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印度佛教史

印度佛教史

  • 字数: 467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作者: (印度)S.R.戈耶尔
  • 出版日期: 2020-12-01
  • 商品条码: 978752034722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596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20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印度学者戈耶尔的这部《印度佛教史》依据十九世纪以来印度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描述印度佛教起源、发展、衰亡以及现代复兴的历史。因此,它既是一部印度佛教史,也是一部印度佛教研究史。尤其是印度学者的成果在其中得到充分反映,对我们了解印度学者的佛教研究方法和观点很有参考价值。同时,作者注重联系印度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考察佛教,也是这部著作的重要特色。
目录
序言一
序言二
序言三
作者自序
缩略语
第一篇 背景和起源
第一章 前吠陀和吠陀背景
一 史前和印度河流域宗教遗产
印度宗教观念的史前先兆
印度河流域文明
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宗教
印度河流域文明与此后印度宗教传统的联系
二 吠陀宗教传统
吠陀文献编年
梨俱吠陀宗教的一般特征
梨俱吠陀的祭祀
梨俱吠陀诸神
三 中期吠陀时代的宗教
祭祀法则至高无上
吠陀万神殿的变化
中期吠陀宗教的其他方面
四 后期吠陀或奥义书宗教
森林书:过分的仪式主义开始产生反作用
奥义书:对祭司仪式主义的进一步反作用
奥义书的有神论
第二章 佛陀之前佛教观念的根源
一 吠陀社会的异质特点
扰乱祭祀者
其他与吠陀宗教敌对的成分
二 吠陀时代的“边缘人”问题
吠陀文明的“开拓者”性质
人类迁徙和“边缘人”的作用
吠陀时代的“边缘人”
三 吠陀时代的“边缘人”群体
牟尼
耶底
耆那教徒
弗拉底耶
梵行者崇拜
林伽崇拜
四 出现新的综合
新的综合的需求
奥义书作为吠陀主义和沙门主义之间的纽带
……
第二篇 三宝
第三篇 历史
第四篇 佛教和印度文化
第五篇 衰落、消亡和复兴
第六篇 附录
参考书目
译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