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宋太祖传(精)
字数: 635000
装帧: 精装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作者: 王育济//范学辉
出版日期: 2021-03-01
商品条码: 9787010195674
版次: 1
开本: 32开
页数: 801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
¥95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宋太祖赵匡胤是中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皇帝之一,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杰出人物。他凭借“陈桥兵变”而“黄袍加身”,开创了宋王朝三百余年的基业,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留下了宝贵财富。本书围绕“宋太祖及其时代”这一基本思路,以丰富的史料为基础,借鉴学界同行的近期新研究成果,对传主的生平、事迹及其重要历史贡献进行综合研究。
目录
第一章 家世、时代与成长
第一节 涿州与保州:赵匡胤的祖籍
第二节 风雪杜家庄
第三节 洛阳少年与汴京乱局:“香孩儿”的成长
第四节 漫游无所遇与千里送京娘
第二章 军旅生涯
第一节 投奔后周二主
第二节 高平之战
第三节 殿前都虞候与义社十兄弟
第四节 三征南唐:三军瞩目新统帅
第三章 “陈桥兵变”与“杯酒释兵权”
第一节 三封节度使与“点检作”
第二节 是谁废匿了世宗遗诏
第三节 兵变陈桥驿
第四节 “一著黄袍便罢兵”
第五节 平定二李
第六节 杯酒释兵权
第四章 统一战争
第一节 先南后北的统一战略
第二节 风雨下荆湖
第三节 攻取后蜀与战后失误
第四节 谋北汉:谍战与歧途
第五节 平南汉
第六节 得南唐:最漫长最成功的战争
第五章 朝廷与地方
第一节 根除藩镇动乱的“三大纲领”
第二节 如何“稍夺其权”
第三节 如何“制其钱谷”
第四节 如何“收其精兵”
第五节 靖宁:京城、州府与边圉
第六章 皇帝与文臣武将
第一节 二府与一日罢三相
第二节 独相十年:赵普的任免
第三节 三司使与封桩库
第四节 翰林学士的选任
第五节 三衙与枢密院:统兵体制
第六节 殿前司将帅的选任
第七节 侍卫司与武德司的将领
第七章 国计民生
第一节 “不抑兼并”
第二节 税制的调整
第三节 募兵制——百代之利
第四节 漕运、水利与治黄
第五节 救荒与农业生产
第六节 “艺祖”:手工业与军工技艺
第七节 货币、城市与商业政策
第八节 医药:皇帝的兴趣与官方的推动
第八章 铁衣士:文治与法制
第一节 铁衣士与半部《论语》
第二节 崇文重教与武臣读书
第三节 科举改革与文官政治
第四节 《宋刑统》
第五节 武人秉法到文人执法
第六节 严肃司法程序与吏治
第七节 碑誓:不杀士大夫
第九章 文伟:文化的成就与土壤
第一节 史学与散文
第二节 词与小说
第三节 “气运兴隆”的画苑
第四节 “香孩儿”与建隆观:宗教
第十章 金匮之盟与烛影斧声
第一节 宋太祖和他的家人
第二节 皇亲:兄妹与外戚
第三节 皇位传立:时代习尚与家族利益
第四节 皇帝、宰相与储君
第五节 烛影摇红,雪落人去
第六节 “金匮之盟”的余波及意义
第十一章 “官家”时代的宋太祖
第一节 官家与皇权的理性定位
第二节 祖宗家法:官家时代的规制
第三节 宋太祖与宋朝政治
第四节 宋太祖与宋代经济文化
第五节 囫囵官家:宋代的军事困局与机运
后记
摘要
第一章 家世、时代与成长 第一节 涿州与保州:赵匡胤的祖籍 从认祖归宗的角度说,甘肃天水是天下赵姓公认的郡望。因为这个缘故,宋太祖赵匡胤开创的宋朝一经建立,就与“天水”连在了一起①,被称作“天水朝”②。 开创“天水朝”的这支赵姓的家族世系,曾被追溯至上古大禹时代的伯益,如“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辙就很肯定地讲,“国朝世系,实出于伯益”。③史载伯益辅佐大禹治水有功,禹遂“以天下授益”。但伯益即位不久就被禹的儿子启杀害了,“赵家”痛失天下数千年,直到赵匡胤建立了宋王朝,故苏辙慨叹说:“天之报益,其在我朝乎?”宋神宗时,又有人依据《史记·赵世家》,把皇家世系上推至春秋末晋国有名的“赵氏孤儿”赵武,并请封祀保护赵氏孤儿的程婴和杵臼。神宗皇帝当然乐成其事,遂封二人为成信侯和忠智侯,并在绛州立庙。④ 然而,从伯益到赵武再到赵匡胤,赵氏家族是怎样一步步走过来的?实在没有任何人可以说得明白。所以,苏辙等人的推断在宋朝并无多大反响。相比之下,另一种说法倒是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这种说法比苏辙等人的推断更为实际一些,认为“本朝,广汉之后也”,即把赵匡胤家族的远祖上溯到西汉的名臣赵广汉。宋代官修的《会要》和《国史》都记载并认可了这种说法。据说,在宋代臣民的奏章中,也是不能直接提“赵广汉”之名的②。 其实,赵广汉与赵匡胤家族的关系之所以能被宋代朝野广泛认可,倒也并不是因为有多少史实为证,这其中可能的原因只有一个,即赵广汉是西汉涿郡人,而赵匡胤家族也曾数代居住涿郡,彼此之间有一种地缘上的关联。 涿郡,是西汉初年设郡时的名称,唐初曾改称范阳,唐中期又称涿州,其治所在今天河北省的涿州市。就目前所能查到的史料看,赵匡胤家族的历史是从其高祖赵朓才开始有较确切的记载,其家族世系为:高祖父赵朓→曾祖父赵珽→祖父赵敬→父亲赵弘殷。北宋建国后,分别追封他们为僖祖、顺祖、翼祖和宣祖。 宋代文献中关于赵眺的记载虽有几处,但大都是重复性记载。从这些记载中可以知道,赵朓曾娶崔姓女子为妻,担任过唐朝的永清、文安、幽都县令(这三县都在涿州附近)。赵匡胤建宋后,赵眺被追封为“文献皇帝”。另外,还有个别史料记载赵眺“生于涿,长于燕”①,“以儒学显”②,其祭日为“十二月七日”③。这三点虽然未为研究者所重视,却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很有价值的信息。“生于涿,长于燕”,说明赵家至少在赵朓之前已定居于河北了;“以儒学显”,据此大致可以断定赵眺是一个读书人,暗示了赵家的文化素养;“十二月七日”的祭日,同样可以折射出赵家的文化背景和传统④,否则,这一具体的祭日是很难下传四代却仍能被子孙准确获知的。 赵匡胤的曾祖为赵珽,娶桑氏女子为妻。史书中对他仕宦生涯的记载极为简略,只有“历藩镇从事兼御史中丞”一句。不少学者曾据此推断赵埏是“朝廷高级监察官员”,赵氏家族此时的发展已经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不过,唐末五代官制混乱,藩镇的一般幕僚,甚至于军队中的小头目,都可以兼领御史中丞、御史大夫之虚名,称之为“宪衔”⑤,赵珽的“历藩镇从事兼御史中丞”,也很可能是属于后一种情况。 涿州赵氏传到赵匡胤的祖父赵敬时,有关记载变得丰富起来。赵敬历任营州、蓟州、涿州三州刺史,属于地方高级行政官员。赵敬的发迹可能源于他的婚姻,他娶的是平州刺史兼幽蓟垦田使刘昌之女。刘昌是河北保州保塞人,大概懂得一些相术,他认定赵敬“非常人”,遂招为婿。①史书中多称赵敬“少有大志”、“慷慨有大志”②,少年时的赵匡胤在这一点上很像他的爷爷。赵敬这一代,应是涿州赵氏在河北最兴旺的时期。 但这时却是中国,尤其是河北地区最动荡的时期。乱世中的兴旺是没有多少保障的。 动乱始于唐朝的安史之乱,而涿州赵氏所在的河北地区,又恰恰是安史之乱的发源地和重灾区。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的冬天,身兼唐朝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在范阳,也就是涿州赵氏的家乡(涿州,唐初称范阳,安史之乱后改称涿州)起兵叛乱。“渔阳鼙鼓动地来”,安军由河北南下,一路势如破竹,下洛阳,入长安,唐玄宗逃亡四川,安禄山自立为大燕皇帝,但不久即被其子安庆绪谋杀。与此同时,安禄山的部将史思明占据了河北十三州的土地,两年后,史思明又杀掉安庆绪,在范阳称帝……安史之乱前后达七年之久,战祸波及北方大部分地区,最严重的地区甚至出现了“人烟断绝,千里萧条”的惨烈景况③。p1-4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