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马背上的江山

马背上的江山

  • 字数: 29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工人出版社
  • 作者: 王开
  • 出版日期: 2020-07-01
  • 商品条码: 978750087406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71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填补前清史空白的一部力作 解读明清交替之际,风云人物的心理变化和命运抉择 展现清朝入关后,数代皇帝东巡祭祖的背景、原因
内容简介
从1616年后金建立前后,东北大地上的女真人逐渐从分散走向统一,1636年建立清朝,1644年入主中原,前后仅用28年。风云际会的时代,英雄辈出,其中有努尔哈赤的先祖,“五大臣”,诸王贝勒……有了这些英才襄助,大清才得以攻入山海关,一统江山,也就有了后世康熙皇帝、乾隆皇帝、嘉庆皇帝、道光皇帝的东巡祭祖…… 翻开这本书,你会发现历史人物的本来面目,直面历史中的转折性事件。
作者简介
王开,满族,公务员,国家二级作家,中国作协会员,辽宁省作家协会理事,抚顺市清前史研究会副会长。有散文、小说发表于《民族文学》、《文学界》、《星火》等国内文学期刊杂志,出版满族历史文化散文《马背上的江山》、《我意天下》,城市文化散文集《辽宁工业文化》、儿童文学植物专集《青青的百草园》等,《马背上的江山》获第七届辽宁文学奖,文化散文集《众神的河流》获2013年中国作协少数民族作家重点作品扶持项目。现供职辽宁省新宾县委宣传部。
目录
一座城的味道
草根下的王城
杂记波勒密
重蹈覆辙的二贝勒
莽古尔泰和德格类的结局
永葬满堂
滑稽亲王
虎城之子
无皇冠的皇帝
鹊离枝
幸存者
克勤郡王的敌友
悲情肃亲王
八旗下的五个背影
残碑
叛国者忧思
云南梦里的银杏
秋风策马阅兴京
古驿榆
觉尔察的回声
谒阿布达里
柳条长城
摘要
     太阳照耀着通往北京的泥土路,一队士兵机械地在尘埃中移动,他们不敢在长途跋涉的劳累中懈怠,人人强打精神,看押队伍中的囚车。囚犯形销骨立,披枷戴锁,刑罚和令人崩溃的站立销蚀了体魄,但那双隐藏在乱发后的眼睛,仍如鹰隼般锐利。量身定制的木笼卡住囚犯,他不得不保持僵硬的姿势,朝末日步步逼近——从历史长镜头闪回,调阅一下资料就知道,这件事发生于明朝万历三年(1575年)的七月,囚禁木笼内的重犯,是努尔哈赤的外公王杲…… 公元2007年8月,辨着四百三十年前咯吱咯吱的车轮声,笔者在龙岗山访巡古勒城的旧日风云。时值正午,烈焰当空,烤得人像一根暮秋的野草。周围是静态的,偶尔吹一阵风,驱散浑身的燥热。黄沙小径两旁盛开着淡紫色雏菊,折几枝,放在鼻子底下嗅,便嗅出一个人的味道:王杲是古勒城第N代城主,官称建州都指挥,有关此人的个性描述是这样——“王杲,不知其种族,生而黠慧,通番、汉语等文字,尤精日者术”。 史载的“不知其种族”,指隶属部落。首先确认,王杲系女真族,骨子里生就的聪敏,又不乏狡黠。尤其难得的是,在文化荒漠的东北地区,他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凭着一股子聪明劲儿,居然学得不坏, “通番、汉语等文字”。此外,他还受人指点,精通高深莫测的相术。 这位建州都指挥的身世还有另一种版本。据说,他是凡察指挥使(努尔哈赤五世祖董山的叔叔)的后裔。凡察指挥使和亲侄子董山为争印闹得不可开交,明中央政府为平息风波,从左卫中分离出右卫,凡察指挥使领一部分人移居古勒城。 在明中央政府的干预下,建州卫、建州左卫、建州右卫三家割据,原系一家的女真人在苏克苏浒河流域划清界限,三足鼎立,人口、经济发展缓慢。明中叶,刚刚复苏的女真人经历“成化之役”,地方势力瞬间衰颓,建州右卫在大趋势影响下,走入低谷。这种状况维持到努尔哈赤的太外公,王杲父亲的一辈有所改善——这是未经考证的野史。说王杲父亲在五女山(桓仁县,高句丽王城遗址)虎口救下海西女真哈达部酋长的性命。海西女真有明朝罩着,日子比较好过。为答谢虎口夺命之恩,哈达部从经济入手,援助建州右卫,使这支女真逐渐走向兴旺。 事情的真伪尚有待考证,但说明建州右卫与哈达部的关系由来已久。王果与哈达部酋长王台结亲,招惹明政府“跑路”后,就是哈达部提供的旁证。 努尔哈赤和外公的汉文化教育,都与明将有关。不同的是,外祖父师从抚顺御史张学颜,努尔哈赤得益于李成梁。但努尔哈赤的启蒙教育,归功于外祖父。早在嘉靖年间,张学颜御史和努尔哈赤的太外公私交就不错,汉官与少数民族酋长相处,图的是利益,譬如弄点上等人参、貂皮。而女真人则有点巴结的意思——明中央的高压政策悬在头顶,不采取迂回措施,讨生活异乎艰难。即使仰人鼻息,女真“贵族”的生活也较窘困,小到针头线脑,大到犁铧耕牛,无一不是边贸内容。具体地说,打破的粗瓷碟或粗瓷碗,煽了又煽,缺口像锯齿一样,也舍不得扔掉。 在佛阿拉旷野,曾找到几块粗瓷残片,从三道深蓝镶边和材料质地,能看出新兴政权下人们生活的日常场景。外孙尚且如此,酋长外公的情形也大致相同。日用品稀缺,迫使但凡有点本事的女真首领,都明里暗里地攀附边关汉官,期望在集市贸易中获利。铺垫了这个背景,张学颜和王杲友情的建立基础就容易理解了。王杲到张御史家长住,学习汉文化,也变得自然而然。这也是他的汉名“王杲”的由来。实际上,他姓“喜塔腊”,意为“岸边结网处”,名阿突罕。 王杲在张御史家住了几年,又跑回古勒城。他的跑,和外孙星夜逃离李成梁家性质不同——王杲的父亲屡犯边境,被明边将追杀,作为儿子,他必须收拾残局。努尔哈赤亡命奔逃,是因爱慕他的李成梁小妾给其通风报信,两人各骑大小青马,摆脱了李成梁的魔掌。 再说王杲,建州右卫乱成一锅粥,他只能挺身出来整顿秩序。不久,他上奏朝廷,要求承袭父职。毛遂白荐的信函投递到明朝中央,立即被子以肯定答复。从此,建州右卫走上强盛之路,王杲名声大噪。 努尔哈赤的爷爷在这段时间,和王果结为儿女亲家。说起这桩婚姻,努尔哈赤的爷爷——觉昌安做了周密考虑。其时,建州左卫指挥使的桂冠已戴在努尔哈赤的爷爷头上,但建州左卫经济基础薄弱,穷则思变,联姻是脱贫致富的快速道路。于是,王杲成了努尔哈赤的外公。为了进一步巩固姻亲,努尔哈赤的爷爷又把孙女嫁给王杲之子。自此,爱新觉罗家族与喜塔腊氏家族的血缘之亲,凌乱而牢不可破。 有一个脑筋灵活的爷爷,一个精明强干的外公,努尔哈赤想不出息都不成。 站在古勒城眺望,东来的苏克苏浒河分成两条支流,流过胜利村,在古楼村汇合。 “岸边结网处”的王杲,姓氏灵感就产生于这条河。一个“网”字,让人遐想四百三十年前河水的浩荡。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王杲的资本积累,从水开始。 王杲是极具号召力又有点响马似的人物,从父亲手上接管古勒城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