合,有童年的回忆、个人的成长、对世界的认知、对挚友的缅怀,反映的正是中国这波澜壮阔的几十年在个人生活上的投射。文字朴实,思想积极,反映了五六十年代生人的人生经历与思想成长过程。刚入知天命之年,作者老当益壮,仍然充满正能量,但已少了一分豪情,多了一分从容。笑拾人生百味,笑看风云际会。
作者简介
郭占恒,男,1954年9月生于北京市通州区,1974年12月入伍,1982年2月杭州大学经济系本科毕业,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87年7月浙江省委党校研究生毕业,1988年9月获中央党校经济学硕士学位,先后在海军航空兵第一机务学校和武警杭州指挥学校任教,1994年9月转业到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工作。
现任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浙江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浙商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会副会长,浙江省委讲师团兼职讲师,浙江省委党校、浙江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兼职教授,杭州市咨询委员等。
在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工作20年来,参加了这一时期的省党代会、省委全会、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专题经济工作会议的准备工作,参加了五年规划建议研究制定和浙江发展道路经验的总结工作,参与了省委一些重大战略部署的研究、决策和实施工作。
自1981年在《学术研究》发表首篇论文以来,三十多年先后发表论文、研究报告以及主编和参编的教材、专著200余篇部,总计350余万字,多篇被人大报刊复印中心转载或其他文库收集,主持承担省、部级以上重大课题十余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十余项。
目录
序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作家——读郭占恒散文 黄亚洲
我与母亲
儿时过年
年关思故乡
文昌过年
婚礼上的祝词
三十年来相会
高考纪实
浓浓井冈情——记井冈山干部学院
大有庄100号院——我所知道的中央党校
慢的遐想
体验日本
走进台湾
三国纪行
新疆印象
想不到临沂这样好
行走山西
再访安徽
我的农家院
老郭的尴尬事
拼将一生为信仰
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相结合的探索者
印象江南项栋辉
牛人李春波
养个小孩儿有多贵
后记
摘要
    我与母亲
    在这个世界上,我最崇拜两个人:一个是伟人;一个是凡人谷玉珍,也就是我的母亲。把这两个人放在一起好像不大合适。但是,如果没有生我养我哺育我的母亲,我就不知道,更谈不上崇拜了。
    母亲极为普通,然而,我来到人世间喝的第一口美味是她的乳汁,牙牙学语喊出的第一个字是叫她——妈。
    母亲没有文化,除了认识钱、粮票、布票等购物凭证,不识字甚至不认识自己的名字。然而,她谨言慎行、性情温良、从善如流,笃信好人必有好报;时时教育她的孩子要安分守己、兄妹团结、家庭和睦,不要给社会添麻烦。
    母亲一生操劳,含辛茹苦,几乎没过上一天富裕的日子。然而,她就像母鸡哺育小鸡一样,到处捉虫啄米,百般呵护,精心喂养,把她的孩子拉扯成人,阳光般地滋养着她的孩子成长。
    放养长大的孩子
    在我的印象里,母亲一生好像只做了两件大事:一是生孩子;二是养孩子。不要小看这两件事,人口的繁衍历来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头等大事。2011年3月11日下午,日本发生九级大地震导致福岛核电站发生事故后,留下来注水冷却的五十名勇士,都是过了生育期的,这就是日本人的远见和文化。再说了,无论多么伟大的人物也是母亲生的。
    母亲先后生了九个孩子,但由于那个年代食品营养和医疗卫生条件靠前恶劣,只存活了六个。幸运的是,我活了下来,排行老二。在改革开放前那个提倡多生多育的年代,母亲为国家生养了六个孩子,而且五个是男孩,可以说是“英雄母亲”了。许多年以后,当她的儿子只生养一个孩子还觉得压力重重的时候,顿觉得母亲当年非常不易、非常伟大。
    母亲生我的那一年是1954年。我出生后的第十三天,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庄严地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即有名的五四宪法。可那时候,与我有关的,只记得母亲由旧社会的家庭妇女变成了新社会的公社社员,不停地参加由初级社到高级社再到人民公社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委实忙得很。由于爷爷、奶奶去世早,父亲常年在北京同仁堂工作,半个月才回趟家,所以,家里的里里外外,就都是靠母亲一人操持着。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京郊农村还很贫穷。我所在的通县城关公社杨庄大队杨富店小队,当时还没有电灯、电话、自来水,也没有什么托儿所、幼儿园,六个孩子的成长主要靠放养。每天,母亲天不亮就从炕上爬起来,摸黑点火烧饭,把孩子们稀里糊涂地喂饱,然后出工到生产队里干活。孩子们就放在家里,大门一关,由大的带小的,任凭满院子爬、满院子跑。母亲中午歇工时,赶回来给孩子们抓弄点吃的,自己再随便填扒几口,又去干活,直到晚上收工时才回家做饭,照顾孩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的孩子就是这样放养长大的。什么胎教、什么早期智力开发、什么学前教育,统统没有,就是一个字——玩。
    玩也是瞎玩,逮什么玩什么。我们看院子里爬的蚂蚁列队,看树上掉下来的“吊死鬼”走路(一种会吐丝、一曲一直行走的虫子),跨上板凳当马骑;或摘下一片树叶,放在空拳的手上,然后把它拍响;或在黄胶泥土上撒尿和泥,做成两边厚中间薄的泥盆,还要在盆底上吐上几口唾液,然后猛地往地上一摔,听清脆的响声。稍大一点的时候,就开始玩糖纸、拍烟盒、弹玻璃球、推铁环、打杆儿、粘知了、掏鸟窝、扑蝴蝶、捉蝈蝈、罩蜻蜓、逮蚂蚱、斗蟋蟀,以及下河游泳、摸鱼抓虾了。
    放养长大的孩子,无拘无束,无忧无虑,充分享受着童年的乐趣。现在西方的家庭教育,任凭孩子摸爬滚打,自由成长,使孩子们的天性充分释放,可能也是学我母亲的做法。不同的是,人家是有意为之,而我母亲是生活所迫。当然,放养长大的孩子带来的“后遗症’’是,读书晚,智力开发迟,大好的时光都玩掉了,也许注定一生难成大气候。一次,有名经济学家单东教授,邀请我参加浙江民营企业家颁奖活动,谈起他四五岁时读私塾,熟背四书五经,十五六岁时就读复旦大学经济学系,听得我十分汗颜。看来,我还是输在了起跑线上!P1-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