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民族地区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的法律对策研究

民族地区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的法律对策研究

  • 字数: 277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作者: 廖华
  • 出版日期: 2021-01-01
  • 商品条码: 978752037786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88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11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从《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内容入手,分析其通过区域分工提高国土空间开发效率的理念,发现环境保护并非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的专享目标。本书尝试超越环境规制的分析框架,提出民族地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的法律制度设计,应体现多重价值目标:在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基础上践行主体功能差异化的发展理念,解决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实现这部分民族地区的发展转型。从而应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公众参与、民族区域自治这四大原则指导下,进行环境规制、生态补偿、市场激励同时起作用的综合法律制度设计。
目录
第一章民族地区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的宏观考察
第一节民族地区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的背景
一重点生态功能区制度的由来和界定
二民族地区重点生态功能区分布情况
第二节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功能与目标
一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功能
二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发展目标
第三节民族地区建设重点生态功能区的权益分析
一少数民族群体权益的得失
二民族地区政府履职难度加大
三宏观层面的利益增进
第二章民族地区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的法律需求及立法原则
第一节民族地区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的法律需求
一利益冲突需要法律调控
二提供政府行使事权的法律依据
三实现公共政策法律化
第二节民族地区重点生态功能区法律的定位与特性
一法律定位:政策法与监管法一体
二法律特性:跨界性、交错性、综合性
第三节民族地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立法的基本原则
一效率优先原则
二兼顾公平原则
三公众参与原则
四民族区域自治原则
第三章民族地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立法现状
第一节民族地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的法律解构
一评估对象的选择
二评估对象的解构
第二节民族地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类规范
一层面的类规范
二民族地区的地方立法
第三节民族地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补偿类规范
一层面的补偿类规范
二民族地区的地方立法
第四章民族地区重点生态功能区法律实施的成效
第一节类规范实施的成效
一部分民族地区实现“多规合一”
二环境管理制度成效显著
三产业清单遏制了禁止类和类产业新增
四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推动地区环境治理
第二节补偿类规范实施成效
一中央对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持续增长
二“项目制”财政转移支付稳步推进
三流域及其他新型生态补偿开始试点
第五章民族地区重点生态功能区法律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类规范的问题分析
一“多规合一”下的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制度缺失
二环境管理类法律的问题
三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实施障碍
四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实施问题
第二节补偿类规范的问题
一生态补偿法律含义不统一
二制度稳定性和科学性不够
三制度保障措施不足
四其他类型补偿方式的制度化空缺
第三节激励类规范供给不足
一激励类规范的界定
二激励性规范的功效
第六章民族地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立法的完善
第一节民族地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立法中央地立权的划分
一央地立权划分的法律依据
二央地立权划分的现实依据
三重点生态功能区立法内容的划分
第二节层面立法的完善
一类立法
二补偿类立法
三激励类立法
第三节民族地区地方立法的主要内容和模式选择
一民族地区地方立法内容的初步设想
二民族地区地方立法的形式和方法
余论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