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中国名记者 第16卷
字数: 345000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9-12-01
商品条码: 9787010216041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339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
¥5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中国记者系列丛书收录400位中国名记者,每一名记者分为评传、代表作品、作品赏析三部,将记录中国新闻目前为革命、为人民立言记事的优秀记者的光辉事迹和突出贡献,人物入选标准是从中国近现代史开始,按照历史顺序,从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初期,为民族独立、为民主政治、为文化事业、为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新闻记者。继而,陆续收录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造性地开展新闻工作,把前辈们忠于党、忠于人民的光荣传统发扬光大的优秀新闻记者。
目录
铁肩担道义文章谱千秋——《中国名记者》序/柳斌杰李东东
“直面人生”著华章
戴煌(1928-2016)
人物评介/庄臣
作品选编
《不朽的国际主义战士》
《权柄魔术师》(节选)
善于写县委书记的名记者
周原(1928-2011)
人物评介/刘玉凯
作品选编
《“管得宽”》
《一代新人》
《记者的文学修养》
从青年报人到海外华人之友
王士谷(1928-2000)
人物评介/王晓雄
作品选编
《抗暴游行目击记》(片段)
《中国青年报诞生记》(节选)
《中国政府决定加快步伐解决侵犯
华侨利益的遗留问题》
《美国信用卡种种》(节选)
《读(新加坡华文报业与中国)》
高原记者高原情
格来(1928-2013)
人物评介/郑德金
作品选编
《亚东人民欢庆新生》
《四年和四百年》
《毛主席是西藏人民的引路人》(节选)
立定脚跟做晚报
顾行(1928-1997)
人物评介/王晓晖邓绍根
作品选编
《领导带头深入揭批“四人帮”是当务之急》
《燕山碧血沃红花》(第七章)
鲜华五色不寻常
金凤(1928-2019)
人物评介/朱悦华
作品选编
《毛主席检阅学生的队伍》
《巍巍功德照人间》
《农民货栈》
事业与生命同在
高峰(1928-2013)
人物评介/乔云霞
作品选编
《子弟兵母亲戎冠秀》(节选)
针砭时弊不惧特权
丁永宁(1928-)
人物评介/操凤琴
作品选编
《罗马尼亚是怎样培养、选拔和考核干部的?》
谱写吉林腾飞
关东镇(1928-)
人物评介/齐辉淡雪琴
作品选编
《五百里井冈杜鹃红》
《一汽,那些初创岁月》
中南海摄影三十年
吕相友(1928-2007)
人物评介/朱悦华
作品选编
《在飞机场上》
《神采——会见外宾后》
《接见》
为青年解惑唱改革赞歌
陈敏(1928-2012)
人物评介/乔云霞
作品选编
《马小彦的歧途》
《“她是我们的女中豪杰”》
新闻纪录片有名摄影师
牟森(1928-)
人物评介/乔云霞
作品选编
《解放一江山岛》
《征服世界优选峰》
《第二个哈瓦那宣言》
黑土地的三报总编辑
赵阜(1928-)
人物评介/刘玉凯
作品选编
《我与改革共命运》(节选)
《关于改进消息报道的思考》
身世两相忘砾石为珪璋
陈砾(1929-2006)
人物评介/王宇琦
作品选编
《解释帐篷中一个美国代表的嘴脸》
《马克思主义的敌人》(译作)
黔边徐清风
刘学洙(1929-)
人物评介/陈竹龙志毅
作品选编
《省报老总编刘学洙追忆三任省委书记》(节选)
心血倾注红土地
姜惠龙(1929-2018)
人物评介/余玉江琦珍
作品选编
《鄱阳湖出现世界上优选的白鹤群》
《红壤上的绿海》
毕生走笔黄土高坡
张光(1929-2019)
人物评介/李聿哲耿倩
作品选编
《密告箱的故事》
《模范村和模范**》
胆识过人的南粤总编
张琮(1929-)
人物评介/邓绍根伍中梅
作品选编
《自主自愿,两家美满》
《地委书记》(节选)
影像记录时代
李华(1929-)
人物评介/刘玉凯
作品选编
《南京总统府旗帜的飘落》
《战斗中的老挝》
《为十大元帅和将军们授军衔——授衔拍摄记》
一生许四川
许川(1929-1991)
人物评介/刘玉凯
作品选编
《异国采访纵横》(节选)
摘要
“直面人生”著华章 戴煌(1928—2016) 戴煌(1928—2016)新华社高级记者。在炮火硝烟的解放战争中,在朝鲜以及越南战场上都有他的身影,作为一名前线记者,他冒着生命危险,抱定随时以身殉职的精神,深入前沿部队,写下慷慨悲歌的报道;在和平年代,他秉笔直书,写就一篇篇有分量的调查性报道。“人民的记者应该具有最清醒的头脑和一副硬骨头”,这是戴煌一生所坚持的信念。著有《不朽的国际主义战士》《权柄魔术师》等作品。 人物评介 “直面人生”著华章 戴煌说:“几十年来,我既不是叱咤风云的人物,也不是功勋卓著的新闻事业家,只不过是个新闻兵,而且是个不肯随遇而安,故而颇有争议的新闻兵。” 记者之路,筚路蓝缕 江苏省阜宁县沟墩镇是戴煌的家乡,同时也是抗日战争期间日军大扫荡的据点。戴煌在这里生长,在这里从军,在这里成长为一名记者。 1944年春,16岁的戴煌加入新四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原名戴澍霖,改名是为了革命工作的隐蔽性,同时也为了保护家人的安全。当时戴煌所在的文工团里有个比他小一些的同志叫夏皇,加之戴煌兄弟姊妹六人名字的最后一个字均为“霖”,从“水”,他的名字改成“煌”字后,从“火”,水火不相容,别人就不会轻易把他与家人联系在一起了。戴煌,这个对中国新闻界产生深远影响的名字由此诞生。 戴煌在苏北的报纸上看到“党中央号召全党办报”的消息,于是积极响应党组织的号召,在文工团里一边唱歌演戏,一边参与写稿。1945年淮阴解放时,戴煌作为《盐阜大众》《盐阜报》的模范通讯员,写了一篇《战士和群众》,刊登于《盐阜报》1945年9月初的头版,该文被评选为当年“九一记者节”的好稿。 尽管戴煌读书的时间仅有八九年,但他肯于下苦功,遇见什么事都记下来,“老太太过浮桥,被敌人的炮弹掀起的激浪晃倒,守桥的战士冲过去把她扶了起来,记下;一个战士抱起一个两三岁的小男孩,这孩子大胆地摸着他的枪,一大一小活像久别重逢的父子,说个没完,记下。”他笔不离身,悉心洞察周遭发生的一切。也因了笔耕不辍的精神,戴煌写稿开始得心应手起来,18岁的戴煌已是苏北文工团写作组组长。1947年新华社苏北前线支社成立,戴煌成了新华社的一名记者。 穿越硝烟,亲历前线 罗盛教,这位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英雄在今天的中国可谓是家喻户晓。英雄形象深入人心,离不开通讯《不朽的国际主义战士》的广泛传播,这篇文章曾被收录进全国中小学语文课本,让一代代中国人记住这段历史。这篇文章的作者,正是戴煌。 1951年11月,新华社安排戴煌与王殊、姜庆肇作为随军记者前往朝鲜前线。1952年1月26日下午,正在别处采访的戴煌接到新华社副社长普金的长途电话:“141师侦察连文书罗盛教为抢救掉进冰窟窿的朝鲜少年而牺牲。”搁下电话,戴煌即刻动身。 策马扬鞭,戴煌本想催促马儿快速前进,尽早赶到英雄出事的地点。但由于此前并未有太多骑行的经验,加之山路颠簸,在马儿加速的过程中,戴煌身子一歪,猛栽下马来,却有一只脚扣在铜脚镫上,怎么也挣脱不开。戴煌被马儿拖着前行了很长一段距离,好在裹着厚厚的棉衣,否则后果不堪设想。经此一劫,戴煌老实了,只得伏在马背上跑了数十里,到达师部。 除夕之夜,没有北上的汽车,且由于担心美军飞机的狂轰滥炸,汽车只能在夜间行驶,也就是说,戴煌至少得等上一天一夜,才能坐上北上的汽车。时效性就是新闻的生命,对新闻事业的责任感让他不甘坐等,决定翌日清晨步行出发。师政治部主任担心戴煌的安全,遂派一名警卫员同行。 大雪纷飞,北风呼啸,戴煌就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开始了急行军。不料,翻过几座小山之后,戴煌的老毛病犯了:左脚掌骨及五趾刺痛难耐。那是1947年苏北盐南战役中留下的旧伤。那年冬天,戴煌整日泡在刺骨的冰水中进行采访,落下了病根,此后每年寒冬,一遇热,这只脚就像被针扎铁锤似的,钻心的痛。 零下30度的气温,戴煌与警卫员就这样深一脚浅一脚地在雪地中行走,每走一步,对戴煌来说,如同一团火焰在灼烧着自己的脚掌。实在走不动了,戴煌便停下来搓搓自己的脚,按按脚底的穴位。一百多里的风雪路,戴煌拖着旧伤,用一天的时间走完了。到达罗盛教生前所在部队驻地——石田里寺洞山,戴煌向着黑暗中的山脉站定,行注目礼,他知道由自己采写的文章,将成为对英雄优选的礼赞。 他前往被罗盛教救下的朝鲜少年崔滢家中,与罗盛教生前的战友聊天,拜读罗盛教的日记和书信,并拍摄了不少照片。在搜集了大量关于罗盛教的事迹和资料之后,戴煌一气呵成,直抒胸臆,写下了有名的《不朽的国际主义战士》。此文一出,迅速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一些中小学和大学,成立了“罗盛教班”,以此纪念这位英雄和他的事迹。 值得一提的是,文章原名为《寺洞山下的一座坟墓》,带有很强的文学色彩,后来新华社志愿军总分社社长向总社发稿时改为《不朽的国际主义战士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