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络时代政策议程设置——理论与实践

网络时代政策议程设置——理论与实践

  • 字数: 332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作者: 鲁先锋
  • 出版日期: 2020-02-01
  • 商品条码: 978752036015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24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我国政策议程研究是伴随着国外政策议程理论传播和国内政策实践探索而逐渐展开的。《网络时代政策议程设置:理论与实践》采用规范性理论研究与实践案例研究相结合,以政治系统理论和行为主义理论为分析框架,结合政策议程理论、公共领域理论、传播学理论,具体分析外部环境(网络公共领域)与政策子系统之间关系,以及政策议程主体之间的互动行为和相关制度联系。
目录
第一章 网络社会兴起与政策议程设置研究
第一节 网络社会的兴起
一 网络对社会生态的影响
二 网络对媒体话语权的影响
三 网络对民主参与的影响
第二节 政策议程设置的多重视角
一 传播学视角下的政策议程设置
二 政治学视角下的政策议程设置
三 社会学视角下的政策议程设置
第三节 政策议程设置的相关研究
一 政策议程设置行为研究
二 网络影响政策议程设置研究
三 本研究的切入点
第二章 系统与路径:政策议程理论溯源及发展
第一节 政策议程的系统分析
一 政策议程设置的系统理论
二 政策议程主体及场域分布
三 政策议程客体及结构关系
四 政策议程环境
第二节 政策议程设置的路径
一 政策议程设置路径的相关理论
二 政策议程设置的触发机制
三 “权力距”模型的构建
第三节 政策议程设置的阻力分析
一 主体价值的规导与排斥
二 政府体系的保守与封闭
三 信息传递的过滤与障碍
四 隐蔽议程的垄断与操纵
第三章 网络公共领域:政策议程设置的现代语境
第一节 公共领域的消融与重建
一 公共领域的含义
二 公共领域的消融
三 公共领域的重建
第二节 网络公共领域的崛起
一 公共领域重建的技术契机
二 网络公共领域的功能
三 网络公共领域影响政策议程的条件
第三节 网络协商与政策议程的变化
一 网络协商的基本特点
二 网络舆论与网络民意的形成
三 网络协商对政策议程设置的影响
第四章 网络驱动:政策议程设置模式的变迁
第一节 网络对精英主义政策议程设置模式的影响
一 精英主义议程设置的特点
二 网络对精英主义议程设置功能的影响
三 网络对精英主义议程设置过程的影响
第二节 网络对多元主义政策议程设置模式的影响
一 多元主义政策议程设置的特点
二 网络对多元主义政策议程设置功能的影响
三 网络对多元主义政策议程设置过程的影响
第三节 网络对参与式政策议程设置模式的影响
一 参与式政策议程设置的特点
二 网络对参与式政策议程设置功能的影响
三 网络对参与式政策议程设置过程的影响
第五章 继承与发展:中国政策议程设置模式的演进
一 经济基础是政策议程设置的出发点
二 无产阶级政党领导是政策议程设置的主体要求
三 民主集中制是政策议程设置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中国政策议程设置的历史变化
一 1949年后中国政策议程设置的演进
二 中国政策议程设置的特点
第三节 网络环境下中国政策议程设置的发展
一 网络对中国政策议程设置的影响
二 网络环境卞中国政策议程设置模式的变化
第六章 政策议程设置的实证研究:网络案例分析
第一节 多重网络案例呈现
一 孙志刚事件
二 厦门PX事件
三 新医改政策出台
第二节 网络社会政策议程设置的新特点
一 议程设置环境的网络化
二 议程运行过程的复杂化
三 议程设置主体的多元化
第三节 网络社会政策议程设置的问题
一 政策议程设置的被动性
二 政策议程设置的应急性
三 政策议程设置的非理性
第七章 网络背景下政策议程设置的改进
第一节 促进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议程互动
一 提高网络参与主体的“自律”和“自治”
二 推动传统媒体与网络议程之间的双向扩散
第二节 加强政府系统与网络媒体的良性互动
一 疏通政府决策系统与公众之间的网络渠道
二 构建自由、理性的网络协商环境
第三节 推进非政府组织网络策略的创新
一 非政府组织影响政策议程的场域分析
第四节 建立多主体参与的利益表达机制
一 建立网络信息交流和多元表达机制
二 提高参与主体的素质
第五节 实现政策制定过程的公平与正义
一 推动政策制定的实体正义
二 确保政策制定的程序正义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