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特色农地制度

中国特色农地制度"三权分置"改革及实现路径研究

  • 字数: 208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 作者: 袁云
  • 出版日期: 2021-01-01
  • 商品条码: 978701021005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48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5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以新的发展理念为引领,聚焦当前农地制度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进行整体性、针对性和前瞻陛研究,以“改革依据-历史梳理-现状分析-厘清问题-对策建议”为线索,基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国内与国外相结合对“三权分置”进行分析研究。
作者简介
袁云,法学博士,天津农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在《思想理论导刊》《理论学刊》等期刊发表20余篇论文,主持省部级课题2项,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省部级课题3项。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中国特色农地制度“三权分置”改革的依据与内容
第一节 中国特色农地制度“三权分置”改革的理论依据
一、西方制度变迁和现代产权理论
二、马克思的土地产权制度理论
三、中国特色农地产权制度理论
第二节 中国特色农地制度“三权分置”改革的现实依据
一、适应国内农业现代化和国际农业竞争的现实需要
二、解决农民弃耕抛荒问题的现实需要
三、解决承包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现实与政策及法理矛盾的客观需要
四、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下坚守“三条底线”的客观需要
第三节 中国特色农地制度“三权分置”改革的内容与特点
一、中国特色农地制度“三权分置”改革的内容
二、中国特色农地制度“三权分置”改革的特点
第二章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农地制度的历史演进过程
第一节 从“两权合一”到“两权分离”
一、“农民所有,自主经营”土地产权制度的确立(1949-1953年)
二、“农民所有,集体经营”土地产权制度的确立(1954-1956年)
三、“集体所有,集体经营”土地产权制度的确立(1957-1978年)
四、农地产权制度变迁的评介
第二节 从“两权分离”到“三权分置”
一、“两权分离”农地承包政策的形成和发展
二、“两权分离”农地权利立法的进展
三、“两权分离”农地制度的评介
第三节 “三权分置”的确立过程与可行性分析
一、“三权分置”的确立过程
二、“三权分置”的现实可行性
第三章 中国特色农地制度“三权分置”改革的难点问题与调查分析
第一节 难点一: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问题
一、“长久不变”是我国农地承包制度的基本方向
二、“三权分置”下实现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面临的问题
三、关于徐庄镇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的调查研究
第二节 难点二:农村土地流转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问题
一、土地流转是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重要途径
二、东营市垦利县通过农地流转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调查研究
第三节 难点三:多元主体从事农地经营问题
一、多元主体从事农地经营的基本情况
二、东营市垦利县关于新型经营主体从事农地经营的调查研究
第四节 难点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问题
一、“三权分置”为解决农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困局提供制度基础
二、设定农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的制度障碍
三、枣庄市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工作探索的调查研究
第四章 中国特色农地制度“三权分置”改革的实现路径
第一节 中国特色农地制度“三权分置”改革的目标要求与基本原则
一、中国特色农地制度“三权分置”改革的目标要求
二、中国特色农地制度“三权分置”改革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中国特色农地制度“三权分置”改革的具体思路
一、“三权分置”改革的主线
二、“三权分置”改革的基本取向
三、“三权分置”改革中须把握的重点
第三节 中国特色农地制度“三权分置”改革的对策分析
一、构建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实现机制
二、建立健全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
三、构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体系
四、健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的政策措施
五、构建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实现机制
六、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七、农地制度“三权分置”改革的配套措施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