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焦裕禄的九年洛阳岁月

焦裕禄的九年洛阳岁月

  • 字数: 239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 作者: 陈思
  • 出版日期: 2022-01-01
  • 商品条码: 978750357197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40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7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历史的细节往往比大事件更动人,它给时光以文明,给岁月以生命,闪烁着伟大精神的光芒。本书采访了焦守凤、焦守云、余音等焦裕禄同志的直系亲属,以及在洛矿与焦裕禄同志一起工作生活过的同事朋友们,以期展现更加丰满鲜活的焦裕禄形象。
内容简介
2022年是焦裕禄同志诞辰100周年。焦裕禄同志被誉为“县委书记的好榜样”“全党的榜样”。本书在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出版,是为了鼓舞广大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更好地继承和弘扬焦裕禄精神。
焦裕禄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永远不会过时。”这个重要论述为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提供了基本遵循。
焦裕禄精神不是一天练成的。在到地方工作之前,他在工业战线工作了9年。本书着重挖掘与还原焦裕禄同志在洛阳矿山机器厂工作的9年时间。在洛矿期间,他刻苦攻读工业知识、勤学苦练生产技术、探索实践管理方法,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历练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工业干部。这9年的宝贵工作经历为焦裕禄同志后来到兰考从事地方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成为焦裕禄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这段历史的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指出:“焦裕禄精神孕育形成在洛矿,弘扬光大在兰考。”
作者简介
陈思(笔名完颜亮、霞飞等),满族,1979年出生,黑龙江人,中共党员,北京市作家协会会员。现供职于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领域为习近平思想和经历、党史、国史、清史、近现代史。参与课题并担任主笔的著作有:《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习近平在正定》《习近平在福州》《习近平在福建》。文章多次被人民网等媒体和《学习活页文选》《马克思主义文摘》等期刊转载。
目录
追思
焦守凤:“从洛阳到兰考,父亲的初心始终如一”
焦守云:“父亲对我们的影响历久弥新”
余音:“坚守家风,肩负责任”
此水此山此地
徐魁礼:“焦裕禄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乔生文:“焦裕禄一直是我努力的方向”
李有勋:“焦裕禄是我们党优秀干部的代表”
李景仁:“焦主任像老大哥一样帮助关心我们”
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
俞章法:“传承弘扬焦裕禄精神,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何淳:“焦裕禄精神是永恒的”
任宏军:“传承与弘扬好焦裕禄精神是我们的历史使命”
王恩隆:“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李俊杰、窦昭华、白国喜:“把焦裕禄精神转化为生产动力”
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
刘余莉:“领导干部应当以焦裕禄为楷模”
焦国栋:“焦裕禄精神孕育形成在洛矿”
徐闻:“焦裕禄精神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必修课”
刘中:“传承焦裕禄精神,做百姓认可的好干部”
胡建华:“我们要做焦裕禄精神的传承者”
蒋文龄:“焦裕禄精神是加强党性教育的宝贵资源”
席建设:“焦裕禄是共产党人见贤思齐的榜样”
周英东:“学习好宣讲好焦裕禄精神是我们的历史使命”
采访花絮
参考资料
后记
摘要
     采访组:守凤阿姨。您好!您是焦裕禄同志6个子女中的大姐。也和父亲相处的时间最长,相信您对他的了解是比较多的。 焦守凤:我和父亲相处的时间确实比较长,我根据我的记忆和我父亲曾经对我的讲述来谈一谈,作为补充吧。 我的父亲自幼生长在山东省淄博市北崮山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小时候因为生活困难,仅仅读了几年书就被迫辍学务农。抗日战争时期,我的爷爷被地主逼债,走投无路,被迫上吊自杀了。我父亲刚满20岁的时候,曾经几次被日本人抓去毒打、坐牢,后来又被押送到抚顺煤矿当苦工,他忍受不了这种人间地狱的生活,从矿上逃出来,又流落外乡,给地主家打了两年长工。抗日战争胜利后,我的家乡还没有解放,我父亲就主动加入了民兵,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时期,他带领民兵参加了不少次战斗。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父亲做过农村工作,之后调到洛阳矿山机器厂工作了9年。之后就是大家比较熟知的他在兰考县的工作经历,他领导全县人民和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风沙、盐碱、内涝“三害”进行了顽强斗争。实际上,我父亲在洛阳的时候就已经得了严重的肝病,在兰考因为超负荷的工作和营养不良,肝病转为了肝癌。我父亲在征服大自然的斗争中,忍受着病痛的折磨,不知疲倦地工作,直到最后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我父亲那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贵品德,敢于向任何困难做斗争的硬骨头精神,以及他那联系群众艰苦朴素的工作和生活作风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他是一位好干部、好党员,被誉为“毛主席的好学生”,是人民的好儿子,而在我们家里,他是一位慈祥而又严格的好父亲。多少年过去了,现在我一想起他那慈祥的面容、和蔼的声音,以及他对我们的亲切教导,我总觉得他还活着,好像他就站在我在面前望着我似的。 采访组: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焦裕禄精神孕育形成在洛矿,弘扬光大在兰考。”您作为家人,和父亲共同经历了在洛阳和兰考的生活,在您记忆中,父亲在两地的生活上有哪些共同点? 焦守凤:从洛阳到兰考,无论工作还是生活,父亲的初心是始终如一的。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无论工作岗位如何调整,他的很多习惯一直保持着,比如艰苦朴素。 1954年,我父亲已经调到洛阳矿山机器厂工作,我当时在老家山东省淄博市北崮山村生活。因为奶奶生活简朴惯了,我长好大了,还没有穿过花衣裳,当时我心里老想着,哪一天,等爸爸回来了,我一定要让爸爸给我扯一件花布衫穿穿。有一天,奶奶忽然对我说:“你爸爸快要回来了。”我一听,可高兴了,天天盼呀盼,终于盼到了爸爸回来。他到家那天,我和奶奶高兴极了。 村里的叔叔大爷们都来嘘寒问暖,非常亲热。可是我一看到爸爸穿的那一身破旧的干部制服,就有点儿泄气了,扯花布衫的事也不敢再提了。这时,有位叔叔半开玩笑地说了一句:“多年的干部了,怎么连身像样的衣服都没有,还是这么土气!”爸爸笑了笑说:“我觉得现在比起过去已经好得太多了,等大家都穿得好了,我自然也就穿得好了。” 后来,我到洛阳,跟父亲住在一起,我见他总是舍不得吃好的,舍不得穿好的,无论单衣还是棉衣,总是大补丁压小补丁。有时候,妈妈劝他说:“这些衣服太旧了,也该做件新的了。”父亲却不肯,他说:“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先这样穿吧。” 父亲时时刻刻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作风,而且通过很多小事教育我们。我上小学的时候,用铅笔不知道爱惜,只用大半截就扔掉了,让父亲给我买新的,这样次数多了,父亲就问我:“你用过的铅笔头呢?”我说:“扔了。”P4-6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