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络借贷风险缓释机制研究

网络借贷风险缓释机制研究

  • 字数: 6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作者: 沈艳,李苍舒
  • 出版日期: 2018-12-01
  • 商品条码: 978752033714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75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3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梳理了网络借贷可用于分散风险的六类方式:无担保、自行担保、第三方担保、相互保险、保险公司信用保证险和资产证券化,并列举其中符合信息中介定位的方式。我们发现,现有风险分担模式下平台迅速转型为信息中介具有较大困难,单独使用其中某一种符合信息中介定位的风险分散方式都不足以保障我国网络借贷市场风险的释放,需要多管齐下并探索新的风险分担模式。本书从短期内如何消化风险相关存量和长期如何防范风险两个角度来进一步讨论缓释机制。
作者简介
  
目录
序(1)
前言(1)
章中国个体网络借贷行业现状(1)
节网络借贷行业特征(1)
第二节中国网络借贷行业与发达国家差异(6)
一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不同(6)
二借贷结构不同(7)
三网络借贷基础设施不同(10)
四监管模式不同(10)
五网络借贷统计标准不同(12)
第二章网络借贷行业模式演化进程(15)
节网络借贷的源起与挑战(15)
一网络借贷的源起(15)
二网络借贷的挑战(17)
第二节网络借贷的发展(19)
第三节网络借贷的异化与野蛮生长(24)
第三章网络借贷的风险应对模式(31)
节英国的风险应对模式(31)
一准入门槛方面(31)
二信息披露方面(33)
三保护投资者权益方面(34)
第二节美国的风险应对模式(36)
一准入门槛方面(36)
二信息披露方面(37)
三保护投资者权益方面(39)
第三节风险应对模式的可行性分析(40)
一无担保(41)
二平台自行担保(41)
三第三方担保公司担保(42)
四保险公司提供信用保证险(44)
五相互/互助保险(46)
六资产证券化(47)
第四章构建风险缓释机制的对策建议(51)
节网络借贷市场的前景(51)
第二节消化存量,缓释风险的短期举措(54)
一设立准入门槛,要求平台持牌经营(55)
二建立网贷准备金制度(57)
三落实资金存管(58)
四设立风险处置预案(59)
五建立预警机制(61)
第三节平衡监管与创新,缓释风险的长效机制(62)
一加强互联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63)
二强化平台信息披露管理,“谁发布信息,谁承担责任”(64)
三在合规的前提下容许平台以多种方式分散风险(65)
四强调投资者适当性原则,加强投资人审核与投资人保护(66)
五制定统一标准,建立及时、全面的网络借贷统计数据库(69)
六推动稳健的金融创新,平衡防范风险与创新之间的关系(70)
参考文献(72)
后记(7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