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唐代涉僧法律问题研究

唐代涉僧法律问题研究

  • 字数: 245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作者: 段知壮
  • 出版日期: 2020-09-01
  • 商品条码: 978752037286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32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8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以诸多学者复原的《道僧格》条文为基础,从法律实践的层面将这些复原条文放置于唐代法律体系以及社会文化的大背景中,进而提出《道僧格》作为一部宗教法典,最为明显的特色便是将佛教戒律引入国家制定法体系,从而试图更全面地管控佛教及僧团。但事实上这一尝试的结果却并不理想,尤其表现在《道僧格》实效性之弱的问题上。
目录
绪论
一 唐代涉僧法律问题介绍
二 先行研究
第一章 《道僧格》相关问题介绍
第一节 唐代《道僧格》辑佚概况
第二节 《道僧格》若干问题辨析
一 武德九年六月四日敕文中的“旧定”
二 《道僧格》与《祠部格》的关系
三 《道僧格》的适用范围及刑罚种类
四 《天圣令》“唐11”条中的“僧道法”与《道僧格》
第二章 唐代涉僧行政法规定与实践
第一节 佛教事务管理与“任僧纲”条
一 佛教事务管理机构的沿革
二 唐代的僧官设置
第二节 僧籍、度牒与“私度”条
一 僧籍与度牒
二 试经制度
三 “私入道”的相关规定与实践
第三章 唐代涉僧刑法规定与实践
第一节 僧俗往来与“非寺院”条
一 禁止僧俗往来聚众的法律规定
二 佛教俗讲及寺院娱乐生活
三 政治生活中的佛教参与
第二节 妖言谋反犯罪与“准格律”条
一 唐代妖言谋反罪的法律规定
二 唐代僧人参与的妖言谋反罪的类型与特征
第三节 僧人形象与“观玄象”条、“卜相凶吉”条
一 “托于卜筮、假说灾祥”
二 唐代僧人“陈祸福”的目的与特点
三 唐代僧人的卜相疗疾行为
第四章 唐代涉僧宗教法规定与实践
第一节 “盗毁天尊佛像”条
一 “盗毁天尊佛像”条规定与沿革
二 “盗毁天尊佛像”不同情形
三 法律对宗教“神圣性”的保护
第二节 淫戒、奸罪与“和合婚姻”条
一 戒律中的“淫戒”与法律中的“奸罪”
二 唐代僧人的家庭与社会生活
三 “和合婚姻”的意义辨析
第三节 酒肉戒、杀生戒与“饮酒”条
一 破戒的“神僧”形象
二 对“饮酒”条的司法适用
三 “杀生戒”与断屠令
第五章 唐代涉僧民事法律规定与实践
第一节 拟制血亲与“三宝物”条
第二节 僧道排位与“禁毁谤”条
一 唐前期的僧道排位问题
二 “禁毁谤”条辨析
第三节 致拜君亲与“行路相隐”条
第四节 寺院经济与“不得私蓄”条
一 僧尼授田与唐代寺院经济
二 寺院常住和僧尼私产
三 僧人的民事纠纷与经济犯罪
余论
附录 《道僧格》辑佚情况总汇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