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财富、权力与正义 现代社会发展的历史唯物主义研究

财富、权力与正义 现代社会发展的历史唯物主义研究

  • 字数: 438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 作者: 刘荣军
  • 出版日期: 2019-12-01
  • 商品条码: 978701021258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55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9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在对马克思现代社会与市民社会的关系的思想史考察及其人性基础的哲学论述中,遵循了马克思从法哲学批判、政治经济学批判和意识形态批判的结合中走向历史唯物主义深处的思想理念,采取文本解读、史论结合、二重性分析、整体性研究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最终突出了“现代社会的市民社会根基”和“现代社会的人性基础”这两个基础主题,并从“哲学批判”与“社会建构”相结合的角度论述了马克思现代社会理论的发生发展及其现实意义。为我们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既防止自由主义泥淖又破除国家主义神话提供了理论基石。
作者简介
刘荣军,1971年生,陕西澄城人,复旦大学哲学博士,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现任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代社会与政治哲学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闽江学者特聘教授、福建省引进高层次人才。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哲学与社会政治哲学。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0多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2项);在《哲学研究))、《哲学动态》、《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等刊物发表文章70多篇;获重庆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项。
目录
序言
导论 马克思"市民社会"概念的现代社会转型与重要意义
一、马克思"市民社会"概念的具体形象与抽象概括
二、马克思"市民社会"概念的消失假象与现代转型
三、马克思"市民社会"概念现代社会转型的理论本质与重要意义
第一篇 现代社会的市民社会根基及其思想史考察
第一章 现代巿民社会的两种历史传统
一、"城邦国家"中的公民生活与私人生活
二、"城市社会"中的市民等级与市民社会
三、对近代市民社会两种历史传统的分析与比较
第二章 近代巿民社会的准备阶段及其裂变式发展
一、16-17世纪近代市民社会的准备阶段
二、英国市民社会理论的经济之维:个人私利如何导致社会公益?
三、法国市民社会理论的政治之维:个人自由能否导致社会平等?
……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