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阴阳两仪"思维与中国审美文化

  • 字数: 49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作者: 仪平策 等 著
  • 出版日期: 2016-04-01
  • 商品条码: 978751618128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55
  • 出版年份: 2016
定价:¥10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研究“阴阳两仪”这一思维范式的美学内涵及其在各个审美文化领域的表现形态,来探讨和阐释中国审美文化“以和为贵”的民族性格和“中和型”美学理想的内在根源、深层结构与演变机制。
作者简介
仪平策,男,1956年9月生,汉族,山东高密人。文学博士。现为山东大学教授,审美文化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常务理事。第十一、十二届民盟中央委员。主要从事美学与文化方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已出版《中国审美文化民族性的现代人类学研究》《中古审美文化通论》《中国美学文化阐释》《中国审美文化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文艺美学的学科定位和发展趋势研究》(主编)等学术著作10余部,在靠前重要杂志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10余篇。独立承担或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项目多项。获教育部人文社科和山东省社会科学很好成果一等奖各l项。
目录
导论
一国内审美文化研究的三个维度
二执两用中·阴阳两仪·中·偶两:中国审美文化的思想
范式
三“阴阳两仪”思维范式的美学意涵
第一章<周易)与“阴阳两仪”思维范式
一从偶两思维到阴阳范畴:《周易》与“阴阳两仪”思维范式的
产生
二从卦象爻位看《周易》阴柔阳刚的两仪分合及持中追求
三“未见”“既见”:以《诗经》为例看阴阳两仪思维范式的
周文化背景
四筮人“掌三易”及《周易》在先秦的传播
五从诸子看《周易》“阴阳两仪”思维范式的影响
第二章“阴阳两仪”思维与儒家美学
一“阴阳两仪”思维与儒家美学的关系
二“阴阳两仪”思维与孔子的审美意识
三“阴阳两仪”思维与孟子的审美意识
四“阴阳两仪”思维与荀子的审美意识
五“阴阳两仪”思维与董仲舒的审美意识
六“阴阳两仪”思维与扬雄的审美意识
七“阴阳两仪”思维与班固的审美意识
第三章“阴阳两仪”思维与道家美学
一“阴阳两仪”思维与道家的互动关系
二“阴阳两仪”思维与老子的审美意识
三“阴阳两仪”思维与庄子的审美意识
第四章“阴阳两仪”思维与中国诗学
一“阴阳两仪”思维与中国诗学的内在关系
二“阴阳两仪”思维与诗歌机能的分合与变迁
三“阴阳两仪”思维与诗歌的表层文辞和深层意蕴
四“阴阳两仪”思维与“天人合一”的诗歌追求
五“阴阳两仪”思维与诗歌的体裁技法
六古今与中西——从两个跨越性维度探讨“阴阳两仪”
思维的意义
第五章“阴阳两仪”思维与中国画论
一“阴阳两仪”思维与中国画论的内在关系
二动与静
三虚与实
四形与神
五藏与露
六简与繁
七主与宾
八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洋画之比较
第六章“阴阳两仪”思维与生态美学
一《周易》与美学问题的相关性
二从文艺美学解读《周易》的局限性
三从生态美学解读《周易》的具体路径
第七章“阴阳两仪”思维与中华传统体育
一太极拳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其文化体系根基
二太极拳功法与阴阳观
三阴阳观在太极拳拳法中的具体体现
附录与本书第五章相关的画作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