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从13人到9000多万人 史上最牛创业团队

从13人到9000多万人 史上最牛创业团队

  • 字数: 16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人民日报出版社
  • 作者: 曹磊,杨丽娟
  • 出版日期: 2020-10-01
  • 商品条码: 978751156463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52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历史记录牛创业团队》是一本以讲故事的形式写党的发展史的图书,与以往严肃的党史写作方式有很大不同。中国共产党从13个人的团队开始创业,团队成员越来越多,事业越做越大,怎样让运作近百年的“企业”基业长青?这支不错创业团队有什么成功秘诀?本书以创业的视角写作,附10余张精美插图,给出了一份答案,使读者以全新的角度,认识党的伟大历程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坎坷经历。
内容简介
1921年,13人在上海正式建立创业团队——中国共产党,当时全国仅50余名党员;28年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如今,中国共产党拥有9000多万名党员,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并长期保持稳步增长。
从13人到9000多万,从一艘小船到一个大党……
历史记录牛创业团队成功秘笈是什么?
目录
第一章
创业,就是这么靠谱
一、初心靠谱——这船很小,但前途远大
二、信仰靠谱——照大胡子说的做,没错!
三、同志靠谱——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四、策略靠谱——实践证明,还是行
第二章
创业不能脱离中国实际。不要依赖“孵化器”
一、创业伊始,有“贵人”相助很重要
二、创业要不要拿来主义
三、创业“首要经验”就是自力更生
四、走自己的路要有坚定的信心
第三章
“泥腿子"如何打天下
一、山沟里也能出马列主义
二、草根队伍,一样能创业成功
三、打天下必须有实事求是的优秀领导团队
四、用好统一战线,永远的胜利法宝
五、国际“朋友圈”
第四章
“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绝不学李白成”
一、吃一堑长一智,创业要切合实际
二、中国共产党为何总能踩在点上
三、生于忧患,对危险的苗头要当头棒喝
第五章
创业最憎守成创新最怕抱残
一、能打胜仗,靠的就是不断创新
二、没有一点敢闯的精神,千不出新事业
三、理论和实践创新,让中国共产党华丽转身
第六章
艰苦奋斗愚公移山
一、创业难,靠愚公移山精神搬走“三座大山”
二、白手起家,就得靠穷棒子精神
三、创业难,守业更难,始终保持艰苦奋斗本色
第七章
历史上犯过不少错,事业为何却越做越大
一、面对错误,从不讳疾忌医
二、对错误勇于纠正,百炼成钢
三、批评和自我批评,中国共产党治党的“良药”“武器”
四、大胆探索,鼓励试错,宽容失败
第八章
一步实际行动胜过一打纲领
一、行胜于言: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二、用大脑指挥行动
三、不争论,是为了争取时间千
第九章
中国共产党为何能永葆青春,如何实现逆生长
一、自我补给:不拘一格用人才
二、反腐,在自我净化中提升
三、全党大学习
第十章
不忘初心,这四个字的分量为何那么重
一、初心是什么
二、创业最核心的秘籍:不忘初心
三、艰苦奋斗再创业
主要参考文献
摘要
     一、初心靠谱一这船很小,但前途远大 历史往往富有戏剧性。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件“开天辟地的大事”,在当时的社会并未引起特别大的注意,除了会场一度遭到租界暗探、巡捕的窥探、搜查,对当时中国社会的普通人而言,好像什么也没发生过。甚至这个“创业团队”最初的成员似乎也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对、何叔衡代表长沙小组参加中共“一大”,谢觉哉在自己的日记中平淡地写道:“午后六时,叔衡往上海,偕行者润之,赴全国ooooo之招。”没有写出来的五个字,也许是“共产党大会”或者是“共产主义者”。 北京小组推荐为代表,但在推举另一名代表时,邓中夏说有事去不了,罗章龙也说自己不能去,最终决定让年仅19岁的刘仁静去。 所有人都期待陈独秀参加大会,但此刻的他正在广州为募集一笔款项四处奔走。为了不让这笔钱泡汤,他表示自己不便去,派陈公博作为广州小组代表参会,并委派包惠僧代表自己前往上海出席“一大”。 开局就是如此平常。但从此以后,无数中国仁人志士聚集在共产主义的“幽灵”下,成为一个强大的“创业团队”,甚至甘愿为这份事业付出生命代价,原因何在? 因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靠谱!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封建势力残酷压迫剥削、衰败腐朽,外来侵略势力恣意欺压、掠夺、奴役,中国民众陷入深重的屈辱与苦难中。从那时起,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就成了这个时代中国人的历史任务。 为了完成这项任务,林则徐虎门销烟,洋务派幻想“师夷长技以自强”,他们依靠清政府和地主阶级实现自强的“愿景”还未完整提出和实践,就消亡于马尾海战、甲午战争的硝烟中。 从三元里抗英,到金田起义,再到义和团运动,中国农民虽然展现了无与伦比的战斗力,但无论是“太平天国”,还是义和团“扶清灭洋”的迷梦都在中外势力的全力绞杀下流产了。 从“公车上书”到“百日维新”,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改良派掀起了“变法图强”的新潮流,但很快就在“我自横刀向天笑”“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悲叹中落幕。 从黄花岗起义到武昌起义,孙中山领导的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为目标的辛亥革命埋葬了清政府,但人们兴奋之余很快失望地发现,北洋军阀代替了清朝王室,人民生活更加困苦,山河日益破碎,“革命尚未成功”。 洋务运动、农民起义、资产阶级改良乃至革命,都没能完成历史使命。中国的出路在哪里? 中国共产党的出现带来了新希望。他们的初心,从一开始就没有局限于那些“小目标”,而是集中于改造中国、扭转民族命运的大目标: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可以说,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就旗帜鲜明地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设定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力图通过“社会革命”手段实现这一目标。 在“团结谁、打击谁”这个问题上,中国共产党的认识最为清晰,“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 在此原则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在成立初期就意识到:中国革命的敌人“不是别的,就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不首先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就没有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更谈不上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由此,中国共产党区分了自己的“大愿景”和现阶段的“小目标”,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最终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经过28年烽火洗礼,终于带领人民在1949年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除了确定伟大愿景,中国共产党这个创业团队还有一项非比寻常的本领:在不同历史时期,在取得一个个重大胜利后,仍能坚守初心,继续根据人民意愿和事业发展需要,提出富有感召力的奋斗目标。P3-6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