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独龙悠歌

独龙悠歌

  • 字数: 256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 作者: 王鸿鹏
  • 出版日期: 2022-05-01
  • 商品条码: 978701024669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20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独龙族是我国28个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也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一个从原始社会末期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贡山县独龙江乡。当地地处深山峡谷,自然条件恶劣,一直是云南乃至全国最为贫穷的地区之一。这几年,独龙江的草果、重楼、独龙牛等特色产业风生水起。在高德荣的带领下,独龙族群众艰苦奋斗,2018年年底,独龙族实现整族脱贫。本书着眼于独龙族的脱贫事迹,采用纪实文学的手法写作,对于少数民族2020年完成全面脱贫任务,有一定的启发。
作者简介
王鸿鹏,山东鱼台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入伍后任职于空军航空兵第二十四师。1986年毕业于空军雷达(现为预警)学院自动化系统工程专业;1997年转业至济宁市委宣传部。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获奖及代表作主要有《共和国的天空》《压不弯的脊梁》《神奇的蓝天骄子——空军八一飞行表演大队改装纪实》《十三亿人乐了——中国医改新模式》《生命线上的奇迹》等。
目录
上篇 一夜千年
第一章 历史的回响
东方传奇
胞波情长
第二章 一条江的苦难
联合起义
红笔师爷
弩弓射向侵略者
松旺出生
远行求学
独龙人奋起反抗
寒窗苦读冷与暖
“奴隶”阿松
家遭劫难
第三章 科学家播下“国家”的种子
采花委员来了
满山遍野都是宝
播下“国家”的种子
心系独龙人
情如江水传佳话
越狱逃命
第四章 共产党人的模样
东方欲晓
血色黎明
春天的来信
共产党人的模样
第五章 共和国的新生儿
“芒难谣”变成“幸福歌”
周总理定名“独龙族”
党的光辉照边疆
“直过”迎来稻谷香
不寻常的外迁潮
和耕:我这一生属于党
中篇 一跨千年
第六章 嘎木力都回来了
倔强的小男孩
以德为荣
我找阿媄
季文子的故事
恋在故乡
要让娃儿读书
信仰的基石
第七章 人马驿道上的丰碑
走出原始
国家马帮
江峡传奇
赶马调儿情悠悠
雪山突围
第八章 汽车翻越高黎贡
一张通知书的苦旅
心念梦想
世纪承诺
云南省委调研组
“不能全指望国家”
汽车开进独龙江
“四面突围”交通战略
第九章 生命里的独龙江
生命争夺战
特殊的“生日礼物”
“雪山飞狐队”遇险
跨国大营救
不忘人民子弟兵
不寻常的“火葬”
空中紧急救援
第十章 我的故乡我的梦
灵感穿过雪山
心念父老乡亲
又是“季文子的故事”
亲情“风暴”
阿嫫的照片和来信
第十一章 打开山门天地宽
打通“时空隧道”
总书记批示暖人心
“独龙”出山天地宽
幸运的独龙女孩
下篇 一跃千年
第十二章 精准扶贫“独龙江模式”
决战序曲
整乡推进、整族帮扶
封山季“六不封”
女儿名叫“余茹萱”
“想起来就掉泪”
边陲攻坚战
走进新家园
第十三章 我奋斗,我快乐
“秘密基地”
草果红遍富起来
女儿有个小小心愿
我奋斗,我快乐
第十四章 全面实现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
感恩歌唱给总书记
婵娟西行
生死之间
马库变酷了
美丽国门
“独龙能松”未了情
老婆爱上烟火味
再回迪政当
第十五章 追梦的独龙儿女
一“网”跃千年
交通线上的“守护神”
用“心”“情”点亮江峡
致富能手和晓永
从“辛梦缘”到“心梦圆”
只愿边疆绿富美
守护界碑的独龙人
第十六章 总书记回信: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
“卡雀哇节”报喜讯
“花开月”飞来报春鸟
春天,北京来信
幸福的独龙江
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
后记
摘要
     第一章 历史的回响 东方传奇 在祖国广袤无垠的大西南,山川奇美,江河神奥。亿万年前,亚欧大陆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一场“深情热恋”,在这里上演了大起大伏的剧情,并落下波澜壮阔的帷幕。 由青藏高原顺势而下的一座座山脉与一条条江河特立独行,南北布展,生成了一幅世界上少见的地理奇观——横断山脉、滇西纵谷。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区域有着“三江并流”与“三山并行”之势。它们以“川”字摆开,由东至西依次是澜沧江、碧罗雪山、怒江、高黎贡山、独龙江、担当力卡山。这些山脉与江河在云岭高原延绵逶迤,宛如兄弟姐妹,彼此相依,牵手而行,激情澎湃地走向远方。 这里山高谷深、层峦叠嶂、雪峰竞雄,并不适宜人类居住,但华夏先民们不断进取的脚步依然踏进这片荒蛮与神奇,并在此开垦守望、繁衍生息。那一条条江河犹如一条条血脉滋养着山川大地,也孕育着这里的每一个生命。 如今,在怒江州这片布满褶皱的大地上,生活着傈僳族、独龙族、怒族、普米族、白族、藏族等二十二个民族的五十多万儿女。他们携手奋进,用勤劳与智慧营造美丽家园,并把怒江州打造成集“自然地貌博物馆、民族文化大观园、生物物种基因库和爱国主义陈列馆”为一体的“世界遗产”级旅游胜地。 其中,有六千多名独龙族同胞生活在中缅边界被称为“人间最后秘境,,的独龙江河谷,创造了整族脱贫、率先实现小康的奇迹。 之所以称为‘‘奇迹”,是因为边远和大山的隔阻,独龙江长期被遮挡在文明薪火的阴影里,直到新中国成立时,独龙族仍处在原始社会末期,保持着以父系家族公社为特征的生存方式。解放之初,他们是面临“直过”的民族;改革开放之初,独龙江是最封闭的边疆河谷;脱贫攻坚时,这里又是最贫困的地区之一。独龙族的命运经历了疾如旋踵的变奏——从“一夜千年”到“一跨千年”,再到“一跃千年”。 这样的奇迹发生了,发生在东方古老的土地上,发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发生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征途中。 独龙江历史悠久,人类开发较早。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文物历史学家在独龙江内先后发现了新石器时代的石手斧、石针、石斧、石锛等器物,这是距今至少两千年前的文化遗存。毫无疑问,独龙族是独龙江流域最早的先民。 关于独龙族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七百年前的《大元一统志》,被称为“撬”。在清代以后的历史文献中曾被称为“俅人”或“曲人”。独龙族自称“独龙阿昌”。人类史学家考证,他们如同云岭高原上的许多民族兄弟一样,属于从西北高原南迁的古代氐羌系统。 独龙江也流传着独龙人的祖先“来自东方”的民间传说,这与人类学家的结论殊途同归,并不相悖。 如今,在独龙江乡卡雀哇文化广场旁边的一座传统的木垒房里,住着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尽管他有自己的安居房,但他仍然保持着传统的生活习俗,他叫马致荣,是独龙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一代“老邮政”。 “我们民族虽然没有文字,却有一部口耳相传的历史。小时候常听老人讲,我们的祖先是从‘太阳升起的方向’迁来的。”他讲述了一个流传很广的传说。 很久以前,在太阳升起的地方有两位怀揣梦想的兄弟,哥哥叫路金,弟弟叫路益。他们越过碧罗雪山,来到怒江边,打算翻越高黎贡山,到“俅江”寻找传说中好看丽的仙境。 一天傍晚,兄弟两人乘溜索过江。弟弟刚溜到怒江西岸,天空乌云翻滚,一阵狂风暴雨袭来,将藤索吹断,哥哥无法过江。兄弟二人隔江相望,大哭了一场。哥哥对弟弟说:你先去吧,我在这里等你!弟弟只得独自西行,继续追寻他们的梦想。 弟弟路益越过高黎贡山来到“俅江”,终于找到了好看丽的地方,他的后代就成为独龙人。哥哥路金留在了怒江,后代成为怒族人。路益对他的孩子们说,东方有我们的亲人,你们要去东方寻找亲人;路金也对他的孩子们说,西方有我们的亲人,你们要去给亲人送盐。 马致荣老人说,过去,独龙江穷得很。但是,只要见了从怒江那边过来做生意或者逃难的人,都会让他们在家里吃住,还会对他们说:“以前我们是兄弟,我们没有盐吃,你们过来时多带些盐来。”独龙人吃的盐大多都是从怒江运来的。 P3-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