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孩子如何思考

孩子如何思考

  • 字数: 212000.0
  • 装帧: 简装
  •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 作者: 加艾莉森·高普尼克
  • 出版日期: 2019-09-01
  • 商品条码: 978721309391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56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69.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国际儿童学习研究泰斗级专家艾莉森·高普尼克“天生学习家系列”经典之作。 ●一本从儿童意识角度深刻剖析哲学问题的革命性著作。 ●揭示孩子意识与思维之谜,剖析童年对人生的重大意义,回答“我为什么是我”的哲学问题。 ●《宝宝也是哲学家》重装上新,全新修订,经典重温。 ●荣获美国认知发展学会"年度图书",迪士尼旗下BABBLE网站“50本推荐育儿书”。 ●众多科学家、哲学家、教养专家以及国内外知名媒体联袂推荐。
内容简介
●做一个小宝宝是什么感受? 他们看似神秘的大脑是如何思考的? 他们有同理心吗?又如何得知关于道德的复杂事理呢? 当孩子突然冒出一句充满哲思的话,或者张口就是一句诗,你会感到意外吗? 一个小婴儿着迷似地深情凝视母亲的脸庞,可能奠定了人类爱与道德的基础;全心投入地玩着假装游戏的孩子可能解释了我们如何想象未来,甚至是如何写出一本书,如何发明日新月异的科技……童年是人生至关重要的成长阶段,但我们对那个阶段所知的实在太少了,而许多时候甚至忽视了它。 ●在《孩子如何思考》中,国际儿童学习研究泰斗艾莉森·高普尼克将近30年来儿童发展研究领域的革命性发现展示给大家,不仅揭示了孩子意识与思维的独特之处,更融入自己作为哲学家的洞见,深刻剖析了童年生活对一个人的一生,以及童年对于整个人类的重大影响,给我们提供一个完整的、充满情感与智慧的视角,从一种崭新的角度去欣赏童年的丰富性与重要性。 ●如果你是父母,本书将带你畅游宝宝的精神世界,让你更加理解你的孩子,更懂得如何与他相处。如果你是普通读者,本书将带你重温早已被遗忘的童年岁月,重回滋养了我们一生的沃土。而每一个曾是孩子的大人,都不该错过这本书,因为你将在书中知晓“我为什么是我”的答案。
作者简介
艾莉森?高普尼克(Alison Gopnik) ●国际公认的儿童学习与发展研究泰斗级专家,首位从儿童意识角度深刻剖析哲学问题的心理学家。对于孩子的心智、大脑和学习方式,没人比她更了解。 ●牛津大学心理学博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系教授及哲学系客座教授,推翻了经典的“白板说”,还是心理理论创始人之一。
目录
推荐序 了解你的孩子,才能助力他的成长 引言 毛毛虫与蝴蝶 第一部分 孩子如何想象世界与他人 01章孩子为何要假装:反事实与因果 反事实思维让我们改变未来 孩子既能计划未来,也能推断过去 奇妙的假装游戏 反事实思维与因果关系相伴而生 孩子就是因果关系大师 大脑中的示意图与设计图 孩子与计算机,谁更聪明 探测机关的实验 02章虚构的内容怎样阐明真理:想象与现实 童年里无处不在的假想同伴 创设心理世界的示意图 从假想同伴到平行世界 自闭症孩子无法想象他人 孩子假想的同伴与成人虚构的角色 想象与现实因何不同 灵魂的工程师 玩耍的功效 03章探寻真理的三大工具:统计、实验与模仿 孩子惊人的学习能力 8个月大的统计学家 3个月大的实验专家 孩子天生会模仿 孩子如何理解心理活动 第二部分 孩子如何感知外在与自我 04章做小婴儿是什么感觉:意识与注意 由外界产生的注意 由内部产生的注意 孩子的注意不同于成人 做小婴儿会有何感受 旅行与冥想 灯笼般照亮四周的意识 05章我是谁:记忆与自我 会“骗人”的记忆 孩子的记忆不是一片空白 易受暗示的孩子 此时的我与过去和未来的我 生活在当下的孩子 如何进入婴儿般的“无我”状态 意识为何发生变化 进一步探究意识体验 第三部分 童年奠定人类爱与道德的基础 06章童年经验如何塑造此后的人生:先天与后天 罗马尼亚的孤儿 先天遗传与后天教养间的矛盾 孩子如何“培养”自己的父母 07章学习爱:依恋关系与身份认同 关于爱的理论 超越母爱的爱 生命像天气一样无法准确预知 拥有过去很重要 08章道德的起源:共情与规则 模仿与共情 超越共情的道德 道德观缺失的精神变态者 失控电车困境 扩大道德关怀的范围 孩子与规则 谁来制定规则 哈克贝利·费恩的智慧 尾声 孩子与人生意义 致谢 注释及参考文献 译者后记
摘要
    本书的思路 本书的第一部分将探讨我们对想象和学习的新理解背后所隐含的哲学思考和哲学研究。就算是刚出生的婴儿,他们对世界的运转也有很多认识。而蹒跚学步的幼儿则把他们醒着的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创造疯狂的假想世界,他们忽而有礼貌地喝一杯想象中的茶,忽而勇猛地与想象中的老虎搏斗。这是为什么呢?在第1章中,我将解释知识与想象如何“缠绕”在一起。孩子运用他们的知识来建构另一个世界,即世界可能是其他什么样子的。 同样,孩子对于人们如何生活和工作也有很多认识,这让他们可以想象人,包括他们自己思考或活动的新方式。在第2 章中,我将解释这些能力如何让孩子创造出想象中的朋友,并让成人创造出戏剧和小说。想象人们可能如何不同,这确实让孩子和成人变得不同。我们能够让自己成为想象中那个不一样的自我。 在第3章中,我将说明知识和想象从何而来。关于学习与想象如何成为可能,科学哲学家们和计算机科学家们已经形成了新的观点。实际上,这些观点已经被用于设计出能够学习和想象的计算机。同样,这些观点也可以解释孩子是怎样学习和想象的。我也会阐明,婴儿就像科学家一样,也会运用统计和实验的方法来认识世界。但同时,他们也有着极其有效且独特的人类学习方式:得到家长或照顾者的教育。这类学习让我们能够不断改变对世界的看法,以及对周围世界所提供的各种可能性的看法。 在第二部分,我将谈及意识。成年后看世界的方式是否就是我们过去及未来看世界的方式?意识自身是否会发生变化?做一名婴儿会有什么感受?成人的意识中有两个非常不同的方面。其一是我们的外显意识,即对于外部世界的生动认识,例如,蔚蓝的天空,鸟儿的歌唱。在第4 章中,我会阐述关于婴儿心智和大脑的新研究,特别是有关婴儿的注意的研究。婴儿关注这个世界的方式与我们全然不同,而这种关注与他们非凡的学习能力有关。我将说明,事实上,婴儿的意识比成人更加敏感,对周围发生的事情,他们的感觉更为强烈。 其二,我们也有内心意识。这是思想、感受和计划的溪流,蜿蜒流过内心的“我”,而这个内心的“我”同样可以理解为内心的“眼”,即内在的观察者、自传作者、执行者,我们称其为“自己”。在第5章中,我会说明,婴儿的内心意识不同于成人。婴儿所体验到的过去和未来、记忆和欲望都与成人的体验不同。他们似乎并没有一个像我们那样的内在观察者,他们回忆过去和规划未来的方式也十分不同。一个完整、统一的“自己”是我们创造出来的,而不是与生俱来的。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